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3XE/2025-8688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柯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成文日期: 2025-07-04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3XE/2025-86883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柯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成文日期:

    2025-07-04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04 15:4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柯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住建局

分享:

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也是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发展的大事要事。有效的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有害垃圾和白色污染等垃圾的正确处理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同时也能实现垃圾变废为宝,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柯城区作为主城区,要深刻把握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走在前列。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柯城坚持“一居一策”,鼓励各社区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办法推进垃圾分类,持续优化“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机制,2024年全区292个住宅小区已全部实现“撤桶并点”,292个小区完成垃圾投放设施建设,“定时定点”点位建设工作覆盖面达100%。已建成的640个点位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并落实分类收集、分类收运,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一)主体意识待加强,群体间差距较大。全区住宅小区分类不准确、非投放时间丢垃圾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小区仍有垃圾乱丢、乱堆放等问题,且大部分集中在撤桶前的垃圾桶摆放区域。同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主要依赖于社会宣传以及小区、党政机关等评优考核方式,垃圾产生者和分类参与主体存在“高认知、低行动”的知行背离现象。

(二)物业作用未发挥,工作推进有难度。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由于物业的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物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些物业却在日常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履职、拖后腿,原本属于小区物业承担义务现实中却变成了社区的工作,由于小区物业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规范性,导致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收效甚微,引起小区居民的强烈反感。

(三)垃圾分类执法难,有效监管难到位。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对拒不配合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的企业、个人缺乏有效的强制性手段,通过曝光等方式,实际效果都差强人意。由于缺乏足够的威慑力,进而导致乱扔垃圾、不配合垃圾分类现象屡禁不止,社区、物业往往只能陷入被动清理的局面。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得垃圾分类工作难以在源头上得到有效规范和落实。

三、下步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参与。要持续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居民习惯养成。一是继续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中小学校及学前教育教学。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环保意识,让群众知道分类、懂得分类,分得明白、分得清楚,持续提升居民知晓率、参与率。三是采取“小手拉大手”、积分制、收费与分类质量相挂钩等激励措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全民参与,加快习惯养成。组织居民实地参观垃圾处理终端,让居民直观了解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理的全过程,消除对垃圾分类的误解和顾虑,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强化督导管理,适时执法干预。加强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管理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也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物业主管部门三方联合监督,让小区物业承担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强化垃圾分类协作约束力,必要时需要联合专项执法,对垃圾分类中出现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和指导,同时可收集整合相关鲜活案例倒逼单位和个人形成良好分类自觉。打造数字化分类管理水平。通过给垃圾袋上“身份二维码”或垃圾桶“智慧扫码”投放等方式,建立垃圾信息收集平台,“实时性”反馈各区域的垃圾分类情况和垃圾回收利用率情况,及时反馈和整改问题,提升垃圾分类效率。

(三)加大财政保障,拓展来源渠道。持续加大对柯城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财政持续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垃圾分类设施的购置与维护、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督导员与执法人员的培训及薪酬支付,以及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现优秀的小区和单位的奖励等方面,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建议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或者设立垃圾分类专项基金,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缓解财政压力,共同推动柯城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俞岩松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建议》(第145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当前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民生小事,也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大事,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要事。2016年以来,柯城区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部署、省、市文件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通过全区上下的合力攻坚、系统治理,我区城乡一体联动推进垃圾治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100%。尤其是2023年11月份以来,我区创新优化体制机制,构建了区创建办牵头抓总,区级部门配合实施,街道社区属地管理的工作体系,2023年全省垃圾分类半年度考核评估成功实现提档升级,获得良好等次,位列衢州市6个县市区前列,相关做法先后2次获得省分类办专家点名表扬。

全力配合市局做好国家平台台账收集和报送,助力我市在2024年一季度“国评”中首次进入中等城市第一档。

去年以来,在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及市区园林一体化改革的契机下,柯城区探索调整垃圾分类检查模式,整合科室人员力量,将垃圾分类和环卫保洁、园林、建筑垃圾等工作相结合,创新推进城市服务与垃圾分类融合发展,实现环境效益与城市品质的协同提升。全区296个小(片)区实现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覆盖。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6.46%,超过省定目标。

二、委员提出的建议及落实情况

(一)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参与。一是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联合“虎哥”“民欣”等企业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活动40余场,发放资料1万余份;依托“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短信推送分类知识,覆盖居民超10万人次;5月23日,市、区两级住建局联合府山街道、古城管理中心在府山公园举办衢州古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集中行动,推动垃圾分类理念与衢州古城5A创建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垃圾分类与古城5A创建互促共进新格局。二是构建“家校社”分类教育体系。将分类知识纳入课程体系,结合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形式强化认知,培养青少年作为垃圾分类“家庭督导员”,形成家校双向反馈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桶边督导、宣传单发放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40余场,覆盖全区39所中小学;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等激励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分类活动累积积分,兑换垃圾袋等奖品。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兑换35000余人次。

(二)强化督导管理,适时执法干预。严格落实《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2025年工作要点》关于“每个投放点至少配备1名督导员”的要求,建立“考勤+绩效”双考核机制:一是推行“打卡+视频巡查”考勤制度,对脱岗、履职不到位的督导员实行“一次警告、二次更换”,确保在岗率100%;二是将督导员经费与分类质量挂钩,考核结果纳入社区、物业年度评优,对分类合格率低于80%的点位扣减经费。同时,探索“督导员+保洁员”岗位融合模式,将分类指导纳入日常保洁职责,提升人力使用效能。

(三)加大财政保障,拓展来源渠道。在财政紧约束背景下,垃圾分类资金保障需从“单纯依赖拨款”转向“多元资金协同+精准效能管理”。短期来看,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补助与国债,以奖补政策激活地方能动性;长期来说,加强与省厅、市局对接,利用好人大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民主监督的契机,反馈法规配套措施与收费机制的意见建议,培育全民分类习惯减少后端处理成本。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