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10: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衢州市寺桥水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柯城区石梁镇
(5)建设内容:本项目中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二期(主体配水工程)已开展过环境影响评价,本次环评针对项目中余下工程开展评价,为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一期(灌溉引水工程)和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一期(电站工程)。
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一期(灌溉引水工程)由进水口、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等组成。工程进水口位于寺桥水库(在建)东侧山体,采用塔式分层取水,出口位于杨家源水库北侧山坳,洞线大致沿水库至杨家源村山脊线布置,引水隧洞长约3.63千米,出口接压力管道,长约0.023千米。
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灌区工程一期(电站工程)项目与灌溉引水工程压力管道末端相接,由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等组成;压力管道采用一分二、二分四的布置型式,在厂房前采用“卜”型钢岔管分为岔管1和岔管2,岔管1末端通过“Y”型钢岔管分为发电管1和发电管2,岔管2末端通过“Y”型钢岔管分为发电管3和放水管4,发电机组采用3台卧轴混流式机组,加权平均水头为112米;及其他相应配套的零星工程。
(6)建设规模:该项目工程规模为中型,工程等别为Ⅲ等。灌溉引水工程引水流量约4.1立方米/秒,引水线路总长度约3.653千米,进水口、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等建筑物级别为4级。电站工程总装机2400千瓦,多年均发电量332万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1384h。
(7)工程总投资:灌溉引水工程总投资概算为7767.73万元,电站工程总投资概算为3423.40万元。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不涉及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项目水环境保护对象为石梁溪(Ⅲ类水体)、杨家源(参照Ⅲ类水体)、杨家源水库、石梁溪常规监测断面。
2.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本项目运行期仅有电站泵站运行噪声和电站管理人员生活油烟废气,对大叶垄村民基本无影响。施工期评价范围内施工区、临时堆场周边200米,施工道路沿线200米范围内的居民点等。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①重要物种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发现金荞麦(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林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棕背伯劳(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嘴鸭(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王锦蛇(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②生态敏感区
结合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80号)和《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图,本项目涉及桔海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红线,以隧洞形式地下穿越,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无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
③公益林和基本农田
本项目不涉及占用公益林和永久基本农田。
4.保护目标汇总
表1 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 | X(m) | Y(m) | 保护对象 | 保护目标情况 | 保护要求 | 方位及距离(m) | 工程内容 | |
环境空气及声环境 | 杨田源村 | 毛家坞 | 674380.29 | 3215099.58 | 村民 | ~5户 | 大气二级;声环境1类区 | SW,139.5 | 引水隧洞工程 |
塘坞 | 674572.25 | 3214776.64 | 村民 | ~13户 | SW,162.3 | 引水隧洞工程 | |||
大叶垄 | 674717.24 | 3214519.58 | 村民 | ~3户 | W,114.8 N,197 | 引水隧洞工程 电站施工区 | |||
杨田源 | 674866.43 | 3214947.61 | 村民 | ~72户 | NE,97.2 | 引水隧洞工程 | |||
水环境 | 石梁溪 | 水体 | 一级支流 | Ⅲ类 | 上下游 | 引水口开挖 | |||
杨家源 | 小河 | Ⅲ类 | 上下游 | 工程引水 | |||||
杨家源水库 | 水库 | Ⅲ类 | 库区 | 工程引水 | |||||
石梁溪常规监测断面 | 区控断面 | Ⅲ类 | 上下游,12500 | 工程引水 |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爆破、隧洞开挖、打桩、运输及现场处理等作业噪声,具有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影响,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护,采取限制工作时间、加强管理等措施加以控制。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较小。工程建成后,运行期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是砼拌、开挖、填筑等产生的粉尘和交通扬尘,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地、堆场等近距离的敏感点将产生一定影响。本环评针对材料运输、装卸、建材堆存、场地施工等过程均提出防治措施,在建设单位认真落实的基础上,可大大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因此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运行期产生的油烟废气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
(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砼拌和系统废水及施工机械、汽车冲洗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经收集后集中处理回用,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现有农村污水处理终端,对周边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影响较小。运行期建立水质跟踪监测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水质监测检测,并逐一建立水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周边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影响较小。
(4)固废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程弃渣、废机油和生活垃圾等,若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间工程土石方和弃渣等均能合理妥善处置,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对周边环境基本无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由于开挖、填筑和临时占地等工程建设,将造成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噪声、灯光、人为干扰等均会对陆域、水域生态环境及生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项目施工期间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少占用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各类污废水处理后回用,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收集至危废贮存间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各类污染物对工程区土壤环境污染影响很小。施工期施工作业产生的表土扰动、建筑垃圾等将造成扰动区表层土壤环境的破坏,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对扰动区表土进行收集并单独存放,在施工结束后用于扰动区的植被恢复,减缓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本工程已设立表土堆场,并编制植被恢复方案,施工期对施工区土壤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工程对土壤环境无影响。
(7)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工程施工期对各类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污废水不会进入地下水补给区,工程施工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较小。隧洞施工过程中遇地下水量变大时,进行超前探水,放水引排,当涌水量较大时,先灌浆封堵止水,后进行支护,采取措施后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工程运行期间电站厂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入污水管网,不外排;电站检修油污水经收集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回用。工程运行期间场区地下水水质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8)环境风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区周围分布农村住宅等。工程施工期泥浆泄露或溢油事故等可能会产生风险,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类别 | 阶段 | 主要环保措施 | 预期效果 |
声环境 | 施工 期 | 1)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2)施工单位在作业中尽量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降低组合噪声级。3)施工车辆通过施工生活区、居民区附近时时速小于20km/h,并禁鸣喇叭,控制夜间行驶。4)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和规定。 | 避免噪声扰民 |
运行 期 | 泵房建设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 基本无影响 | |
大气环境 | 施工 期 | 1)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大气粉尘含量较高,应加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2)对场内外交通道路路面加强维护并保持清洁。3)对主要施工运输道路配备洒水车辆,实施洒水抑尘。4)土、石、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做好运输车辆的密封和车辆保洁措施。5)在施工场地及堆土场布设时,应该将施工临时设施和临时堆料场尽量远离村庄居住区布置。6)易散失的物资不能在露天堆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 减少废气影响 |
运行 期 | 管理人员的生活油烟废气对大气环境基本无影响。 | 基本无影响 | |
水环境 | 施工 期 | 1)砼拌和系统废水及施工机械、汽车冲洗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应收集后集中处理。2)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废水分别经隔油池除油处理后进入集水池,隔油池和集水池分别布置在各施工场地的汽车、机械设备冲洗、维修用房附近。 | 对周边水体影响很小 |
运行 期 | 1)加强项目区自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禁止滥砍滥伐,保护自然植被、水源林和护岸林,减少水土流失。2)建立水质跟踪监测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水质监测检测,并逐一建立水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3)加强工区自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和水源林,减少水土流失。 | 基本无影响 | |
固废 | 施工 期 | 1)施工弃渣通过集中收集、防护、植草绿化及复耕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在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桶,及时由当地村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3)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机油需由专门的有回收资质的公司收购处理后利用。 | 资源化、无害化 |
运行 期 |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
生态 环境 | 施工 期 | 1)要求施工期加强管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禁止杀害野生动物,已征用或占用的林地应尽可能予以保留,尽量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2)施工期对施工机械噪声进行控制,夜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减少对野生动物干扰。3)加强施工区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在施工区域时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及时通知林业与环保部门,并将其妥善移植。 | 生态景观保护、生态保护、水土保持 |
运行 期 | 1)采取增值放流措施,补偿因水文情势变化对鱼类(寺桥水库坝址至坎底堰坝段)造成的不利影响。2)保障寺桥水库生态流量正常下泄,保障下游水生生物正常生命活动。 | ||
风险事故防范 | 提前预防工程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 减少环境风险事故 |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本工程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其综合效益突出,因工程施工、运行对水、气、声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及环境标准,采取提出的环保措施,可以使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从而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六、征求意见的内容
1.征求意见的对象
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公民、单位或团体。
2.征求意见的范围
公众关心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意见或建议等。
3.征求意见的期限
公众提出意见的时间自发布日期后十个工作日。
4.公众意见反馈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将意见反馈,也可直接拜访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的联系人,当面反馈意见。
(1)建设单位:衢州市寺桥水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人/联系电话:江涛 15857097695 邮编:324000
联系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双港街道双港中路18号
(2)环评单位:杭州一达环保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联系电话:肖工 0571-85101873 邮编:310000
联系地址:杭州市越秀维多利中心B502
(3)审批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联系电话:0571-28869151
(4)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柯城分局
联系电话:0570-3034896
公示发布单位:衢州市寺桥水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公示发布时间: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