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307671925H/2025-8678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 2025-06-03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307671925H/2025-86784
市场监管局
2025-06-0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7-03 11:4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场监管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翁水珍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第005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严格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坚持把压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作为工作基石,以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深化风险防控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等举措,持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主要的举措:
一、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姓点检”等活动,加强普法教育、科学知识、反食品浪费等宣传及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特色餐饮街区建设,印制《餐饮经营者入市第一课》宣传折页,组织特色餐饮街区60余家入驻商户100多人次开展“入市第一课”集中授课。通过主体自评、多部门联评等形式开展对街区内商户的定期评比,将每季度评比情况以“红黑榜”形式在街巷公示晾晒,今年已为各街区26家次商户颁发了流动红旗。联合教育部门,抓住暑期有利时机,分两批次组织143所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食堂智治应用场景操作培训等。培训后对各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监督抽考,有效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二、推进食品安全追溯建设
积极推进辖区大型商超、连锁生鲜门店、农批(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重点品种浙食链系统上链追溯管控。针对未上链单位下达责令整改,指导督促重点品种上链。截至目前,辖区重点主体数字化追溯上链覆盖率达97.39%,重点食品品种数字化追溯上链率93.28%。承接省局2项食品溯源系统试点,在食用农产品领域实现电子标签“一码追溯”。承接食品经营日常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试点,探索经验全国推广。开展GM2D试点工作,加强多跨协同赋码应用,以东方商厦为样板,推进大型商超在食用农产品区域实行电子标签展示GM2D追溯码及相应追溯信息(省试点),目前辖区东方商厦已实现食用农产品电子标签GM2D二维码追溯。
三、提升风险预警监测能力
深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和指挥体系,截至目前累计设立哨点40家,处置风险信息121条。设立风险综合治理中心,配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对接和交办,结合双随机年初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和方法,组织各有关监管部门开展辖区内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三小一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抽检+检查+执法”三检合一模式,重点对辖区内农贸市场、小型食品批发市场、“三小一摊”等场所,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等开展监督抽检、执法检查,2024年抽检871批次,检验完成855批次,发现不合格31批次,均已立案查处,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百姓点检”小程序宣传活动,并在辖区设立了9家“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为群众免费提供检测服务,鼓励群众积极送检,累计完成快检785批次,结果均呈阴性。“你点我检”累计完成检测193批次,不合格3批次,均已立案查处。
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开展民生实事阳光食品作坊建设工作改革,保障作坊食品安全。全面建设经营资质透明化、车间布局合理化、操作流程阳光化、经营管理规范化的民生实事阳光食品作坊。目前辖区36小作坊已完成改造提升方案制定,激活“浙食链”作坊端账号,完成证照上墙公示及工艺布局调整和设施改造、完成视频安装和接入,制定5S管理体系,上墙并实施运行,民生实事地图系统进度100%。对鳊鱼、大口黑鲈、鲫鱼、牛蛙等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开展治理,全面加强养殖和流通环节的协同监管。组织开展肉类产品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全力保障我区肉类产品质量安全,营造肉类产品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同时,积极开展重点地产食品风险隐患治理、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专项治理、“特供酒”清源打链等专项行动,切实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净化市场环境。2024年全年累计检查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1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743人次。
五、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保障能力
开展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层分级包保定级工作,经清理核查,柯城区共有食品安全重点主体137家,其中A级1家,B级20家,C级116家,分由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将属地食品安全重点主体作为包保联系点,每年开展督导调研。建立企业自律机制,推动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确保履责率保持在90%以上。联合第三方评审机构,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全方位体系检查和食品小作坊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守牢食品生产源头。实施食品领域从业队伍培优行动,围绕食品安全专业化复合型队伍建设,探索食品安全专业化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2024年共开展“食品安全大讲堂”、食品安全监管大比武等活动6次,进一步夯实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6月3日
提案原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目前全区36家阳光食品作坊、2家阳光集配企业实现改造提升,1116家外卖商家接入阳光厨房,推动辖区3家农批、农贸市场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开展食品安全整治问题308个,率先在全省打响我区特色餐饮街区品牌。尽管我区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趋于稳定,但食品安全现状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
一、存在问题
1.食品安全普法宣传不够。食品安全的普法、培训教育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食品生产经营业主、从业人员及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消费水平偏低的群体,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2.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不健全。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与共享方面存在不协调,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体系,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基层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监管从业人员数量少经费少,人员不足,而监管的对象数量众多,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监管到位,致使部分食品生产及经营小作坊处于无力监管状态。
二、加强我区食品监管的建议
1.加强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相关部门和媒体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媒体传播借助特有的宣传和披露方式,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事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披露,通过电视、网络等积极向大众传播有关的食品安全和维权知识,深化市民认识,号召市民参与其中,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应加强宣传辨别安全食品的技能、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科普知识,增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食品安全标识以及相关检验证明的意识,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
2.构筑食品安全监管屏障体系。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从农产品种养殖开始,努力实现食品每一个环节的无缝隙、不间断监控;进一步提升食品经营智慧监管水平,开展省级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试点工作,以东方商厦为样板,推进大型商超在食用农产品区域实行电子标签展示GM2D追溯码及相应追溯信息;通过食安办抓协调、农业部门抓田头、市场监管部门抓加工、流通、销售等过程,在每个环节上建立起安全屏障,让假冒为劣食品无立足之地。
3.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预测预警系统。食品安全是一个“从田野到餐桌”的全系统工程,要建立包括食品全过程检测、食品安全风险态势评估、食品应急处置等体系内容的监测预警系统,形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及其辐射全区的食品检测数据信息服务中心,实时掌握全区食品安全动态,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数据信息及其消费预警与消费指南,确保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机制。要在组织机制上进一步健全,实现全区食品监管的全覆盖;要在监管专业队伍上进一步加强,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造就监管有力的专业队伍;要在监管经费上有保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适应食品监管监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