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营商办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7-16 18: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综合科

分享:

2023年区营商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统筹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政环境、强化服务能力,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上放大优势、奋勇争先,提升企业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2023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主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1.创设浸润式学习环境。有效利用政务大厅公共区域,综合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和党建示范需求,打造书香党建示范区。布置8000余册图书涵盖党建、红色文化、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为党员干部和办事群众提供读书休憩服务

2.推行多样化学习模式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循迹溯源现场教学等方式,运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平台等载体,扎实开展集中研学强化党员干部个人自学,坚持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3.建强服务型学习矩阵打造集政企沟通平台、项目洽谈招引、线上企业服务调度、政策直播宣讲为一体的营商会客厅。将主题教育与政策宣讲相结合,开展“柯小营”8090宣讲活动,举办“政企沟通圆桌例会”和“清障”行动疑难问题协调会,促进主题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1.营商环境指标持续向好围绕全面承接上级部署、全力加强统筹推进、全新打造柯城样板、全程优化政务环境坚持指标导向,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对接,一项一项提升,全力推进指标“拔尖、提优、扩中、减差区委区政府十条军规”表扬3次。三季度我区改革攻坚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获省五星评价,营商环境5项指标中2项省1档、2项省前205项指标均列市前3,其中4项全市第一。【①一网通办率连续两季度省1档、市1;②信访局牵头的营商环境一次性化解率省1档、市1档;③无感监测指标三季度省17、连续2季度市1;④综合执法局牵头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指数由二季度省67提升至三季度省19、市1;⑤与市场监管局双牵头的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省58、市3】  

2.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破题推进。聚焦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争创全省示范性政务服务中心。省委改革办王春波、董继鸿、雷朝林3位副主任来柯城现场指导并给予肯定。一是成立“一中心,设立人才、金融、法治、政策、项目、诉求6大服务板块、4个小型政企沟通室、1个营商会客厅,人员进驻中心并实体运行。建设企业线上综合服务专区,整合企业高频需求服务功能入口,集成本地特色综合服务应用,持续丰富服务场景、优化交互体验。二是编制“一清单”,整合政府侧、企业侧、社会侧涉企服务事项,围绕政策、金融、科技、法律、数字化等,共计梳理编制了107个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15大类量身定制服务套餐。三是实施“一类事”打造地方特色“一类事”场景,谋划探索信用服务、工业供应链降本提质、商业解纷等一类事服务场景,为市场主体提供集成化、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3.改革案例谋划全面推进。一是礼法融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市唯一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二是《衢州市柯城区创新实达实工业购模式 以增值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录三是《提供便利化增值服务优化经济生态环境——实达实工业购模式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实践与建议》《衢州政研与改革》第11期刊发高屹书记作做强做优批示四是《柯城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省委办第34浙江信息刊发徐张艳市长作推广批示五是《深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工作机制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录

4.创新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柯城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信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区,今年以来主动完成信用修复300余条,将“信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应用于企业服务与管理的做法,得到省信用中心充分认可。区司法局的《国有化征收中专业法律服务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省级揭榜挂帅培育项目。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市场监管总局专家评审,待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文。

(三)深化数字赋能管理服务创新

1.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效能。围绕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指标,高标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二季度、三季度高质量“一网通办”率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档、全市第1。推进政府履职核心业务数字化,多渠道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98%以上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全区累计办件达65万件,一网通办办件率达99.60%。落实部门主体责任,督促部门积极提交“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事项优化建议,截止10月底全区高频涉企事项优化建议采纳14条排名全市第1。针对超期件问题深入剖析、查找症结、举一反三,切实转变经办审核模式,积极优化事项承诺时限,深入开展经办权限自查,截止三季度超期受理办理率合计0.24%排名全市第2。加快推广“跨省通”应用体系,已实现176个以上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与安徽省青阳县、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新增达成跨省通办合作协议。

2.打造政务服务智慧大厅。柯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延伸拓面,深入开展智慧化设施改造。充分利用物联网设备算法赋能,推动大厅标准化管理从人管道智管。推出柯小营8090直播间、营商书城等元素,让新大厅成为服务主窗口、营商会客厅。

3.推进“双随机”掌上执法。围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监管率指标,制定并印发《2023年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计划》,截至10月,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64.21%、抽查户次占比58.30%、检查户次数1940户次、抽查事项覆盖率100%、信用应用规则率99.72%。现场执法检查统一应用掌上执法,执法全程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查询录入,掌上执法率100%。

(四)强化信用建设发挥诚信实效

1.夯实信用工作基础。归集18040条信用数据和71条政府合同信息,整改300余条“双公示”错误数据,修正7条统一代码重码问题,重错码率为零。开展生态环境、建筑施工等7个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重失信企业占比由2.1%降至1.45%,实现9家企业“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治理台账“清零”。帮助1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400余条。无感监测信用监管指标地方政府公共信用指数893.25,企业信用评价优良率85.48%,不良率2.78%,均已达标。开展3407家企业和1056个自然人信用状况核查,开具信用报告182份,举办诚信宣传活动30余场,“信易贷”融资授信16.24亿元,区域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全市第2。

2.打造信用应用场景。围绕省级试点建设要求,在生态工业园区,推进“信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创建,构建“一码评价、信用应用、精准修复体系,以打造“礼法融治”法治助企品牌为抓手,推动法治服务从一件事向一类事转变,为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打造“信用+基层社会治理”企业社区模式,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案例荣获2023年度全市信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应用场景优秀案例。同时,实现万田乡上蒋村个人碳积分、信安分、社会治理分三者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治理。

(五)健全全生命周期主动服务机制

1.做优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响应区委区政府“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要求,高效运行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推动各挂联部门113名干部下沉354家企业,“云上社区”平台企业走访打卡500余次,《柯城区全周期管控破产案件 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等7篇工作信息被全市服务企业工作简报录用。协同区委组织部、区生态工业服务中心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实体化企业社区建设,完成场地和人员配备并投入运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2.做实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强化问题线索收集,通过上级交办、来信来访、政企恳谈会等渠道累计收集问题线索45条。高效推动问题处置,完善分层处置机制,承接市级交办问题24件,发出工作提醒函、工作交办单36份,问题解决率100%。打造社会力量监督特色,组织营商环境监督员走访企业53家,举办监督员与新生代企业家座谈会。《衢州市柯城区以营商环境监督员机制破解“三大难题”》获“浙里改”《竞跑者》刊登。开展营商环境宣传周活动,通过专场活动、惠企政策直播等多途径宣传我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果。

3.做好惠企政策直享快兑。依托“政企通”平台优化政策兑现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高效直达至企业。累计走访企业300余次。截至1020日,我区兑现惠企资金3.3亿元,平台上架惠企政策数196个,受惠主体数3508个。

二、2024工作思路

对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结合国办、省市部署,对标对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四省边际数字变革等十个桥头堡的目标任务,我们将从突出实施“增值服务推进年、政务服务提升年、企业服务突破年、作风建设深化年”四大行动深入推进重点工作。

(一)聚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围绕“一号改革工程”,主动作为,切实履职牵头抓总职责,强化责任落实与协同配合,加强统筹协调,量化目标,细化举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比晾晒”活动,推动改革任务高效落地。一是抓指标。围绕指标在全省503010全市321的目标,协同综合执法局、信访局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高频向上对接,高质抓短板、强弱项、优指标。二是抓案例。统筹5大环境谋划案例,储备微改革案例争取更多案例入选全省、全市最佳实践案例,争取更多柯城案例上“基层首创”“领跑者”“竞跑者”三是抓增值改革。贯彻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现场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把握企业需求,不断优化提升增值化服务举措,总结改革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柯城样本。一是完善涉企服务清单。优化省“32条”、市42”条,相关服务举措融入企业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包括政策、人才、金融、法治等更多增值服务。二是优化“一类事”改革清单。持续梳理企业关注度高、高频事项,形成更多“一类事”服务场景,让更多“一类事” 落地见效。三是融合为企办实事项目清单。问需问计于企业,将涉企问题纳入为企办实事项目清单,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助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一是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指标监测和提升工作,加强省市对接,加强政务服务指标监测晾晒,确保政务服务问题即查即改。二是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在我区落地落实,巩固保持采纳量及采纳率全市领先优势。三是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应用,让更多事项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

(三)强化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一是深化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机制。充分利用云上社区平台,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发挥“信用+基层社会治理”应用基础,打造“十佳”标杆企业社区,将标杆企业社区塑造服务企业特色品牌,成为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的重要举措,提升服务企业的“软环境”与“硬实力”。二是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强化营商环境清障问题线索收集,依托云上社区清障行动模块,全流程线上交办限期整改,滚动更新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典型案例。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员系列活动,实行片区网格化监督模式,开展全领域监督活动。三是优化政策兑现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政策直播间,通过政策宣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解读,方便更多企业应知尽知政策、应享尽享政策。

(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拓展更多领域信用应用。持续深化“信用+基层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扩大信用应用面,打造全区企业、商户、农户三类主体信用应用全覆盖,促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二是做好信用各项指标提升。紧盯企业信用评价优良率和不良率、严重失信黑名单占比、双公示三率、诚信宣传活动场次等监测指标,补齐短板,抓紧抓实,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三是提升“互联网十监管”效能。加强业务培训,建立统筹机制,做好业务交流对接及协同,强化督查通报,以考核指标为导向,定期开展数据复查通报,明确短板,压实责任,闭环管理,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