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6 17: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综合科
柯城区营商办党组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总牵引,锚定“全市示范、全省一流”目标,统筹加强五大环境部门间协同配合,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最优环境、最强保障。
一、2024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坚持党建统领,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一盘棋”,建强一个核心,锻造营商队伍,筑牢营商环境“主阵地”,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一是品牌建设有亮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清廉机关、中心工作大融合,将品牌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紧密结合。获2023年度营商便利度全省第一档、机关党支部荣获“衢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区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二是党建学习有要点。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条例》等,通过支部大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宣讲、自学、夜学、晨会等形式扎实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5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6次、党纪学习教育专题会议6次、党课3次、《条例》解读培训3次、宣讲1次。三是队伍建设有重点。聚焦志愿服务,组建一支由部门专业审批人员、无差别受理专员等组成的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全面实施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制,常态化推进网办、帮办、代办,促进办事窗口提质增效。至12月底,提供延时服务7225分钟,上门服务32次,预约服务45次。
(二)聚力增值改革,做强“企呼我应”平台
一是建强中心。聚力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承接省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指导目录,整合零工市场、村播基地等企业侧、社会侧资源,为企业提供项目、金融、政策、人才等10大类175个服务事项;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省“32条”与增值化改革的融合落地,迭代完善配套政策,截至12月底全区兑现惠企资金3.5亿元,平台上架惠企政策数272个,受惠主体3761个,“免申即享”和“即申即享”政策占比达80%;聚焦城市经济等特色产业链需求,探索谋划“一件事”服务场景,推出“餐饮”一件事、商事纠纷预防化解“一件事”、企业市场退出“一件事”等服务套餐。二是优化平台。持续完善“企呼我应”平台功能优化企业服务体验,有效推进涉企问题分类分层分级交办落实,全力交出企业问题诉求处置的高分报表。“企呼我应”平台设置线上线下11个企业诉求入口渠道,集成“涉企问题池”,实现市区两级平台数据贯通、业务同步,共归集涉企问题273个,解决问题269个,问题解决率98.53%、满意率98.89%。三是完善机制。出台《柯城区“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实施方案》,围绕问题征询、研判、交办、评价、回访、复盘等环节,配套建立《涉企问题征询机制》《135限时办理机制》《问题评价回访机制》等一整套保障机制,发挥助企纾困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确保问题得到高效处置。四是处置疑难件。持续完善企服中心与纪检、信访的三方联动机制,涉企问题全量推送派驻纪检监察组,主动介入企业诉求办理全流程,靶向监督制约办理效能的堵点难点环节,同时,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借力信访“民呼我为”成熟工作体系,联动社会治理中心基层治理平台,构建业务协同、数据互通服务架构。在市营商办的大力指导下、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推动解决衢窑国瓷文化园外围配套道路建设、衢州吾悦娱乐业态经营许可证办理等问题。
(三)紧盯考评体系,推进指标案例争先创优
一是优指标。做优“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指标,协同区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司法局,分头加强与省、市条线对接,统筹好区级30多个部门同时上门联合执法和条线安排单一执法,杜绝因未同时上门造成低质量任务扣分问题。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三季度全省排名22。二是抓改革。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改革,梳理形成我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50项、中介机构115家。重点落实好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制度和流程、加强涉企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推广应用衢州市网上中介超市(阳光交易平台)等工作,推进改革落地见效。三是出案例。《构建问题处置“双闭环”模式推动解决企业用地难题》《建立企服中心纪检信访三方联动机制 强化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保障》2个案例获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录;《柯城区创新打造零工服务综合体助力民营企业减负赋能》入选全省微改革案例库;《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助力鲟鱼鱼子酱重返欧盟市场》案例入选全市最佳实践案例。
(四)立足服务提能,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提速“全网办”。持续优化“一网通办”功能和服务,加强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和向基层延伸,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以就近办、帮代办、远程办、网上办等多种渠道,变“网上可办”为“网上好办”,全区累计办件达85万件,一网通办率达99.59%、好评率99.81%。二是提升“便利办”。升级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优化统一取叫号系统、统一出件系统、智能导服系统,推动办事更无感、更智能,迭代建设“柯城办事”线上办事预约系统,提供更便捷的帮办代办服务;持续扩大“跨省通办”业务范围,设立“跨省通办专窗”提供长三角地区通办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数达200个。三是提能“软环境”。加快建立一支符合政务服务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服务队伍,组织全市首批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一半以上职业人员的技能等级,培育政务服务办事员高级工56名;区政务服务大厅获评2022-2023 年度浙江省青年文明号集体。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办主任杨钦锋带领多地省级政务条线领导调研柯城“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并给予肯定。
(五)抓实信用工作,推进信用体系发挥实效
一是拓展信用场景。扎实推进“信用+电商直播”场景建设,依托浙江公平在线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主体信用管理等系统,建设电商直播信用监管专区,梳理归集抖音平台130余家电商直播主体信息,制定网络直播主体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奖惩措施等。《柯城区打造“信用+电商直播”监管新模式》荣获全市信用场景观摩评选示范案例。二是深化信用监管。开展7个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形成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工作,归集全区各部门及乡镇(街道)政府合同信息267条,其中,115条合同已履约,152条合同履约中。三是夯实信用基础。归集22841条信用数据,严重失信企业占比由1.05%降至0.82%,严重失信自然人占比由1.02%降至0.91%,帮助15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500余条,企业信用评价优良率提升至87.81%,不良率降至1.88%,开展24157家企业和954个自然人信用核查,开具信用报告300余份。在水亭门街区、区村播中心等地开展诚信宣传30余次,宣传3000多人次,区域信用监测排名全市第2。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服务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切实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为目标,以有效解决阻碍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围绕增值化改革、政务服务、信用监管、政策兑现等重要领域,全力争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一)聚焦市场痛点堵点,靶向发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一是建强企服中心。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提升,进一步做强做实线下企服中心与线上企服平台,建立健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联动机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全量梳理涉企服务事项,动态优化管理涉企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探索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化,推动服务事项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落地。二是打响“企呼我应”品牌。依托涉企问题高效闭环的“企呼我应”平台,围绕涉企问题高质效解决率晾晒指标,持续深化涉企问题高效处置和纪检监督“双闭环”机制,完善产业链重点问题办理跟踪机制,推进涉企问题分类分层分级交办落实,推动解决普遍共性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力争实现全区涉企问题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三是挖掘提炼典型案例。梳理重点问题处置成功经验,举一反三完善要素保障服务机制,形成我区特色亮点做法信息,争取更多案例入选省《竞跑者》、“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力争年度改革突破奖。总结千岁房产、天苍岭、博悦大酒店违建、衢窑配套道路建设等处置经验,同时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
(二)聚焦线上线下融合,塑造智慧高效的便利化政务环境
一是优化服务通办体系。深化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就近办,增强帮办代办能力,完善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构建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打造“15分钟办事圈”。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7%以上,群众办事服务好评率达99%,20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二是优化要素供给机制。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打造基层便民示范圈,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资源、服务管理等向基层延伸,高标准打造荷 花、万田、白云、航埠等4个便民服务基层示范点。三是优化政策兑现路径。为群众、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兑现服务,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深化大数据应用,加大政策创新及兑现力度,持续推动惠民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现率80%以上。
(三)聚焦先行先试改革,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柯城样板”
一是全力打造重点产业“一件事”效能样板。深化政务服务高效提质,贯彻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精神,迭代完善涉企服务“一件事”指导目录,谋划打造符合柯城地方特色的产业全链条“一件事”,重点围绕光电产业、农业产业、餐饮等城市经济主导产业,让更多产业链“一件事”服务事项落地。二是全力打造涉企服务“一件事”法治样板。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转型期企业破产重整、清算等法律服务需求,健全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执行案件移动破产审查等机制,深化法治服务“一件事”打造场景,构建高效、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体系,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全力打造网上审批“清单式”管理样板。持续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梳理形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培育发展中介市场,推广应用“网上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力争入驻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机构达150家以上。
(四)聚焦信用体系建设,赋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一是夯实信用建设基础指标。推动严重失信主体治理工作,紧盯严重失信黑名单占比、企业优良率和不良率、双公示三率、诚信宣传、信用数据归集等各项指标,抓好落实。通过运用教育督促、合规指导、信用修复、柔性执法、失信约束等措施,推广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合规指导建议书“三书同达”主动告知制度,力争到2025年底,企业严重失信主体占比降至0.75%,个人严重失信主体占比降至0.9%。二是深化开展信用场景应用。扩大信用覆盖面,推进“信用+电商直播”评价结果多元化应用,完善电商直播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体系。积极探索网约房、人力资源市场等“信用+”场景应用,围绕信用惠民便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形成更多领域信用应用典型案例。同时拓展“信安分”在民宿、景区等守信激励场景中的应用。三是完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督查通报,以考核促提升,压实责任,闭环管理,确保协同高效监管执法率指标稳中向好。推进行业信用监管和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工作,强化履约过程监管,深化政务诚信建设。优化信用体检,落实“信易贷”融资授信、企业信用状况核查、企业合规性指导等信用惠民便企举措,精准助力企业发展。
(五)聚焦三支队伍建设,激发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活动动力
一是建强窗口党员“先锋示范”队伍。把“支部建在窗口上”,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打造一支业务一流、服务一线的窗口党员“先锋示范”队伍。二是建强行政办事员“职业化”队伍。持续推进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持证上岗,建立政务服务综合受理评价体系和职业化建设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素质能力,开展政务服务窗口个人和团体技能竞赛。围绕服务礼仪、业务知识、现场操作等方面,开展技能竞赛,全面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佳、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职业化窗口办事员队伍。三是建强村级代办“网格化”队伍。强化落实乡镇对村级网格代办员的常态化业务培训教育和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网格员“基层治理+基层服务”的一线代办作用。四是建强问题处置“专业化”队伍。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原则,以重点诉求件为案例,组织营商环境监督员、营商办全体干部旁听、观摩案件处置过程;邀请经验丰富的信访干部讲授疑难信访件办理经验;网络舆情专家培训涉营商环境舆情处置经验,增强干部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