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发布时间:2025-04-10 17:1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柯城区委编办
信息来源:
单位名称 | 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 法定代表人 | 郑美宏 |
住所 | 衢州市四喜路1号 | ||
开办资金(万元) | 18422.9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7739.10 | 期末数(万元) | 17090.8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802471910051Q | 举办单位 |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是浙江省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788年的鹿鸣书院,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底蕴深厚,人才辈出。2020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四喜路1号,总投资2.1亿,占地面积48亩,建筑面积31990平方米。整体建筑外古内今,粉墙黛瓦;功能划分,科学前沿,共有七幢教学楼组成。现有教职工117名,53个行政班,2153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异,体艺根基扎实,课程发展前瞻。先后获得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信息技术与德育示范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首批体育工作示范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中小学家长学校、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2年01月,学校还被评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四喜路上话四喜,一元复始向未来——鹿鸣小学2024年工作总结良冬送暖旭,恰是四喜临。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学校迭代升级2.0版“一个核心·五大主题”的工作思路,以勇毅奋进姿态坚定走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一、以党建统领为核心,厚植教育新质生产力学校党支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中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党的建设贯穿到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扎实推动党建和教育教学双融合双提升,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党建统领,唱好“红色鹿鸣”时代之声1.活动主题鲜明——在支委会、全体党员大会上深入学习“第一议题”,以集中+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书籍;2.品牌特色鲜亮——举办“教育家精神”主题教育学习分享沙龙和青学年教师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充分利用优质的家长资源,把部分家长请进校园,开展8090国旗下亲子宣讲,与孩子一起学习、宣讲时代伟大精神,让“红色鹿鸣”富含“时代新声”;3.炼塑过程鲜活——先后前往义务陈望道故居和李祖村开展循迹溯源学,感悟思想伟力;开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员培训,全教研组开展研讨交流并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委员会14次,以“贯彻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筑牢师德师风防线,践行立德树人初衷”等为主题召开党员大会12次,党小组会12次,举行“教育强国教师何为”等4次党课讲座。(二)“三进”活动,树立“礼雅先锋”标杆地位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责任区7个,礼雅先锋党员示范岗47个,组建党员突击队3支。党员教师通过礼雅先锋“三进”活动,先后组织“礼雅先锋”志愿者参加新生入学咨询活动、“党员群众结对子”“润心家访”“圆梦微心愿”“西大门克难攻坚”等志愿者行动,提升了党员教师践行教育初心使命意识。让党组织和党员扎实落到基层,发扬“钉钉子”精神,为师生及家长解难题、办实事。学校持续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双带头人”队伍、管理服务队伍,形成“礼雅先锋”党员教师“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良好氛围。郑美宏书记获评正高级教师、衢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吴莉莉老师入选“南孔精英”计划培养专项教育青年人才项目;翁敏艳老师获浙江省小学劳动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区级以上课堂教学、论文、课题、基本功评比,党员教师有122人次获奖,占全体教师的53.98%。(三)“鹿鸣·风雅颂”,发挥清廉品牌杠杆作用学校围绕校内外资源,因地制宜、别出心裁,深化“红色旗帜,红色阵地,红色廉心”廉洁文化矩阵,以“红”育“廉”,以“廉”促行,沉浸式“诗廉书院”,追寻清廉校史足迹;互动式“星雅长廊”,搭建清廉文化舞台;情景式“国旗台”,打造清廉样板高地。让清廉教育随清风潜入心,润物细无声。学校通过“一展一赛一话一集”,一展:在星雅长廊中增设了“为祖国做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事迹”美术作品展;一赛:开展校级“廉”画比赛、撰写廉洁故事活动;一话:开展3次党纪集中学习、集中廉政谈话提醒及对青年教师的谈心谈话、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定期组织党员教师观看警示教育片接受廉洁教育的洗礼;一集:师生共同编写《鹿鸣·风雅颂》清廉诗集,让清廉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二、以“浸润式”生本空间,构筑课程发展活场域(一)生本空间,焕发多样场景活力生本空间是学生赖以生长的活教育场所。这一年,学校升级打造“一道两场三园四廊”全景式的新型学习空间,以学校空间群链接“8个百分百”特色课程群,盘活空间资源。各个场景都是一个个持续变化、充满活力的特定空间,也是学生青睐、互动频繁的魅力磁场,更是内外互通、共享共长的教育活场域。(二)礼雅品牌,释放多效课程资源随着新教材、新理念、新教学的不断更新迭代,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地提出更高要求。这一年学校重点夯实基础性课程,继续实施《鹿鸣记忆》龙头课程,开发七里《竹林迷踪》体育课程,传承《玩美饰界》《寻艾探香》《竹韵》等优质精品课程,推动课程形式从静态走向动态,课程内容从单一走向融合,课程成果从一元走向多元。《鹿鸣记忆》课题获省一等奖,《竹林迷踪》课程获市精品课程。今年暑假,鹿鸣·城市的记忆水亭门实践展在多个平台报道,全网阅读量达21万,社会影响广。(三)“三生”“四一”,推进多维教学管理“三生”课堂,优化教研,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研的活水源。学校以优化2.0版“三生课堂问诊单”为载体,通过周二调研课、课堂问诊吧、评价制定论坛、命题研讨会等教研活动,从多维角度落实高效课堂、助推高质教研。“四一”行动,精细常规,继续落实“四每”行动,精细常规工作,夯实教学基础,“融科”诊断,评价生花,以“融科作业秀”为突破口,撬动作业改革质量提升,通过“比——展——闯”的诊断方式让学生在评价实践中,实现反思沉淀,以评促学。三、以“阶梯式”培育模式,激发人才队伍真本色这一年,学校以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精准施策,深度融合内驱发展的内生力量与外驱助力的外部资源,以教师“个人成长计划”+学校“梯队培养计划”的“双计划”管理模式,双管齐下,积极探索教师成长的新路径,全力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锻造一支厚德博雅、闻道敏行教师队伍,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一)“请进来,走出去”,助教师培养双向赋能学校将问题导向的全链条机制作为串联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抓手,开展了“请进来,走出去”双向赋能培养活动59次,邀请了区教育局余鹂副局长进行快乐教育主题讲座;上海张人利校长来七里作讲座……各类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打破“虹吸效应”,放大溢出效应,加强区域人才的协同联动作用,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效果。为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升,学校鼓励每一位老师多走出去、学真本事,也支持每一位老师多花时间、下真功夫。一年来,走出去的教师共计39人次,其中参加国家级活动3人,省级5人,“千课万人”21人。教师将学习所得进行交流分享,共计5场,实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良好氛围。先后组织8名教师前往新疆结对学校、北川通泉小学进行学习、送教活动,开阔了视野,也拉紧了东西部交流协作的纽带。(二)“三青”工程,让教师队伍梯次前进这一年,学校以“三青”比赛为契机,促进教师队伍梯队全面、自主、可持续发展。“三青”比赛分时段、分学科、分梯队展开,卷动教师梯队专业发展螺旋式上升,语文学科“说课标、上课、说课”教学评一致性的专业实践得到了教研员的高度肯定。(三)“鸣师”系列,为教师专业搭台引路“鸣师帮帮团”集智共研,集结了中坚力量、骨干人才、青年教师等14个教研共同体,开启“一课三磨”模式,以专人专线,定人分工的方式,实现短时高效的磨课方式,达到集智共研,助力教学的终极价值;“鸣师开讲吧”引领辐射,为名优教师提供舞台,以分享成功之路、教育主张、教学经验等,激励探究等形式,展示展示风格,发挥辐射,提高知名度,为年轻教师引路。四、以“深耕式”六育融合,诠释全面育人深内涵学校秉持“新成长”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度融合,全力拓展“1+5”六育同构实践路径,丰富育人形式,深挖育人内涵,实现以心塑德、以心启智、以心强体、以心育美、以心促劳。(一)心灵驿站,呵护成长之旅学校将“心理健康”定位为全面育人的中心原点,继续打造“一队一课一社二站”心灵驿站,成立“悦时光”心灵咨询团队,让班主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设立“解忧杂货铺”系列心理教育班队课,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悦时光心理咨询社开启“家庭教育进校园”活动,面对面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打造“悄悄话树洞”心灵沟通站和“秘密花园”心理疏导站,让学生乐于释放压力、倾诉烦恼。(二)劳动赋能,丰富成长滋味1.“慧”思,每月一次的班主任论坛活动,让老师们“慧”做班主任。开展《智慧生活:从巧手整理到心灵有序》《运用巧手慧心打造尚雅班级》等研讨活动,以“问题”为切入点,聚焦热点难点,激发全员智慧。。2.“慧”创,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内驱力,以劳启智润心,提升成就感,释放正能量。全员挑战“慧”整收,分时段、分年级开展全员整收,通过小收纳,彰显大智慧;家校协同“享”丰收,制作堆肥箱,科学养护,共享百果丰收;亲子上阵,采摘烹饪,共促家校合作;行走课堂“趣”研学,“自然探秘、农场拾趣、走近非遗、挑战自我、国防少年、独立生存”系列研学活动,以任务型项目串起一整天的研学活动,锻炼思考与动手能力,拓宽视野,开阔胸怀。3.“慧”享,这一年,学校举办衢州市劳动研训活动,共享学校劳动成果;整收节、百果园等劳动实践在多个平台上报道,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多位老师参与了市区两级的班主任学科教学评比,均获佳绩。(三)“七彩”节日,焕发成长活力今年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之年,学校少先队以“节日”为撬动点,聚焦“聚星星之火,做文雅少年”成长主线,深化少先队员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常规教育、传统节日、班队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国旗下宣讲等进行一体化设计,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活动全空间全覆盖。(四)8个“百分百”,激发成长动力这一年,学校将“百分百”活动系列化,形成鹿鸣品牌效应。学校举行的“百分百颁章典礼”“百分百美食节”“百分百集市”“百分百音乐节”等百分百活动贯穿了“礼、孝、诗、艺、健、技、劳、行”8个成长领域,顺应儿童的成长、发展之道,助力鹿鸣学子成长为明礼博文、行健致远的新时代文雅少年。五、以“三度式”后勤服务,营造幸福家园好生态(一)校园保障提升安全系数,让鹿鸣有力度安全教育深入化,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课、安全演练等活动,如“遇车辆冲撞怎么办”“消防安全”“防校园欺凌”等主题班会及防暴演练、消防演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校园排查常态化,安保处定时开展分层、分时、分区域安全隐患自查工作,及时消除潜在风险,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突发应对专业化,健全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家校合作紧密化,以多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这一年,学校做到了安全工作零失误、零事故,真正将安全落到了实处。安保处组织学生代表柯城区参加“衢州市小铁人十二项”的比赛,参赛队伍取得了优异成绩。(二)后勤管理提升服务基数,让鹿鸣有速度后勤——优质服务凝合力,维修申报群、绿化养护群动态化了解、满足师生实际需求;厚德楼闷顶层改造为工会活动室,办学办公条件更上一层楼;食堂通过省示范食堂的验收,成为了衢州市首批省示范食堂。校产——创新管理增活力,财物登记入册,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财务——精细打算提效力,从学校实际出发,严格核算,做到合理开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三)人文关怀提升幸福指数,让鹿鸣有温度工会始终以“三最品牌”为中心,践行自我服务、抱团取暖,让鹿鸣教师团队成为“最温暖、最时尚、最富有正能量”的快乐群体。及时为生日、结婚、生育的教师送上祝福,积极开展体检、疗休养、教工趣味运动会、各类节假日活动,组织退休老师开展游府山公园、游杜泽老街等健康、和谐、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性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六、以“愿景式”顶层设计,绘就百家坊学校建设新画卷百家坊小学的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2024年,百家坊小学建设情况备受瞩目,余局多次实地考察建设中的百家坊,密切关注施工进度;百家坊筹建小组参与百家坊顶层文化及相关事项讨论会议10余次,助推百家坊小学建设一步一步显出成效;学校美术组在百家坊空间设计、校徽设计上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设计成果已初具雏形。百家坊小学建设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期待它在9月的闪耀亮相!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面临困境:一、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平均年龄40.8岁。50周岁以上共22位教师,占比17.19%,40-50周岁有54人,占比42.2%,40周岁以下共53人,占比41.4%,其中,五年内新教师12人(包括两年内新教师7人)。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相对趋于老龄化。二、区级以上人才占比不高:我校专任教师中,区级及以上优秀教育人才30余人(含区业务评比一等奖以上的18人),占比29.7%。三、教科研成绩略有下降:2024年课题研究数为8个,其中规划课题2个,省级1个,区级1个,其余都是个人小课题,相比与2020年统计的数据,当年在研课题数12个,规划课题7个;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2024年统计教师论文案例获奖发表等篇数为69篇。今年,“南孔精英”人才申报,基础要求对课堂教学评比、学科类荣誉称号、论文、课题都是有基础要求的。学校对全校教师成绩进行了深度盘点,发现鹿鸣的老师深耕课堂,课堂教学评比成绩优秀,但教科研中论文、课题成绩相对薄弱。 | ||
四、下一步打算 | 迭代升级2.0版“一个核心·五大主题”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以新质生产力撬动学校“新成长教育”迈上新台阶,以“新”提“质”,蓄势赋能,奋力推进学校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一个核心:以党建统领为核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主题:以“浸润式”生本空间塑造课程发展新格局;以“阶梯式”培育模式助推人才队伍新跨越;以“深耕式”六育融合增创立德树人新亮点;以“四度式”服务保障营造温馨家园新样态;以“愿景式”顶层设计联动百家坊校园建设新未来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