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871W/2025-0181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28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871W/2025-01819
水利局
2025-02-28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2-28 14:2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水利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技术支撑
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
今年以来,柯城区水利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奋楫争先,全力推动水利工作争先创优,全年争取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3602亿元(包括中央资金1243万元)、中央增发国债资金3.723亿元,完成水利投资10.21亿元。“野能游”工作实践在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奋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先行宣传活动上作经验介绍;柯城区庙源溪综合治理提升工程获评浙江省第四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常山港被列入2024年度全省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名单;余东村获评2024年度全省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统领全面加强。以党建为统领,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全年选拔任用中层干部5人,调整中层干部2人,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开展“周一夜学”、"党纪学习教育"、青年干部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48次,进一步深化干部思想认识。把"党纪学习教育"与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以严的标准、严的基调强化纪律执行,扎实推进清廉水利建设。
(二)重点项目全力推进。续建项目加速推进,寺桥水库花木线还建公路、上坝公路交工验收,大坝整体填筑至243米高程;常山港治理工程政策处理攻坚完成,古河道基本贯通;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终期评估获水利部高度肯定,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格局已经形成。新建项目陆续开工,七里水库供水管网完成施工约90%;寺桥水库灌区项目花木线片区配水工程基本完工,主体配水工程Ⅰ标、Ⅱ标形象进度达50%,主体配水V标进场施工;大俱源流域水库(茗坑口)扩容引水项目河道治理工程先行施工。民生实事办好办实,7座山塘综合整治、7座单村水站、5座机埠提升改造、26.5公里农村水系整治等20项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幸福河湖建设有声有色,新增滨水绿道18公里,城乡亲水节点10个,市级高品质水美乡村4个。
(三)除险保安全面加强。滚动开展防洪度汛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问题10个,均完成闭环整改,实现安全度汛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强力抓好水利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全年累计受理及审批质监申请项目26个,开展质量监督检查150次,飞检项目18次,质量行为专项检查4次,下发整改通知意见35份,出动检查人员173人次,累计排查水库、山塘等水利运行设施100余处,发现问题145处,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年未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研究制定《柯城区农村供水水站提升改造方案》,2024年投入1400余万元,“一站一策”针对性改造提升单村水站15座,目前已全部完工,有效改善1万余名群众供水条件;认真落实农村饮用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高效协同部门办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农饮水问题。柯城区2024年12345热线共接收并处理群众反映的农村饮用水问题56件,所有村民诉求均按要求及时闭环解决,未造成负面影响。
(四)生态底色持续擦亮。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与江山、衢江建立跨界河流协调机制并开展2次巡河行动;积极开展水葫芦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污染水域面积8万左右平方米,打捞水葫芦、水面漂浮物等942吨。有序开展水资源水保,柯城区2024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以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较2020年)预估为27.8%和28.9%,可完成既定目标;今年征收水资源费86.22万元,整改违法取水问题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1平方公里,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01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50余万元。
(五)改革创新多点发力。以常山港和寺桥水库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水利数字化建设,目前常山港孪生流域系统成功上线,弥补柯城无水文站的短板,在主汛期实现省、市、区三级高效调度。以寺桥灌区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持续推进水库山塘确权登记,推动“三权一化”(产权、取水权、经营权,资产化)改革,为水利项目投融资改革探索新路,累计完成16座水库、3座山塘产权登记工作。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柯城区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摘编,牢牢抓住水利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作为,奋勇争先,着力推动柯城水利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五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强党建、抓队伍。坚持以党建为中心,下大力气抓班子、强队伍。一是擦亮党建品牌。把抓党建和抓业务充分融合,以“工匠水动力”推进除险保安、以“智慧水动力”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以“清廉水动力”推动清廉水利建设、以“青春水动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班子建设。从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工作推进等各个方面,坚持从严要求,带头示范,不断增强全局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精气神。三是带好年轻干部。注重年轻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通过研究制定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举办全局项目谋划大比拼、“订单式”邀请投资项目专家开展夜学讲课等形式,强化年轻干部在政策解读、项目谋划、工程推进中的专业能力。切实做好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定期家访、发展党员等工作。
(二)谋项目、干项目。全年共计安排续建及新建项目11个,计划投资7.245亿元。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寺桥水库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3月份大坝填筑至顶高程280,10月份开始面板混凝土施工,同步推进溢洪道、取水塔、引水发电系统、环库路等部分施工;大俱源流域水库(茗坑口)扩容引水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计划水库扩容部分土方弃渣开挖,上坝道路完成80%;寺桥水库灌区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3亿元,一期引水工程完成引水洞开挖,主体配水工程完成取水工程;桃源七里水库(水源)工程计划完成投资6376万元,至年底工程实现完工;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二是扎实推进民生项目。加快农民饮用水改造提升工作,明年重点推进七里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前基本完工,后年汛期前实现蓄水;全年计划实施3座山塘综合整治、12座机埠堰坝提升等民生实事项目,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成;重点实施华墅乡园林片区治理工程,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三是提前谋划“十五五”项目。围绕水利领域“十五五”规划编制,从“补短板、利长远”的角度出发,结合水网规划等专项规划,重点谋划了大俱源水库、九华水库等一批项目,争取纳入省级以上相关规划。
(三)抓改革、促创新。坚持改革创新突破,在全面承接《决定》涉及水利领域改革任务基础上,结合柯城实际梳理改革清单、推动改革创新。一是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以常山港治理工程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成果为依托,破解重要河流及其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难题,探索通过生态价值转化推动滨水产业发展,建立以市场化、物业化为主导的统管机制,确保堤防、泵站等水利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工程的防洪排涝效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要求,以寺桥水库灌区为试点,拟委托水利部灌排中心编制以农业水价改革为核心的建设和运管机制,争取水利部改革试点,努力将寺桥水库灌区建设成为江南丘陵地区全管道的节水型、智慧化现代灌区样板。二是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认真组织编制柯城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规划,谋划一批生态清洁、生态共富小流域建设项目,不断提升河道源头地区水土涵养水平,提高辖区河流水质。扎实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创建,提升流域生态保护水平。三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坚持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目标控制符合省控目标。强化取水企业用水管理,通过数字赋能手段,做好取水监测计量标准化建设,着力推动水资源费改税政策在柯城落地落实。此外,不断创新节水宣传形式,推动企业、单位和家庭节水科普宣传成为常态。
(四)重管理、促提升。坚持建管并重、提质增效,逐步构建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管护模式。一是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抓实区、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履职,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快推进水利部和省水利厅河湖遥感图斑问题清理整治,依法整治妨碍河道行洪和侵占水库库容等突出问题,确保“四乱”问题动态清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国资公司为主体的物业化统管机制,确保河湖日常养护到位、形象面貌良好。二是推进幸福河湖提档升级。以乌溪江流域(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为重点,着力打造继两溪整治工程、常山港治理工程后的柯城区幸福河湖建设标志性工程;加强幸福河湖功能配套建设,以常山港、石梁溪、庙源溪等已治理河道为重点,通过骑行绿道、旅游公厕、公交(驿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河湖岸线整体形象和游赏功能;积极发展亲水经济,盘活水域资源,逐步开放建立“野能游”安全亲水场所,组织开展亲水节系列主题活动,满足游客亲水乐水需求,带动水旅价值实现。三是加强水利日常监管。研究制定出台河道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占用河道建设桥梁等设施行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批后监管,确保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开展违法取用水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履行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
(五)守底线、保安全。把除险保安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松懈推动问题排查整改。一是保安全。围绕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重点,强化与应急、气象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及时调度旱情、水情和防汛抗旱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强化在建水利工程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管,并加强重要水利工程、设施运行安全管理,有效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不出事。二是抓质量。加密工程实体质量检测频次,借助第三方飞检、省质管中心力量,加大对工程质量问题处罚力度,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三是保民生。认真落实农民饮用水长效管护机制、突发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等,对涉及12345、信访投诉问题,发挥好农饮办综合协调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