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CNJD1/2024-8454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文旅体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14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CNJD1/2024-84546
文旅体局
2024-08-14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8-14 09:2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文旅体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科)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乡村研学良性发展的建议
中小学生研学,特别是乡村研学。以不同的乡村场景,环境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研学活动,体验课堂之外“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文化”。这样的乡村研学给学校里的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之旅。乡村研学作为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以乡村为场所,以乡村游学为载体。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土文化,体验了当地的乡风民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教育铺开。乡村研学也更好地切入了中小学的教育之中。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其本身作为一种蕴含有学术性,文化性,体验性的游学活动。有发掘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但当前,我市中小学生研学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加以改善,引导良性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学基地不够完善,许多乡村研学基地由于前期开发不充分,仓促上马。对研学资源挖掘不够,缺少乡土文化特色。缺少文化故事,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识。加上部分研学基地师资力量单薄,不够专业,教学性不强。从而让乡村研学的学生对乡土文化不够深入了解,只停留在一种走马观花的表面。从而影响了研学效果。
(二)研学产品良莠不齐,缺少品牌特色。当前乡村研学游市场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律。打得响的乡村研学品牌不多,乡村研学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一些简易的手工或课程上。研学老师自身素质也制约了教学质量。对乡村研学的“研”和“学”理解不够。容易把乡村研学与普通的游学活动混为一谈,从而失去了乡村研学游的属性。
(三)乡村研学基地产品相对狭窄,急需好的文化研学项目。乡村研学的产品和路线目前还不够丰富。各乡村研学基地存在研学产品雷同,单一。没有好的优质研学产品及时开发,投入。乡村研学还是以前的那些“老三件”。不足以与乡村研学这个蓬勃生机的市场相匹配。如柯城余东农民画研学。虽然线路上也有竹编手工,舂米等研学产品的加入。但对相对成熟一些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已对这样的小儿科失去了兴趣。他们需要较成熟的研学文学文化产品。(如诗歌,音乐,设计研学等)。
(四)乡村研学餐食体验性差,师生存在不满意。很多乡村研学基地接待能力还不够。尤其是一次性接待上千人的研学餐经验不够,场地不够,合理化安排不够。家长和学校领导格外看重的一条就是研学基地的餐饮安排,这也是研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餐饮场地的干净,卫生,消毒,四十八小时食物留样等是否达标。食品采购是否有索证,食品制作过程是否按食品安全标准化操作,是否有阳光厨房。这些事关学生食品安全问题都事关重大,容不得大意。而现在一些研学基地的研学餐大多还是由一些乡村餐饮小店提供。卫生状况堪忧。就餐环境还存在野外分发快餐,露天就餐或大热天在简易帐篷里就餐。这些已对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如中暑)都存在了一定的隐患。也就引发了研学期间,研学师生拒绝在研学基地就餐的现象。引人深思。
二 意见建议
(一)对基地的建设还要完善改进。听取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建议。允分挖掘本地农业生产,乡村生态环境,动植物,乡土文化等资源。要让乡村研学“研”而有“学”。要增加相关领域的讲解人员和专业授课老师,要打造更多不一样的乡村研学基地,打造精品乡村研学项目。深挖乡村研学的“研究”与“学习”价值,使之既有文化内涵,又能满足各层次的研学需求。要从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入手。打造富有当地民风民俗特色的研学体验项目。
(二)改变传统研学观点,开展特色研学。乡村研学不一定要坐在教室或研学课堂上。乡村研学也可以把学生们带到大自然中。去现察一座老水碓,水车的运行和作用。可以观察鸟类的栖息习惯,植物的分辨和生长,山川河流的走向,节气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影响及四季之美。由余西农民诗基地提出的“农民诗研学方案”就比较有特色,也符合乡村研学的自然性。春天里,就带学生们走到田园去读一首春天的诗。在现实版的春天里,抓住春天,春风的特征,教学生们现场描写春天的诗句。秋天里,和孩子们一起向这收获的田野撒野。把成熟,金色,收获等景物很好地转化为一首诗,把农民收获的喜悦之情之心之感写进诗歌之中。一首成熟优美的诗歌往往就是这样出现的。所谓水无常势,事无常规。在实践和亲身体验中获得的认知,才是当下乡村研学所需要的。
(三)丰富研学餐菜品,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建议研学基地要开发各个季节不同的营养菜单,菜品荤素搭配。保证牛奶和水果的供应,充分保障研学学生的营养需求。对食品加工场所,人员要加强监督管理。对餐具消毒,菜板生熟分开,菜品48小时留样的各事项严格执行。食品采购要做到索证,进出台账齐全。学生就餐环境要好。不允许出现露天就餐,简易帐篷就餐现象。把对学生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第一位。要发扬学校家委会在研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起到监督,㔹助,管理的效果。
余元锋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乡村研学良性发展的建议》(第032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9年,柯城区教育局、柯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柯教〔2019〕164号)。每年常态化开展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明确了研学旅行的申报、组织、课程的开发打造、线路的设计以及考核评价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具体措施,对主办方(学校)、承办方(旅行社)和供应方(基地)所承担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要求,确保研学旅行各环节安全有序开展。截至目前,柯城区有各级研学基地(营地)共5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市级19家,区级23家。下步,我局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研学基地建设标准。近年来,我区教育局、区文旅体局、文明办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立德树人的目标,依托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生态文明基地和大型公共设施、大中专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遴选主题鲜明、管理规范、安全适宜、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向社会公布。下步,我局还将加强与区教育局合作,共同修订《衢州市柯城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试行)》,完善研学基地在活动、场地、消防和食品等方面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对公布的基地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
二、丰富研学基地文化内涵。区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研学旅行的育人功能,精选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充分发挥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育人作用,做到校外与校内密不可分,研学与旅行有机结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同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加强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建设,逐步开发建设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等不同层次,以及自然与文化、历史与地理、科技与人文、工业与农林、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参与与体验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目前,我区的研学基地都与在地文化进行深度融合,不断丰富研学课程中的文化活动、文化体验和文化内涵,例如,大荫山研学基地与立春文化、农耕文化深度融合,让学生深度参与、体验立春祭仪式,感受非遗文化;余东研学基地与农民画、农民诗文化体验相结合,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画出自己关于田园的想法。
三、引导研学基地规范发展。2023年4月柯城区政府印发《关于柯城区全面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从业态培育、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旅游人才引进给予政策支持。下一步区教育局和文旅体局将继续指导全区中小学校确定相应的校内机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旅行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路线选择、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研学旅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各研学旅行基地的主管部门要根据研学旅行的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