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307671925H/2024-844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场监管局 成文日期: 2024-06-11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307671925H/2024-84473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2024-06-11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7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8-12 16:0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办公室

信息来源:

分享:

郑亮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加大保健品“坑老”问题的整治》(第167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整治保健品生产、销售领域虚假宣传、消费欺诈、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不正当营销手段诱骗消费者等问题隐患,我局立足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保健品行业整治,严厉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规范一批保健品经营不规范、存在违法违规苗头的机构、企业,有效净化保健品行业市场环境。

一、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组织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学习《浙江省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登记注册和备案服务。截至目前,对本辖区内在册保健食品许可1702件,在册保健食品(预包装)备案1649件。严格遵守“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经营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相关规定,截至目前,根据司法部门提供的关于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人员的相关文书,在准入系统内已依法依规对25名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进行了投资人限制。

二、发挥信用监管手段。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实现日常监管与信用监管相结合,在全区保健食品企业中全面落实“双随机”检查制度,并将执法检查结果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100%对外公开。履行保健品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等职能,对于违法违规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升保健食品企业监管水平,推进保健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三、规范医疗器械经营。对免费体验式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要求其建立覆盖医疗器械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对质量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进行与其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关培训,建立培训记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重点检查产品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产品注册证和合格证明等购进资质是否齐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运行,查验所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购进、储存、销售等环节是否规范运行。截至目前,共对8家免费体验式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行政指导。

四、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依托浙江省广告监测中心,对互联网重点媒介(包含PC端、移动端APP和自媒体)开展针对性监测,重点检查普通食品宣传保健功能、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及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违法行为,并结合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强化监督排查,确保每月监测频率不低于10轮次。截至目前,共计监测发现保健品相关违法线索4条(其中3条涉及同一主体),组织核实后对其中2条线索立案查处,其余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经营者整改。结合实地摸排、投诉举报等线索,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指导各所对未取得产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未经许可生产经营保健食品中各类食品安全等行为进行监管,累计检查经营单位72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89人次,涉及保健品类的19件投诉圆满处理。

五、宣传引导理性消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发布消费提示;借助“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大型活动,积极开展“五进”宣传,提高老年人保健食品科学知识水平和识假辨假能力,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活动10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896余份,受众达2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依托浙江省广告监测中心等数字化平台作用,增强信息共享,加强对辖区内电商平台企业的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及时通报相关案源线索,持续对重点区域和场所、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监管执法,净化保健品市场环境。同时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心能得到健康有益的健身活动、娱乐活动和保健科普知识等,从思想源头减弱对“保健品”的依赖程度,从而远离“保健品”骗局。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6月11日

建议原文:


加大保健品“坑老”问题的整治


在城北片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过程中,经常和老年人聊到保健品“坑老”问题,有的老人拿着补偿款买了一大堆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回来,堆满了整个屋子,有的老人每天成群结队的沉迷于听养生课、参加免费旅游,时而带回一些鸡蛋、面条、脸盆等赠品回家,一步步陷入非法营销的圈套中。

保健品商家通过免费赠物、吸引关注,嘘寒问暖、拉近距离,免费体检、制造焦虑,多种噱头、夸大疗效等各种推销套路把保健品当作药品宣传,使得不少老人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耽误了自身疾病的治疗。

保健品“坑老”问题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不断在查处打击,可这类骗局仍然屡打不绝,保健品市场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既要继续加大对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的打击和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更要促进源头治理,让监管由“事后查处”更多向“事前预防”转变。希望相关部门创新手段,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掌握相关经营主体信息,一旦出现异常苗头,立即开展摸排整治,对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

除此之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等要用更多更好的工作热情对待辖区内的老年人。经常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正确引导老年人信医不信保健品;多向老年人普及关于保健品骗局的知识,增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劝导子女多陪伴老人,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从而使保健品营销人员能钻的空子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