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871W/2024-8335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水利局 成文日期: 2024-05-16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871W/2024-83351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水利局

  • 成文日期:

    2024-05-16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5-16 14:59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水利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分享:

今年以来,区水利局聚焦“大抓投资、大抓项目、大干快上”,全力推动水利工作争先创优,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0.02亿元,先后获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第23届全省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铜杯奖等两项省政府表彰奖励,并先后获得全省2021-2022年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优秀单位、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水利“强宣传”工作第二名等荣誉,2个案例入选省水利系统优秀案例,2项改革项目入选全省水利改革清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建统领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以上率下,学干相长。强化理论学习,聚焦“学习型水利”“清廉水利”建设,周密部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组织全局开展重要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学习、青年干部学习、8090宣讲等主题活动27次,以盯住“关键少数”带动管好“绝大多数”。深化水利项目“提质增速、除险保安”攻坚行动,水利工作形成党组织带动、党员带头、党群联动发力的“奔跑”态势。二是靶向服务,抓实抓细。深化党建“一局一品”创建,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党建进工地”“邻里通”基层治理平台为抓手,紧盯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防洪抗旱等薄弱环节,靠前开展协调,做实做好主题教育与工作“融合”,水利建设见担当、见行动、见实效。三是积极对接,向上争取。严格执行向上对接制度,赴水利部、省厅、市局对接或邀请省厅领导来区对接140余次,政策资金争取有力有效,获得省级以上资金22494万元(包括中央资金4693万元)。

(二)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一是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寺桥水库工程用地报批、导截流验收等顺利完成,大坝成功填筑至188高程,提前22天完成年度节点目标,常山港治理工程政策处理取得重大突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全面进入扫尾阶段。二是民生项目争先推进。紧盯“建的多、建的快、建的实、建的好”目标,15项省级水利民生实事项目于6月底全部完工(5座水库、4座山塘、6项机埠堰坝),综合排名全省第12名。同时,全年任务(11座水库、10座山塘、16项机埠堰坝)中已完成6座水库除险加固、9座山塘综合整治、17项机埠堰坝改造提升。三是前期项目扎实推进。寺桥水库灌区工程已纳入水利部新建中型灌区项目储备库目录和《浙江水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大俱源流域水库(茗坑口)扩容引水工程成功申请专项债5亿元,7月实现节点开工;桃源七里水库(水源)工程已完成项目入库申报,力争1月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招标;乌溪江片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九华乡妙源水库(水源)工程等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三)河湖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一是河湖长制有新突破。切实承担起治水护水工作职责,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区域协调、社会参与”的河湖管护格局。全年发布河长令3个,在全省率先推动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创建;与常山县、衢江区建立落实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各级河长履职平均得分608.89分,排名全市第一,7名区级河长得分排名全市前20名。二是美丽河湖有新进展。坚持“全流域系统化治理,全水系生态化改造”,完成棕仁溪、箬溪等2条省级美丽河湖,华墅乡等1个水美乡镇,陈村、邵氏读书台、麻蓬、碗窑、余东等5个亲水节点建设,着力构建“15分钟亲水圈”。三是监督管理更加刚性。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柯城区非农用水量相较于2022年下降19.1%,超额完成市水利局目标;联合区检察院、各乡镇开展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排查整改问题12个,移交综合执法分局处罚案件1件,处罚金额3.1万元。严格落实水保“三同时”制度,全年完成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8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40611.69元,减免231824.77元;对2020年以来立项批复的项目清单进行全面检查,整改审批项目16个,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88346.95元。

(四)除险保安防线进一步筑牢。一是强化水利安全质量。紧盯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常态化、滚动式组织开展水利项目建设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上半年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全市第一,寺桥水库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标化工地。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职责,督促落实76个小流域山洪灾害易发自然村安全度汛责任制,全年出动163人次检查179个重点部位,排查问题108个,完成整改85个。严把工程质量关口,开展质量监督检查137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5份,所监督的工程项目均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二是强化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全面启动单村供水改造提升行动,快速排摸并制定《柯城区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方案》。认真实施年度农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完成18口单村供水抗旱水井,华墅乡小门撑供水工程已建成投运,全区城乡规模化供水率达98%,城乡供水水源保障达标率达95%。建立农村供水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定期对水站、管网、水源地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治,累计进行检查15次,交办具体问题60余项,均整改完成。

(五)改革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坚持修正自我设限,用“一切皆有可能”的思维不断实现水利创新突破。常山港“数字孪生”体系已具雏形,正在完善防洪“四预”功能;龙头水库报废和优化利用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已通过市级审查,取得重大突破;小型水库、重要河流明确由寺桥水库公司进行物业化统管,管护效果大大提升;水库山塘确权登记已完成4座任务,其余20余座正在加快推进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常山港管护方案尚未明确。常山港柯城段作为我区最大的河湖治理工程,预计2024年完工后将建成绿道29.9km,绿化面积61.71万m2,排涝闸站2座,机埠4座。经测算,常山港柯城段物业化维修养护费用每年经费356.18万元。目前区水利局正在研究运维管护方案,尚未明确具体管护方式及资金保障。

(二)水利项目推进相对滞后。我区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都由国资公司或乡镇实施,我局抓项目推进缺少抓手,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政策处理推进深度不够,导致少数项目完成招标后不能及时开工,造成项目进度相对滞后。

(三)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不足。在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上,对施工力量的组建、施工内容安排等方面还需加强指导和督促水利工程管理还有不到位的现象。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我局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盯创建全域建幸福河湖示范区,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具体在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三项举措”强化党建引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中心,结合主题教育开展,狠抓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一是做深做实“水动力+”党建品牌。把抓党建和抓业务充分融合,以工匠水动力推进除险保安、以“智慧水动力”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以“清廉水动力”推动清廉水利建设、以“青春水动力”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二是狠抓班子自身建设。从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工作推进等各个方面,坚持从严要求,带头示范,不断增强全局干部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精气神。三是强化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研究制定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从政治观念、大局意识、业务水平以及写的能力、说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持之以恒地抓,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素养。切实做好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定期家访、发展党员等工作。

(二)“三个一批”狠抓项目建设。全年共计安排续建及新建项目26个,计划投资8.11亿元。一是提速推进一批。寺桥水库建设明年计划大坝填筑至255高程(顶高程280);常山港治理工程加快扫尾,争取主汛期前完工。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山塘综合整治13座;加快农民供水改造提升(包括12个单村水站改造、2个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及七里水厂管网建设),其中单村供水站改造争取年内全部开工,明年6月底前完工。二是开工建设一批。目前正在加快寺桥水库灌区工程、大俱源小流域水库扩容引水工程等项目初设编制、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其中寺桥水库灌区工程力争2024年5月开工;桃源七里水库(水源)工程一标段已开标,2024年1月可开工;大俱源小流域流域水库(茗坑口)扩容引水工程力争明年一季度开工。三是谋划储备一批。目前,乌溪江片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九华乡妙源水库(水源)工程两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可研。

(三)“三个重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对标省、市、区改革创新目标,持续加大对接。一是探索推进水库山塘“三权一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水库山塘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动水库山塘“三权一化”(产权、取水权、经营权,资产化)改革路径,为水利项目投融资改革探出一条新路,为今后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提供支撑。二是全力推动龙头水库报废改革试点。加快龙头水库报废进程,探索形成水库山塘降等报废和优化利用机制,实现龙头水库功能调整,有效保障奥陶纪等重大招商项目落地。三是切实抓好灌区水价综合改革。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要求,以寺桥水库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灌区建成后的运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政策,为灌区建设投融资、管理运行市场化等作好准备。同时,在水利数字化改革、水域开放共享等改革课题上再下功夫,力争形成更多“柯城样板”。

(四)“三个聚焦”强化除险保安。把除险保安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松懈推动问题排查整改。一是聚焦安全。围绕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重点,强化与应急、气象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及时调度旱情、水情和防汛抗旱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安全生产不出事。二是聚焦质量。加密工程实体质量检测频次,借助第三方飞检、省质管中心力量,加大对工程质量问题处罚力度,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三是聚焦民生。特别是要认真落实农民饮用水长效管护机制、突发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等,对涉及12345、信访投诉问题,发挥好农饮办综合协调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