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7 15:01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党建统领模块
信息来源:
青团又称艾团,古时主要用于祭祀。随着时代更迭,作为祭祀品的功能日益淡化,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时令美食。“清明至,野艾香”,每逢清明,做青团已经成为一项重要风俗。
4月3日上午,礼贤社区联合双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辖区老人们开展“浓浓青团香,暖暖居民情”包青团活动,以一颗青团将春色揽入怀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带领大家投入青团的制作中。“面粉里要先拌好自制的青汁,再把开水倒进面粉里,一点一点揉起来,面团就会越揉越劲道。”大家有模有样地包起了青团,揉面、做团子、包裹豆沙馅儿,分工合作,互相切磋指点。蒸熟后的青团香气四溢,油绿如玉,轻咬一口,绵糯细腻,清淡香甜。这一刻,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年年清明绿,岁岁粿飘香”。记忆中清明节与清明粿是绑在一起的,咬一口,顿时“艾”香四溢,像是在咀嚼春天。面团混合着艾草的清香,承载着这个时节独有的气息,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百家坊社区的居民们一起制作清明粿吧!
4月3日下午,百家坊社区联合望潮府小区物业举办巧手包“清明粿”活动,社区干部成了制粿老师,带领居民一起制作清明粿。“大家先揪一个小面团,在掌心中慢慢地揉圆,可以用拇指在面团上戳个小洞,左手捏面团右手旋转面团形成一个小碗的形状,也可以直接压扁......”现场的朋友们手捏面团,竖耳倾听。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调制的馅料,居民们一个个心灵手巧、手艺精湛,有的把褶捏得就像花边一样。包馅、成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在制作过程中,居民互相交流、分享制作经验,用双手共同创造出一个个美味的清明粿。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找回清明的味道,也增进了邻里之情,促进社区大家庭和谐稳定。
手绘风筝自古以来是一项颇受欢迎的民俗活动,又名“纸鸢”,风筝也是遥寄思念的一种方式,属于文明祭扫的创新形式,为推广文明祭扫新风尚,锦绣社区开展“凤舞纸鸢 约绘美好”彩绘风筝清明节主题活动。
4月3日晚上,锦绣社区工作人员为大家讲解了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手绘风筝的历史由来。古时,人们将对故人的思念写在风筝上,把风筝放上蓝天,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随后,工作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水彩颜料、调色盘、画笔等材料分发给小朋友们,孩子们用五彩颜料装扮空白的风筝,在上面画出属于自己的图案,并在一个个色彩纷呈、充满创意的风筝上书写文明祭祀寄语,以此种方式遥寄追思、深刻缅怀。活动将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旨在让小朋友们感受春天的温暖和活力,通过了解、制作和放飞纸鸢,祈福好运,用这种特别的方式遥寄思念、文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