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4-11 16: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党建综合办公室

分享: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新街道紧紧围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深化新时代“三民工程”建设,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深入探索基层自治模式,聚力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为民服务力、发展源动力和治理新活力,推动各项事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良好态势。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用结合,作风建设实现新突破。

聚焦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以学促干,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落地生花。

一是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为在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街道党工委牢牢扛起学习教育主体责任,以上率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2次,交流研讨8人次。同时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作为各级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街村社党员干部集中开展学习。通过“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达学习内容做好流动党员线上学习,利用节假日组织15名流动党员“返乡补课”,确保32个党支部、1019名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用好特色资源,有序组织现场学习,把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融入主题教育,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32个党支部、480名党员实地参观三山村和斗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理论学习生动化、具象化、深入化。

二是深入开展检视整改。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系统梳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和检视反思发现的问题,条目式梳理问题,明确整改目标、确定整改时限,强化节点管控,清单式推进整改。共计梳理街、村、社问题33个,制定整改措施49条,推进完成整改33个,实现 “问题清零”。落实省委巡视巡查问题反馈,如期推进杨家田铺村多年未发展党员问题销号。聚焦支部党员参会率不高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逐一约谈16名参加党组织生活参会率不高的党员,发放党员提醒函,列入重点对象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

三是着力推动队伍建设。将主题教育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推动干部学用结合,担当作为。完善晾晒比拼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领雁强基 亮剑比拼”村社擂台赛,18个村社互学互看、互促互进,形成上下联动比学赶超氛围。深化主题教育“四大”行动,开展干部家访、谈心谈话、干部座谈交流、专题警示教育、“立足岗位作贡献”等行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青年干部的干部道德法纪教育、作风建设整顿,鞭策激励干部更好地忠诚履职、担当作为。

二、固本强基,基层治理打开新篇章。

坚持党建统领,抓自治、保平安,着力优化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一是村改居试点稳妥有序,推动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围绕“因地制宜、先融后改、平稳有序”总方针,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基层治理一体融合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扎实开展十五田铺村“村改居”“社改股”试点工作。2月起,通过信息摸排、群众座谈、矛盾化解、村民表决等一系列工作,累计召开群众座谈会4次,开展谈心谈话310余人次,完成入户走访975次,化解矛盾问题25项,十五田铺撤村并居方案顺利于4月23日和5月13日分别以100%和97.8%的高同意率通过村民代表审议和村民大会表决。在村改居试点完成基础上,7月底平稳有序完成官庄村社改股工作,12月顺利完成小南门村改居扫尾工作,为全面推进“村改居”改革工作筑牢基础。

二是“邻礼通·三民工程”智治破难,推动居民自治体系焕发新活力。依托“邻礼通·三民工程”数字赋能,启动官庄村“出租房旅馆式总台”试点,整合辖区出租房房源信息,由村党群中心担任免费“房屋中介”,统一登记和管理出租房屋134套,有效提升流动人口登记管理精准度和人员信息鲜活度。开展干部大走访行动,街村干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现已完成走访2.1万余户,解决群众诉求1100余件。探索实践社区“网格日志”做法,网格员以群众所需所求为落脚点,推行“常巡、常看、常聊、常记”的“四常”工作法,分类汇总网格事项,实时记录群众诉求和困难,目前已填写网格日志180篇,解决辖区矛盾纠纷22起。推动完成“无物管小区”清零,通过业委会自管、公共收益增收反哺及数字平台应用等手段,挖掘有限资源实现增收、引进点单式物业服务等手段,实现东方玫瑰园等6个自管小区公共收益的增收,实现居民自治的良性循环。

三是迎亚运保平安系列行动,推动平安建设构建新常态。紧紧围绕“安全要守住、治理要高效、服务更贴心、环境要有序”的工作目标,围绕区委“1+9+2”攻坚重点,走企业单位,进村社家庭,先后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市运行、市场和特种设备及商贸领域等一系列专项宣传和巡查整治行动。完成检查企业数2260家,发现并整改隐患4785处,举办安全宣传活动15次,举行实战演练12场,开展专项检查督查18次,今年以来,辖区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注重源头治理,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机制,全力打好摸排化解侦查战、初信初访阵地战、人员稳控持久战、树正打歪攻坚战四大战役,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机制,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接访、团长接访、村社开门接访,切实俯下身、听民心、解民忧,共接待146批243人次,调处成功各类纠纷113件,完成市区交办信访积案化解1件,保持信访积案动态清零。

三、提档升级,民生服务再上新台阶。

以群众满意为总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补短板、求突破,实现服务质效有效提升。

一是凝聚力量,不断深化党建联建。完善党建联建机制,持续壮大基层服务队伍,壮大社区大党委力量,引导商圈企业,社会群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服务,将金融服务、法律咨询、健康体检及文明宣传等送进小区,形成“一体多元”的基层服务体系。

同时依托“石榴红”家园阵地建设,建立“三联”工作机制,推进城市民族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结合宣传教育、困难帮扶等行动开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获得省市区统战领导一致认可。推动建立“侨胞之家”3个,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联建机制,开展侨法宣传,倾心为侨服务,实现各民族、各领域、各群体的共融共治共享全覆盖。

二是办民所需,不断优化民生服务。重点抓牢“一老一小”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建设。在金桂社区建成全市首家“嵌入+互助”式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通过“互助带娃、共享成长”的供给模式开展新型普惠托育服务。彩虹社区家校社合作课堂,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家庭教育疑难问题,获评浙江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三衢社区老年学校、家门口的青少年宫累计开展公益活动32场次,培训班110班次,服务青少年2300余人次,丰富辖区居民暑期和业余生活。此外,今年街道还完成杨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戴家、杨浦、官庄3个老年食堂的改造提升,全街基本形成覆盖老、中、幼全年龄段的阵地矩阵。

三是资源互补,不断探索村社文化联盟。根据辖区村社各半的区域特点,建立农村文化礼堂9社区9村结对的“村社联盟制度”,试点开展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通过对村、社文化阵地、组织力量、民俗风情统筹,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引导辖区村、居民增进广泛交流和互促互进,截至目前,已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交流活动220余场。

四、追赶跨越,民生经济发展走出新路径。

把牢经济发展着力点,坚持共富目标,保民生,稳就业,推动经济领域追赶跨越式发展。

一是聚焦民生,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银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街道文化驿站、“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上妙公共游泳池、家门口青少年宫等2023年省、市、区三级各类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其中三衢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的建设和运营获省市区各级领导肯定。依托“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立文化社团45个,发布活动78场,文化活动场馆月均预约达120次。截至9月底,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61万元,同比增长439.7%,增速排名全区乡镇街道前列。

二是精细服务,扎实助力辖区经济增长。完善组团助企服务体系,架起政企联心桥。成立新新商会,为42家入会企业搭建交流服务平台。积极推动贸易、服务业、外贸等各类企业发展,挖掘企业小升规、推动新升规,圆满完成各类经济指标。街道在库限上贸易业企业38家,1-12月限上贸易业销售额达148.0267亿元,同比增长205.6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达0.7469亿元,同比增长17.24%。特别是限上贸易业,1-9月销售额达107.94亿元,占全区贸易总额比重23.6%,增量80.67亿元,占全区同期增量的八成以上。

三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共富联盟建设。积极探索共富工坊建设,实现居民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收益和居民生活向善向好。童村碓村依托街道残疾人之家平台推动“我的家园”共富工坊建设,开展集来料加工、照料服务等为一体的共富工坊建设,吸纳就业20人,其中低收入农户9人,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元,村集体年度增收6万元。乐业社区“安居乐业”共富工坊以手工制作为核心,社区“零工之家”、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场地共享、资源充分利用的方式,为居民提供集成式、高品质、接地气的服务,帮助周边的零工、散工、小区里的留守妇女、低收入人群解决就业问题。10月,街道又新增建设共享食堂和“鲜趣供”两个“共富工坊”,着力推动“共富带富”覆盖面。

下一步,新新街道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市委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和区委打造“十个桥头堡”战略目标,聚焦聚力“基层党建、经济发展、难点攻坚、民生服务、平安建设”五大方面,找准赛道,凝聚动能,奋力在“两个先行”中展现更强担当和更大作为。

(一)党建引领,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夯实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四大行动”,强党性、铸党魂、作表率,强化党员干部自我管理,深入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深化作风建设行动,以“明德守法、完善自我”行动为抓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加强与青年干部的思想交流,推动干部能力锻造、素质提升。借助8090+理论宣讲团力量,丰富学习形势,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管控。深化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推动党建引领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多形式“共富”途径。

(二)瞄准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龙头企业、税源型企业的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服务纳税贡献大、经济效益高的商贸企业和总部企业落地。依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智造新城,挖掘一批成长性好、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争取纳入全区培育计划,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壮大”的企业梯度培育,提高街道经济发展“造血”功能。以新新商会为依托,群聚一批辖区有一定规模、影响力的企业,为辖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三)攻克难点,开展拔钉清障行动。对照区委七张问题清单,重点抓好重点工作攻坚。以“割尾巴”项目攻坚为抓手,增加项目攻坚的勇气和力度,主动摸排上报历史遗留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时限,有效推进整改。落实省委巡视巡查工作整改要求,完善组织体系,制定作战计划,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平稳有序推进小南门村改居完成扫尾。

(四)补齐短板,争创民生服务亮点。持续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以完善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为核心,统筹辖区养老、托育资源,推动统筹联动实现一体化运维,构建良性可持续运行模式。聚焦群众所需,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着力打造家校社、社会托育服务、精准助残等特色品牌,探索实效型社会帮扶的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五)防范风险,守牢平安建设底线。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信访隐患信息摸排和干部大走访大化解行动,及时化解信访隐患,宣防结合,滚动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系列专项活动,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后社会平安稳定。强化网络舆论管控,开展网络舆情培训,规范干部网络行为,树立正面典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