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5XT/2024-825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4-03-05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5XT/2024-82510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2024-03-05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科技局(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4-03-05 14:3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科学技术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直属人员

分享: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主题教育的最大实践走深走实,围绕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人才科创桥头堡目标任务,聚焦争先进位夺五星,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一、我区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R&D投入强度情况

近三年,柯城区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2022年,柯城区R&D投入强度达2.71%,较2021年增长0.6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1。

全市R&D投入强度情况表

区块

2020年度

2021年度

2022年度

R&D强度(%)

排名

R&D强度(%)

排名

R&D强度(%)

排名

柯城区

1.85

3

2.02

2

2.71

2

衢江区

2.78

1

2.65

1

2.85

1

龙游县

2.16

2

1.96

3

2.05

3

江山市

1.04

6

1.51

5

1.61

5

常山县

1.65

4

1.66

4

1.85

4

开化县

1.08

5

1.39

6

1.51

6

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2023年,柯城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实现34.23亿元,全市排名第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63%,全市排名第6。

全市研发费用及占营业收入比重情况表

区块

研发费用(亿元)

排名

研发占营收比重(%)

排名

全市

96.22

--

2.96

--

柯城区

34.23

1

2.63

6

衢江区

23.58

2

3.04

5

龙游县

13.30

3

3.32

2

江山市

12.61

4

3.19

4

常山县

7.18

5

3.30

3

开化县

5.32

6

3.36

1

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情况

2023年,柯城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5.8%,全市排名第6,全省排名第71。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情况表

区块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

排名

全市

28.2

--

柯城区

5.8

6

衢江区

85.6

1

龙游县

27.1

3

江山市

29.6

4

常山县

14.1

5

开化县

56.0

2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情况

2023年,柯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116.60亿元,全市排名第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6.82%,全市排名第6,全省排名76。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情况表

区块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

排名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排名

全市

380.32

--

60.49

--

柯城区

116.60

1

46.82

6

衢江区

113.07

2

83.71

1

龙游县

56.34

3

65.53

3

江山市

41.11

4

51.36

5

常山县

30.26

5

55.29

4

开化县

20.15

6

73.49

2

5.创新主体培育情况

截至2022年底,柯城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9家(小柯城2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67家(小柯城1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全市排名第1。

2022年全市创新主体培育情况

区块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累计值

排名

累计值

排名

柯城区

169(小柯城26)

1

567(小柯城148)

1

衢江区

161(小衢江37)

2

480(小衢江157)

3

龙游县

135

4

349

4

江山市

137

3

482

2

常山县

80

5

251

5

开化县

20

6

175

6

6.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涉企兑现资金情况

2022年,柯城区财政科技投入1.59亿元,其中科技涉企兑现资金0.13亿元,两项数据均全市排名第5。

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涉企兑现资金情况

区块

2022年财政科技投入

2022年科技涉企兑现资金

数值(亿元)

排名

数值(亿元)

排名

柯城区

1.59

5

0.13

5

衢江区

0.96

6

0.12

6

龙游县

2.28

2

0.42

3

江山市

3.55

1

0.53

2

常山县

1.63

3

0.58

1

开化县

1.60

4

0.18

4

7.创新载体建设情况

目前柯城区范围内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柯城创客孵化园);省级众创空间2家(村播基地、万洋众创城);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柴家柑桔星创天地),省级星创天地3家(柴家柑桔星创天地、早田星创天地、鲟龙星创天地);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金沃精工),省级研发中心6家(纪超自动化、辉博电力、中信检测等),市级研发中心10家(贝德科技、泓芯半导体、金明生物等)。

8.科研项目攻关情况

目前柯城区范围内在研省级项目2个(金沃精工、金明生物),市级项目21个,区级项目38个。

9.人才储备情况

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省“万人计划”)人才3人,省海外引才计划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2023年全区新引进硕士96人,博士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14人。

二、2023年科技创新特色亮点工作

(一)聚焦争先进位,关键指标有进步

R&D投入强度指标从2021年的2.02%提升至2022年的2.71%,增幅位列全省第1;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月份的1.97%上升至12月份的2.63%,增幅位列全市第1;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286家,位列全省第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0家,位列全省第19名。

一是首创“区城联动柯科翱翔”工作机制,市区联动抓指标。每月定期组织召开“柯科翱翔”联动协商会议,邀请市科技局、智造新城、智慧新城参会并沟通协调,组织柯城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定期会商研判,合力推动工作。截至目前,已召开17次,联合走访企业200余家次,解决问题30余项。

二是强力推进“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精准发力抓指标。实施“清零行动”,共清零无研发费用企业24家;实施研发费用提升行动,研发费用从2月的3.49亿元到12月的34.23亿元,同比增长14.7%;实施“双倍增”计划,预计今年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800家。

三是率先推行“科技联络官”制度,创新机制抓指标。联合智造新城、柯城产业研究院在大柯城范围217家规上工业企业选任“科技联络”官。9月6日召开全区“315”工程推进会暨科技联络官聘任会议,聘任首批科技联络官59人,确保企业科技工作有人谋、有人抓、有实效,构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三抓三促”良好格局。(“三抓三促”即抓主体培育促创新资源集聚、抓政策落实促主体发展壮大、抓载体建设促创新指数提升)

(二)聚焦平台建设,科创能级有提升

一是产业研究院运营成效初显。总投资1200万元的浙工大柯城产业研究院顺利落地运行。区科技局主动靠前,联合产业研究院组织浙工大专家学者来衢100余人次,发布“揭榜领办”项目9项,促成科技合作项目8项,为柯城产业发展提供行业研究报告2篇,开展多次浙工大“科技创新巾帼行”暨企业创新创业主题讲座、国家及省级人才项目申报等培训。通过继续深化合作,产业研究院未来将成为我区集产业研究、人才引育、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

二是科技赋能光电产业起步加速。谋划柯城区光电产业科创园成功入选省“315”工程项目库,全年申报投资额3.48亿元,排名全省第5。今年已成功培育鑫元电子、航电信息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报4个投资额共计57.74亿元的项目入选2024年“千项万亿”科技创新强基和省“315”工程项目库。

三是企业科创核心载体作用凸显。今年,贝德科技和泓芯半导体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研发中心和市级研发中心,人才、技术集聚带动研发投入明显,如泓芯半导体全年研发费用2072万元,占小柯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六分之一。目前正积极推进村播基地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实达实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聚焦乡村振兴,科技助农有成效

一是谋划筹建科技小院。经过前期对接,浙江农林大学拟在柯城区数字农业科创园建设科技小院。项目落成后,浙江农林大学将每年派遣5-10名导师、30-40名在读硕博研究生常驻柯城开展农业科技课题研究、技术培训和项目合作。

二是科技特派员成果丰硕。截至目前,我区在派省、市、区科技特派员24人,省科技特派团队2个,服务项目主体27个,累计引进新品种29个,推广新技术30余项,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2513亩。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时,区科技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3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三是柑桔综合体收效明显。积极争取并用好省级2000万综合体补助资金,与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衢州海关等合作,开展柑桔新品种选育、技术培训、检验检测等创新服务,完成建设200亩“柑橘无病良种繁育中心”,已育成红美人、沃柑等柑橘新品种近30种。组织实施柑桔关键共性技术项目23项,取得柑橘相关专利62项,科技赋能数字农业科创园,打造柑桔品质改良提升示范基地和万亩土壤改良示范基地。

虽然今年取得一些亮点成果,但短板也很明显。比如在创新深化、“315”工程、山区26县以及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等重要考核中均涉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这一指标长期徘徊在全省75名,弱势指标提升形势依然严峻。

三、2024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1.创新主体培育。2024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小柯城6家),工作目标排名全市前3,全省前30;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小柯城52家),工作目标排名全市前3,全省前10。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争创省级研发机构1家,市级研发中心1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平台1个以上。推进实施科技金融合作贷款政策,着重科技金融政策宣传,组织部分意向企业申请贷款,同时完成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市级任务目标。

2.鼓励科研能力提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承接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市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个以上、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以上,持续开展科技攻关,争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2024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2.71%,力争排名进入全市前2和全省前4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以上。

3.积极谋划科创项目。持续推进“315”工程,力争各项指标全省争先进位。积极谋划2024年度“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项目。积极与航埠镇、振航公司对接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预将其纳入“315”工程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2024年-2026年,总投资8亿元,2024年投资1亿元。

4.开展科普宣教活动。2024年总体工作目标围绕市科协《2024年衢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评细则》开展,举办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30场以上,保质保量完成12场农函大培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3次,新建3家博士创新站,深入挖掘1个院士合作项目,争取建设院士工作站。

5.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按“一人一乡镇,一片一战队,一业一组团”的特派员(团)服务模式,做深特派员个人的“定期下沉”、团队的“定期碰头”和省市区特派员的“定期交流”。推行三级联动加强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谋划建立2024年度乡镇需求常态化征集机制;省市县联动拓展特派员的选派范围,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级特派员,并根据乡镇多元化需求精准匹配;争取组建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积极配合市局整合衢州高校、科研院所高端人才,选派科技人才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试行法人科技特派员区域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要将浙工大柯城产业研究院纳入法人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紧密型科技服务合作关系。

6.推进校外培训执法。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确保“双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配合省市区三级“双减”专班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关于印发〈衢州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衢市科发农[2022]7号)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2〕46 号)的文件要求,做好做实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遴选工作。加强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紧抓寒暑假、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效。

四、推进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措施建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在以科技创新塑造新发展优势上走在前列”的讲话精神,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R&D增幅位列全省第一的良好契机,积极探索科技强区的新路径,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政府主导打造科技创新最优生态。一是建议区委根据机构改革要求适时成立科技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学习省内兄弟县市(区)先进做法,出台《柯城区科技创新“二十条”》,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明导向;三是定期举办科技创新大会,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四是完善科技组织架构,充实完善科技工作的基层力量支撑。

(二)企业发力担当科技创新主力军。一是迭代优化大科创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实现企业创新有激励;二是积极发挥光电产业科创园载体作用,充分挖掘和培育光电类科技型企业,引导和鼓励光电企业壮大科研实力,实现创新集聚有规模;三是发挥浙工大产业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小院等平台纽带作用,实现企业创新有载体;四是完善“科技联络官”制度,精准掌握企业科技创新动态,实现科创服务有抓手;五是组织规上企业“走出去学回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科技素养,实现企业科技创新有动力。

(三)引育人才夯实科技创新坚实基础。优先推荐科创人才为“两代表一委员”,落实科创人才的津贴补贴政策,表彰科技创新先进项目、团队和个人,协助开展领军人才招引行动,抓好海外引才计划申报及青年博士引进工作,努力构建科创人才“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享荣誉”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