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413/2024-857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柯城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4-11-14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413/2024-85777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柯城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

    2024-11-14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61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11-14 10:2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办公室(行政审批科)

信息来源:

分享: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关于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161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慧萍代表:

您在区届人大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促进学校课程和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融合》(第161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全区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力助推“浙江有礼 衢州先行”实践,打响“南孔学地教育有礼”品牌,做好学校课程和当地传统文化的融合,助力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校园。

一、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未来乡村。2021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与柯城区沟溪乡政府和九华乡政府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签约乡镇调查研究,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为未来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助力"微改造精提升",推进当地文化基因的转化利用,共建当地文化地标,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大学与沟溪乡政府、九华乡政府领导分别签订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授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正式达成合作。合作内容包括课程培训、非遗研学课程和文创产品开发、局部环境改造提升、大学生实习实践等。

二、非遗进校园活动。202311月,衢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暨风华非遗美食文化馆开馆仪式在衢州风华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不仅是风华学校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劳动课程体系的积极探索,也是衢州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的创新之举,文旅、教育、学校三方以非遗美食文化馆的落成为契机,搭建更有趣的载体,创造更鲜活的方式,推动非遗传承从一时一地到常态化普及。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了清明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余志娟为同学们授艺,同时邀请大洲纸皮馄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留真龙、双桥粉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舒雪良、水晶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国清、杜泽传统糕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志雄、烤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庄红香等多位传承人现场助兴,气氛热烈,学生开心。

三、“非遗+研学”赋能文旅融合。青少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学的重要课题,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20232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被列入“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区,全区各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基地通过融合“非遗+研学”新模式,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促进了研学的发展,让非遗在研学中得到了活态传承。

近年来,衢州白瓷传承基地通过不断探索,极大丰富了非遗研学的内容和形式,拓展了体验受众。一方面,衢州结合在地文化元素,开设了“非遗+经典本土文化”课程,在研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创作两字文化的南孔肖像、烂柯棋云茶具等器物,增强研学参与人群的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本地区其他非遗的内涵,开设了“非遗+非遗”系列课程,如围绕“九华立春祭+衢州白瓷”“西安高腔+衢州白瓷”“十三太保+衢州白瓷”,将抽象概念和原本只能现场感受的民俗、表演类非遗,进行横向整合与纵向深挖,以作品形式呈现,深受民众喜爱。其制作而成的产品通过馈赠、销售等方式得以广泛传播,提升了衢州非遗知名度。

邵永丰麻饼不仅是一种传统食品,更是一种承载着衢州人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在邵永丰麻饼制作研学基地,在师傅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和面、揉馅、分团、包饼,做出了各种不同形状的麻饼,有爱心、衢州小鹿、南孔爷爷等创新产品,甚至有些孩子制作出“棋子”,摆开棋盘对弈,将非遗“玩出了新花样”。通过体验制作技艺的全过程设置,全方位调动孩子们的眼、耳、口、心、手、足,真正做到了“手脑合用、学做合一”,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艰辛,充分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邵永丰研学基地遵循地方文化特色,探索非遗+研学新路径,突出“研有所值、学有所思、旅有所乐、行有所获”理念。一群孩子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特色,进行岗位应聘,这也是新华小学在邵永丰基地开展的新课程挑战——“非遗+研学+上岗”活动。其中,竞聘销售岗位的孩子们完成了1676元销售额。

接下来,柯城区将以“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探索更多“非遗+研学”新路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让非遗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种子,提升青少年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助推传承群体培养,为绘就共同富裕美丽画卷贡献非遗力量。

同时积极关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从政策上吸引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适当借助学校美术教师力量,把农民画、竹编等纳入教师学时培训内容,在不加重美术教师工作负担的基础上,用好美术教师的师资资源。积极探索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艺收徒,构建“非遗传承人——结对的教师徒弟——学生传承人”三个层次的非遗文化项目传承梯队,缓解农村学校课后服务师资短缺问题。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