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767Q/2024-858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日期: | 2024-11-14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767Q/2024-85803
发展和改革局
2024-11-14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11-14 16:2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发展和改革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综合协调和督导科)
关于促进我区中小微民营企业高质量快速
发展的建议
随着衢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不断深入推动下,我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于2022年实现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作为衢州市主城区的柯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着重实施的“大干项目、干大项目”、“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等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动下,我区的社会经济总量得到了高质量发展。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产业集聚龙头效应作用大的先进制造业和数字信息类优秀的民营企业。
通过这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区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的短板,也带动了部分配套上下游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区劳动力人口就业率,增加了就业人员工资收入。
在肯定以上成绩的同时,结合本人在我区从事多年中小微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实地走访与各行业中小微民营企业家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在经营过程中普遍碰到的困难,通过汇总梳理总结后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我区中小微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三个问题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堪忧。根据调研发现,工业中小企业“上云”已成为热潮,但从上云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管理层面上,企业仅管理层面数字化难以有效推动企业智造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经营发展必经之路,目前政府针对企业数字化改造都是由下而上申报。缺少行业通用性数字化改造案例,企业对数字化改造预期效果堪忧。
(二)企业受融资难问题困扰。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提到的核心问题就是融资难。金融机构为规避坏账风险,不断提高贷款门槛,对企业资信方面的要求甚高,且一般都要求股东及股东配偶签连带担保协议。企业融资受到限制条件比较多。
(三)企业纠纷化解能力不强。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法律风险,比如安全生产、环保处罚、融资纠纷、职务犯罪、合同诉讼、债权债务、劳动争议、涉税处罚、知识产权等等。企业应当从“救火救急”转向“预防防控”,减少民营企业涉诉风险。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议加强数字化转型引导,实施普惠性改造
一是建议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工艺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中的状态感知、数据采集、推理决策和精准执行等能力。二是建议政府结合本地中小微民营企业需求,组建第三方通用型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公司对企业提供长期数字化改造服务。三是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由上而下通过第三方服务机构针对本区的企业状况确定改造计划,制定对应方案,帮助企业群体实施普惠性数字化改造内容。四是政府可以统一口径针对多渠道数据进行整合,让被动上报变成企业主动使用,让政务数字化转变成企业数字化。
(二)建议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
一是金融机构不要过分夸大不良贷考核,对风控、问责和核销等方面压力,不应向民营企业层层加码。二是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融资负担。三是增加信用贷产品,精准回应涉融资诉求。四是以加强贷后监管方式来减少不良率,减少股东及股东配偶签订连带担保责任。
(三)建议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高频涉法风险指导
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在民营企业涉诉纠纷化解中尽量避免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对股东及股东配偶不搞连带。二是对恶意利用互联网进行针对企业家人格权贬低与侵犯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失信修复。四是对借保护知识产权恶意进行诉讼的现象进行规范,并向民营企业家进行预警。五是减少财产保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企业提供相应担保情况下,保障企业基本账户通畅使用。六是民刑交叉案件要考量企业平稳过渡。
衢州市柯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答复函
王光华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促进我区中小微民营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建议》(第13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民间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见的指导下,柯城区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柯城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一季度以来,柯城区在册市场主体66187家,同比增长14.8%,其中民营企业15668家,同比增长5.3%,个体工商户50519家,同比增长13.69%,民营企业数量在全市排第一。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实际,继续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一、全力培大育强
一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提升、工艺优化、产品升级等改造提升,对技改项目按新增设备和技术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二是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每年择优确定产业数字化项目并予以补助。强化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及服务,构建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三是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强化上市业务培训和行业指导,科学引导企业合理选择上市路径。制定奖励政策,对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助力板、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申请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申请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还有成功在境外主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予以奖励。
二、支持创业创新
一是定期向民营企业推介三张项目清单。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领域,梳理形成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清单,滚动储备推介项目,每季向民营企业推介,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二是支持开展科技攻关。鼓励民营企业聚焦省“315”战略领域、市科技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影响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安全和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支持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对区级重点科技项目研发投入预算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区级一般科技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补助。三年内力争培育民营科技领军企业1家。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纳入统计部门研发费用统计范围的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等,其在税务部门申报年度允许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以上的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科技小巨人按核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的2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三、破除市场壁垒
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采购限额标准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原则和统一质量标准前提下,在采购预算总额预留一定比例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二是营造公平公正准入环境。严格落实招投标“七个不准”,对民间投资不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门槛。根据“谁制定、谁审查”原则,督促相关部门审查一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清理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三是推进工程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工程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按照权责统一、规则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我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实施方案。
四、优化涉企服务
一是推进涉企服务一站式集成速办。做好“政企通”平台企业线上综合服务专区政策、金融、人才等企业服务事项推广落地。优化政策兑现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享快兑,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方便更多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强化政策落实落细,使80%以上的惠企政策能做到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二是推行“首违不罚”机制。推动“1+5”等重点涉企执法部门梳理“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拓展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覆盖领域,实现行政裁量标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推广应用“行政行为码”,推动行政处罚等全面线上进行。三是完善拖欠账款清理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通过主动排查、国家和省级投诉平台线索转办、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等渠道,收集拖欠线索,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未清偿且不存在争议的欠款,确保100%落实还款;对于有争议的欠款,组织协商或要求进入司法程序,推动实现政府无拖欠款、无欠薪。
最后,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