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049XP/2024-8137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七里乡政府 成文日期: 2024-01-15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049XP/2024-81378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七里乡政府

  • 成文日期:

    2024-01-15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七里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1-15 15:2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七里乡政府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党建综合办公室

分享: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坚定“生态立乡、旅游兴乡”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各项事业取得显著突破,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深化固本强基,党建基础更加坚实

一是筑强政治“主心骨”。始终把政治建设挺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联村团长下村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村书记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给全体党员上党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要求每位班子沉下身子开展主题教育,以“五个一”(上好一堂党课、认领一个微心愿、走访一批群众、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项矛盾)为抓手,推动走深走实。二是做细做实三民工程。推广“邻礼通·三民工程”应用,归集生产要素、农房信息、三资管理等数据底座,探索走村入户、夜访夜办、党员报到等功能,创新“邻礼通”应用场景,推动黄桃等七里农特产品在城市版邻礼通宣传推广。三是从严管理干部队伍。打造干部“两勤两专”成长快车道,严格落实干部四维考评和月度考核办法,建立“一月一晾晒”工作机制,以“红黑榜”晒出干部成绩单,不断提升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开展青年党员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行动,进一步加强青年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法纪作风教育强化“一肩挑”教育培养、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扎实开展“固本强基”行动,持续开展综合整治和农村基层“三乱”问题专项整治。四是深化“领雁强基”工程。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主题,每月定期开展“领雁强基·亮剑比拼”活动,营造赛马争先、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年已开展比拼活动7次,覆盖全乡7个村。

(二)持续攻坚发力,项目推进更加顺利。

一是重点项目全力攻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用好“党建统领”这把金钥匙,充分发挥“三联工程”作用,依托“专班+网格”工作模式,发扬“5+2”、“白加黑”的战斗精神,百分之百完成石七线项目涉及231户农户、375亩土地签约,用时5天就全面完成抽蓄项目71户农户人房调查、搬迁及生产安置意愿调查,跑出了项目征迁加速度,激发了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二是有序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对照景区复评标准,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补短板强弱项,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水系连通工程、智慧停车场、游步道、农产品冷链配送基地等旅游配套项目17个,总投资1000余万元,景区基础配套和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聚焦打造诗画大花园核心区,全力推进美丽七里建设,2023年荣获美丽衢州建设成绩突出集体。三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针对“里四村”与“外三村”发展不平衡问题,探索抱团发展模式,深挖各村优势资源,因地宜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外片三村农家乐(民宿)引进客流,里片四村提供产业配套,推出上门村“畲茶”、少岭坞村“竹根鱼”、治岭村“黄桃”、沙龙村“竹林鸡”等特色产业,激发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三)放大品牌效应,乡村旅游更加出彩。

 一是丰富景区旅游体验。创新举办“抓鱼节”、民宿遇见旗袍、穿汉服游七里、“我在七里有只鸡”等活动,激活了旅游消费新活力,有效破解七里旅游淡旺季明显的“痛点”,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加强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有序引进一批大师工作室,将更多音乐元素融入景区,今年6月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签订了“七里七百”合作方案,今年7月浙江音乐学院将七里乡确定为浙音师生艺术实践基地。二是打造优质民宿集群。出台《七里乡民宿(农家乐)管理办法》,引导民宿(农家乐)从无序发展到规范经营,从原先自主散发经营到乡政府统一管理下的规范经营,近一年,在原有205家农家乐基础上再新增23家,在原有1家白金宿、5家银宿基础上,再新增金宿1家、银宿2家,星级民宿16家。同时,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从最初农家乐1.0版到精品农家乐高端民宿3.0版的转型升级。拓宽民宿提升融资渠道,经过前期谋划,七里乡政府与柯城农商银行共同推出“民宿贷”等金融服务,目前已帮助7家民宿经营主体解决提升改造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加快建设智慧文旅。迭代升级“云上七里”数字平台游客借助“一码通”实现智慧导航停车、智慧导游、住宿管理等,实现农家乐、民宿数字化预订,农特产品数字化销售,景区景点交通智能导览

(四)突出以人为本,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一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持之以恒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保险参保率、城乡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9.85%、99.95%,对辖区所有低保对象就业及收入变化情况开展年度核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扎实推进共富大搬迁工作,认真研究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完成签约报名56户。二是探索山区养老新模式。线上依托邻礼通·三民工程农村版应用等载体,线下充分发挥“三联工程”作用,建立困难群众、独居老人动态档案和定期走访机制,加大对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定期为重点户开展送餐、送药、送菜上门等服务。开展结对帮扶,6家农家乐民宿业主和12户困难户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协议,平均可为农户增收8000余元。三是做实基层网格建设。全乡17个普通网格、4个微网格,以无信访网格创建为目标,全面落实网格事务准入审查机制,深入推进网格“三会五令”,制定出台网格员奖惩与动态调整办法,开展“七里最美网格”系列评选,网格工作实效得到进一步凸显,形成了平时网格服务、战时网格联动的网格治理格局。四是全面开展“除险保安”专项整治。每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截止10月底累计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69次,发现安全隐患43处,均已整改到位。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全年案件数、案损率均为零。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建筑施工、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问题治理,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七里乡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明确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找准自身发展方位,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实干争先,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局面。

(一)强化党建引领,以最严实作风推动基层党建大提升。

 一是固本筑基强党建。落实好“七张问题清单”亮晒整改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争先创优赛马推进机制,通过晾晒比拼,在比学赶超中织密建强村级党组织体系。“邻礼通•三民工程”为载体,进一步走深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线上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优化快速受理处置流程,全面压实诉求办理责任,线下要定期召开户主大会、严格落实开门接访、做实村评民议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二是比学赶超抓规范。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持续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继续开展党员模块化教育,为党员补钙强身、充电续能。持续推进全乡7个村“领雁强基·亮剑比拼”每月互学互比互看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结合农村基层“三乱”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规范管理。三是严明纪律整作风。严格落实“六治六提”“六比六晒”作风建设要求,围绕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实行排名通报、末位约谈等奖惩形式,形成“周通报、月督考、季排名、年考核”机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对标整改,推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打造更加清朗的村风民风,进一步涵养山清水秀的基层政治生态。

(二)聚焦文旅融合,以打造旅游新名片推动七里旅游大飞跃。

一是打造高品质旅游新名片。通过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合作,将更多音乐元素融入景区,谋划更高层次的音乐会、演唱会、沙龙、论坛,打造以音乐为主题的“南孔书屋”,建设乡村音乐会客厅、音乐大道等项目,进一步引入新业态,全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建成优质民宿群。根据七里乡民宿产业发展计划 ,出台民宿产业改造提升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创建优质民宿群为目标,扶持一批中高端民宿参与星级及以上民宿评定;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收储农房改造特色民宿,推动农家乐提档升级、民宿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村集体双增收,将七里打造成集美食、美景、美宿于一体的民宿产业集群,持续擦亮七里精品民宿的金名片。三是拉长旅游产业链。坚持组织发力、精准施策,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内容,放大“桃源七里”特色品牌效应,借助乡村音乐节、星空露营基地、香溪漂流等IP,进一步集聚人气,促进消费。四是打通关键节点推动全域发展。持续抓好上门村民族乡村示范村建设,打响“上门畲寨·竹海人家”品牌,延伸“桃源七里”旅游风光带,统筹推进里片四村的整体发展,形成里外融合、资源共享、全域发展的新局面。

(三)锚定增收致富,以狠抓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大跨越。

一是强化统筹项目建设。今年是七里乡项目集聚“大年”,石七线工程、抽水蓄能电站、水源型水库、林业共富体等用地面积超5000亩、总投资超百亿的项目已陆续启动。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的窗口期,主动迎接风险与挑战,以更细更实更快的工作要求,加快项目政策处理进度,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持续推进停车场、景区道路、景点导览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综合承载力。依托优质资源,做好林业共富文章,放大“七里有块地”、香溪漂流等特色品牌效应,研发文创产品,丰富旅游内容,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是纵深推进乡村旅游数字赋能。聚焦“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完善桃源七里智慧旅游系统,促进农家乐(民宿)网络营销、网上预订全覆盖,进一步推动高山蔬菜、竹根鱼、黄桃等农产品“出村进城”,从根本上解决终端销售问题。依托抖音直播、短视频等方式,通过屏幕向大众展现七里之美,将桃源七里打造为网红打卡地,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

(四)围绕生态宜居,以提升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大发展

一是推动生态基底更加夯实。紧盯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等硬指标,增强应急队伍建设、村庄环境治理等软实力,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对破坏生态的行为形成威慑力二是推动人居环境更加宜居。结合“诗画风光带”建设,以“乡街治理大比拼”为契机,开展“领雁强基·亮剑比拼”头雁擂台赛,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等要素,系统推进秸秆禁烧行动、抛荒地整治、美丽庭院打造、景观带提升等,扮靓美丽乡村,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三是推动配套设施更完善。继续加强集镇建设,完善标识标牌、智慧停车场、健身步道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集镇功能。强化执法巡查,规范集镇秩序,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确保集镇干净有序。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强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接待能力。

(五)夯实基层基础以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民生事业大改善。

一是夯实完善民生保障设施探索实施山区养老新模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做好弱势群体帮扶扶助,加快“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积极探索山区特色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二是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三个一”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努力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发挥“三联工程”作用,压实组团责任,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切入点,在走访群众中摸清情况、增进感情、化解矛盾。三是扎实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全面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全过程保障食品、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事故隐患,严控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