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413/2023-7409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3-09-26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4413/2023-74096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教育局

  • 成文日期:

    2023-09-26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9-26 11:34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教育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教育局

分享:

姚亮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双减”背景下如何为教师减负赋能的建议)》(第117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官方带娃模式,目前,我区学校配餐服务、课后托管服务达到了全覆盖,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效果明显。但在“双减”工作实施中,教师工作量相应增加,有的还要承担一些教学之外的任务,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化解发展改革中的矛盾,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备课、教学研,确保教育质量不受影响,有效达到“双减”目的。您所关心的,也正是我们所关注的。您的建议,给我们启发了思路,我局非常重视,结合“双减”下如何减轻教师负担,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准开展工作。已制定出台了七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一校一案”,合理均衡配置课后服务师资,避免工作量过于集中;二是减轻教师不合理负担,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和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三是落实课后服务补助,完善课后服务取酬机制,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四是加强教师后勤服务保障,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提供晚餐服务,支持学校实行弹性上下班工作制;五是实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幸福行动”,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六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的重要参考。七是加强校外师资力量的有益补充。

根据您的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教师关心关爱工作:一是整合校外多方资源,发布《关于公开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公告》,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入公益型机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扩充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已征集到校外优质体艺、科技课程资源135个,引入社会师资116人,开设各类拓展课程248门;二是建设柯城区“双减”课后综合服务平台,为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教务管理、课程开设情况、校外优质资源选择、考评管理等全方位服务,为教师提供课程开设、考勤签到等日常管理技术支撑,既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又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三是推广弹性上下班制,通过总结试行经验,进一步指导学校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基础上,加大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力度,利用“错峰编排”“调休单”等举措,支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申请选择调休;四是立足教职工实际需求,创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常态化特色化提供服务和开展特色活动,如扩大晚餐供应对象至托管教师全家等,营造温馨舒适工作氛围;五是实施“减负赋能 暖心悦行”行动,与区教育工会合作免费推出全区教职工“减负赋能 暖心悦行”业余培训活动,开设插花、烘焙等4门课程,供教职工选课学习,提升教职工管理自我情绪和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六是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补助按标准及时发放到位,加大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考核评价激励力度,让教师能安心工作、乐于付出,不断激发教师内驱力和创造力,积极争当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

2023年5月19日

附委员提案原件:

关于“双减”背景下如何为教师减负赋能的建议

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督促各地落实已经出台的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给中小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影响是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延长,教师工作职责增加。在此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内,保障学生在学校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要做好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此,需要正确看待,扎实推进,更需要相关政策配套跟进。

一、“双减”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的“教师负担”,主要是指超出教师本该承担的职责范围或量的那些要求或任务,比如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多头重复填报数据表格等。而“双减”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做好课后服务和家校合作等,这些本都属于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所要承担和履行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双减”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教师负担的加重。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在面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教育教学和本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见》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让教师们从很多不必要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比如做深入的作业研究、系统的学生研究、持续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等,而这些都是聚焦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上。

二、为教师减负还需进一步落地生效

《意见》印发后,全国各地都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减负清单。相关调研显示,中小学教师承担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社会性负担不断减轻,教师获得感较强、潜心治学趋势向好,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也要认识到,为教师减负和为学生减负一样是系统工程,负担的表现和负担产生的原因之间有错综复杂的联系,教师不合理负担的产生和形成非一日之功,为教师减负也不是简单的将教师负担“拿走”。对此,我们可采取集中清理,大幅度减少原有负担;整合平台,显著减少数据填报工作量等措施。此外,还可以借力教育信息化技术实现减负增效同步。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来拓展教师减负的路径,既注重利用最新技术为教师减少程序化的工作任务,通过信息技术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能,坚持信息技术双驱动的导向和路径。加快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教师信息共建共享,切实减轻教师填表报表工作负担;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辅助和赋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开发、整合及应用有关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便捷共享,为教师教育教学丰富资源支撑。

三、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权益和待遇保障

“双减”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也需要各级政府和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优质的职业保障。一是加强经济补偿,设立专项经费,抑或优化中小学教师工资结构,参照班主任津贴等,根据地方财力基础和学生人数制定科学可行的课后服务课时津补贴标准,确保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二是给予专业发展倾斜,建议教育部门协同人事部门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课时及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和岗位晋升等专业发展的参考,给予教师课后服务付出的相应认可和鼓励。三是借力社会资源,通过制定社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标准,由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或者机构白名单供学校选用,加强对课程质量和参与教师的监管,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通过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减轻校内教师压力,形成学校与社会彼此支撑又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