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3-740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3-07-27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3-74057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 成文日期:

    2023-07-27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7-27 11:0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经信局(商务局)

分享:

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无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区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实力小、抗风险能力弱,更是受到严重冲击。根据平时走访企业、“亲清直通车 政企恳谈会”等时机掌握的情况,以及此次开展的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共收回问卷40份,大部分企业反映2022年营业额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效益相对往年差了很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招工难、业务量下降、资金困难、用地难等几个方面问题。产生问题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观念受限,且劳动力供需错位。在疫情影响导致大量企业裁员、降薪的背景下,年轻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保守就业观念,追求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愿意到中小微企业就职。此外没有成熟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导致企业所需人才与大量求职者能力素质不匹配,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年轻人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二是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业务量萎缩。 从需求层面来看,社会不确定性加剧,居民储蓄意愿提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萎缩,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发展信心,遏制了投资需求。

三是中小微企业的属性造成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信用不足、可抵押财产少,经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弱,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即使能够获得贷款,给予的利率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是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的增长和土地稀缺的客观现状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逐渐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厂房升级,用地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政府在规划用地时通常优先考虑大型企业、规上企业,工业用地供地难以流入中小微企业。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劳务培训和人才培养。注重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塑造新的求职理念。打造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高用工需求的精准高效匹配。

二是帮助企业扩大需求。企业业务量下降,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需求收缩、预期转弱。有关部门要积极联系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各类行业展会,抢抓订单。同时希望政府能通过线上线下引流方式,继续发放消费券引导老百姓消费,激活潜在消费群体动力。

三是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投放,由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定制更优惠的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贴息补助等政策,加大纾困专项资金支持。

四是探索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盘活闲置土地,建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引入安全、环保、效益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柯经信函〔2023〕15号 

蒋宇斌代表:

你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26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劳务培训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区十分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连续两年将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民生实事。通过开展企业岗位练兵、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线上培训、企业自主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形式,组织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培训。推广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工作,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培训和认定,给予企业享受同等培训政策,提高培训适配度。同时,区人社局积极谋划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在柯城落地见效,2020年初成功申报了总投资5.78亿元的柯城区高级技工学校新建项目,目前项目正稳步推进中,计划今年5月底前竣工完成。

二、帮助企业扩大需求。区经信局(商务局)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不断激活消费市场,鼓励支持企业抢抓订单。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各类行业展会,抢抓订单。推进“出海”抢订单活动,摸排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一季度及上半年“出海”抢订单的意愿,包括境外参展和商务洽谈等经贸活动;开展2023年一季度汽车促消费活动,参加活动车企41家,对符合条件的在柯城区范围内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汽车的购车自然人发放购车补贴1000万元,销售汽车2500余辆,带动汽车销售额3.55亿元;开展2023年“暖春三月•柯享消费”春季餐饮促消费活动,通过云闪付向全体在柯人员发放100万元春季餐饮电子消费券拉动消费增长,涉及各类餐饮商户41家,预计可带动餐饮消费450余万元。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柯城区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一是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每年年初梳理统计辖区内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信贷政策,由区金融办牵头组织“政银企”对接会,辖区内22家银行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对接融资。二是依托“衢融通”服务平台。在“衢融通”平台建立金融超市、信保超市和碳账户专区三个模块。金融机构可通过平台发布银行金融产品、信保产品等。同时企业通过法人登录可直接查询政府惠企政策、涉企政策资金拨付进度。三是政策保障。制定出台《柯城区金融机构履行职能考评办法》《完善柯城区基层政府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的通知》《柯城区科技金融合作贷款方案》等政府,通过考核指挥棒推进各银行机构出台创新、精准惠企信贷产品,通过信贷融资、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四、探索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园

柯城区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盘活闲置土地。2022年开展分类整治企业74家,腾出400余亩工业用地,2023年计划推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和全区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等低效项目整治。柯城区现有小微园三个,分别是衢州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网驿时尚工场、柯城光电小微园。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要求,柯城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已在完善制定《柯城生态工业园小微园企业准入及管理办法》,统筹谋划凤凰山、大平山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目前,凤凰山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已通过规委会讨论,正在进行最后的方案深化修改,力争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大平山小微园也正在谋划当中,预计在2023年年底建成。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3月30日

附委员提案原文:


                                                                     关于加强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无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区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实力小、抗风险能力弱,更是受到严重冲击。根据平时走访企业、“亲清直通车 政企恳谈会”等时机掌握的情况,以及此次开展的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共收回问卷40份,大部分企业反映2022年营业额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效益相对往年差了很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招工难、业务量下降、资金困难、用地难等几个方面问题。产生问题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就业观念受限,且劳动力供需错位。在疫情影响导致大量企业裁员、降薪的背景下,年轻人更倾向于传统的保守就业观念,追求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愿意到中小微企业就职。此外没有成熟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导致企业所需人才与大量求职者能力素质不匹配,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年轻人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二是全球经济下行及疫情影响,业务量萎缩。 从需求层面来看,社会不确定性加剧,居民储蓄意愿提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萎缩,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企业发展信心,遏制了投资需求。

三是中小微企业的属性造成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因规模小、信用不足、可抵押财产少,经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弱,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即使能够获得贷款,给予的利率和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是中小微企业用地需求的增长和土地稀缺的客观现状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逐渐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厂房升级,用地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政府在规划用地时通常优先考虑大型企业、规上企业,工业用地供地难以流入中小微企业。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劳务培训和人才培养。注重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塑造新的求职理念。打造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高用工需求的精准高效匹配。

二是帮助企业扩大需求。企业业务量下降,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需求收缩、预期转弱。有关部门要积极联系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各类行业展会,抢抓订单。同时希望政府能通过线上线下引流方式,继续发放消费券引导老百姓消费,激活潜在消费群体动力。

三是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普惠小微贷款投放,由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定制更优惠的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贴息补助等政策,加大纾困专项资金支持。

四是探索打造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盘活闲置土地,建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引入安全、环保、效益等方面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