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3-7405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3-07-26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3-74050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 成文日期:

    2023-07-26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53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7-26 15:3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经信局(商务局)

分享:

关于柯城区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小微企业园就指由政府统一规划,各类主体开发建设,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定位明确,配套设计齐全,运营管理规范,生产生活服务健全,企业入园成本合理,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成长壮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综合发展平台。小微企业园不仅是推动企业集聚发展的载体,也是集聚专业创业创新服务资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更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在促进就业、活跃市场经济、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小微企业园是扎实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亩均碳均论英雄”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水平,是我区“生态工业平台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切实抓好小微企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园在产业集聚及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促进就业、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亟待提升的重要工作。

一、当前我区小微园建设的现状

截止目前,我区已获得认定小微企业园1家(在建),即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生产制造类)。主导产业为智能装备、新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特种纸后加工等。项目一期第一批共计11栋于2022年11月份验收并交付使用(其中4幢建筑由区国资回购使用)。今年4-6月,一乐塑料、朗润电气等15家企业通过区级决策咨询,拟于项目交付后入园。

二、当前小微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小微园建设推动力度不足,工作相对滞后。截止2022年7月,衢州市建成小微企业园27家,其中我区为0家。在建小微企业园8家,其中我区为1家。

自2020年初起,衢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20-2022年)的通知》、《衢州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南》、《衢州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从明确按照“特色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统一化决策”的原则,到细化小微企业园产业定位、建设标准、入园要求、运营服务等工作,再到从亩均效益、企业培育、园区运营管理、高端要素集聚四个方面,对小微企业园开展绩效评价。全面的推动了全市小微企业园的建设,并卓有成效。但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推动的力度不足,致使建设工作在全市排名中已经滞后。

 

(二)现有小微园建设缺乏全局统筹,建设成果不佳。

小微企业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生产制造类)即将于2022年11月交付使用,但目前还缺少全局统筹协调、推进建设的有效机制。小微企业园需要着重打造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配套管理政策、数字经济赋能水平,而从现状来看,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存在拟入住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周边生活配套不全,主体运营水平不专业存在等短板。

(三)我区小微园建设积极性不高,模式有待创新。

小微企业园建设存在投资回收期长、运营成本高、服务难度大等特点,投资主体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小微企业园区长远发展来看, 亟须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力度,创新建设模式。 

三、推进我区小微企业园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从全省建设经验来看,小微企业园已成为助力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步慢,步步慢,我区在小微企业园创建上已大幅落后,必须迎难而上,加大建设,缩小差距。建议根据《浙江省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激励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政府主导,其他市场主体开发为辅的多元开发模式,鼓励多点开花,鼓励利用存量土地、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开发建设小微企业园。加强考评激励,对被认定为相应级别的小微企业园的建设管理主体给予奖励。加强企业培育,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要素支撑。

(二)把握契机,推进在建小微园高质发展。柯城智尚万洋小微园项目正在基础建设收尾,提升设施打造的关键阶段,建成后,该园应成为我区为产业发展孵化助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帮扶助推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应紧抓契机,推进该园建设发展。强化数字赋能,省里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之后,小微企业园认定需要数字化示范建设的先决条件,需要引导运营主体运用线上服务平台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招商精准度,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生态和重要载体。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生活配套服务能力普遍,满足园区工作人员的住宿、休闲、购物等需求。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管理机构整体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培育产业特色、服务产业链、帮扶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效助力。

(三)推动创新,让小微园助力产业集聚。目前衢州市小微企业园建设主体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政府或开发区下属国资公司建设、村镇集体联建、企业主体建设,这些建设主体运营是相对成熟的模式,建议在借鉴的同时尝试创新,从服务产业集聚角度,多元化发展。培育和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强小微企业园专业化运营机构建设,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专注于制造业园区、服务型园区的专业运营机构。规范工业地产模式。进一步规范工业地产小微企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以我区轴承智造、半导体、塑胶等主导产业中的领军企业为主体建设生产型园区。鼓励现有厂房提升改造。鼓励现有厂房主体通过真正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掌握数字化小微园区示范区建设相关政策,实现数字化赋能,从“厂”变“园”,提升管理和服务。

 

                                                                                   柯经信函〔2023〕12号  

柴元正代表:

你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柯城区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第53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柯城区现有小微园三个,分别是衢州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网驿时尚工场、衢州市振东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柯城光电小微园。截至目前网驿时尚工场已建成、智尚万洋众创城验收中,振东小微园在建。因2022年三家小微园处于在建进度,三家小微园均未完成省级小微园认定。在下步小微园建设规划中,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指示,园区目前已在完善制定《柯城生态工业园小微园企业准入及管理办法》,统筹谋划凤凰山、大平山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目前,凤凰山小微企业孵化园项目已通过规委会讨论,正在进行最后的方案深化修改,力争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大平山小微园也正在谋划当中,预计在2023年年底建成。

二、把握契机,推进在建小微园高质发展。

园区从去年开始谋划“工业园区智慧管理配套工程”,该项工作通过在园区内部架设安防、消防、环境监测、能耗监测等物联网设备,在搭建的园区智慧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整合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等与产业经济相关的内容,实现党建引领下的资源信息和基础设施共享。目前,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已在有序平稳运行,后期,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应用,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园区整体物耗、水耗、能耗等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改善园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公共空间建设方面,目前园区九条道路的翻新均已竣工完成,人才公寓、工业邻里中心等一系列配套建设也正在进行中,人才公寓一期建成将为园区提供12幢住宅楼、地下室及商业、物业、居家养老、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配套,人才公寓二期将为企业提供1000套宿舍,工业邻里中心将建设为集住宿、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商业体。

三、推动创新,让小微园助力产业集聚。

目前柯城区小微园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如万洋众创城、网驿时尚工场为社会投资类小微园,振东产业园为国资公司建设小微园。柯城区按照小微园产业导向,规范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发挥园区产业园集聚优势。万洋众创城重点布局智能装备产业,网驿时尚工场主要布局服装服饰、时尚产业,振东产业园主要布局光电产业。2023年柯城区贯彻落实省政府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精神,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品质更优、配套更实、企业更强的小微园与我们见面。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3月30日

附委员提案原文:


                                                            关于柯城区小微企业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小微企业园就指由政府统一规划,各类主体开发建设,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定位明确,配套设计齐全,运营管理规范,生产生活服务健全,企业入园成本合理,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成长壮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综合发展平台。小微企业园不仅是推动企业集聚发展的载体,也是集聚专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更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在促进就业、活跃市场经济、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设小微企业园是扎实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亩均碳均论英雄”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水平,是我区“生态工业平台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切实抓好小微企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园在产业集聚及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促进就业、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亟待提升的重要工作。

一、当前我区小微园建设的现状

截至目前,我区已获得认定小微企业园1家(在建),即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生产制造类)。主导产业为智能装备、新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特种纸后加工等。项目一期第一批共计11栋于2022年11月份验收并交付使用(其中4幢建筑由区国资回购使用)。今年4-6月,一乐塑料、朗润电气等15家企业通过区级决策咨询,拟于项目交付后入园。

二、当前小微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小微园建设推动力度不足,工作相对滞后。截止2022年7月,衢州市建成小微企业园27家,其中我区为0家。在建小微企业园8家,其中我区为1家。

自2020年初起,衢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20-2022年)的通知》、《衢州市小微企业园建设和管理工作指南》、《衢州市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从明确按照“特色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统一化决策”的原则,到细化小微企业园产业定位、建设标准、入园要求、运营服务等工作,再到从亩均效益、企业培育、园区运营管理、高端要素集聚四个方面,对小微企业园开展绩效评价。全面的推动了全市小微企业园的建设,并卓有成效。但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推动的力度不足,致使建设工作在全市排名中已经滞后。

 

(二)现有小微园建设缺乏全局统筹,建设成果不佳。

小微企业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柯城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生产制造类)即将于2022年11月交付使用,但目前还缺少全局统筹协调、推进建设的有效机制。小微企业园需要着重打造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配套管理政策、数字经济赋能水平,而从现状来看,智尚万洋众创城项目存在拟入驻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周边生活配套不全,主体运营水平不专业存在等短板。

(三)我区小微园建设积极性不高,模式有待创新。

小微企业园建设存在投资回收期长、运营成本高、服务难度大等特点,投资主体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小微企业园区长远发展来看, 亟须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力度,创新建设模式。 

三、推进我区小微企业园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力度。从全省建设经验来看,小微企业园已成为助力企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推进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步慢,步步慢,我区在小微企业园创建上已大幅落后,必须迎难而上,加大建设,缩小差距。建议根据《浙江省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我区小微企业园建设激励政策。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政府主导,其他市场主体开发为辅的多元开发模式,鼓励多点开花,鼓励利用存量土地、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开发建设小微企业园。加强考评激励,对被认定为相应级别的小微企业园的建设管理主体给予奖励。加强企业培育,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全面要素支撑。

(二)把握契机,推进在建小微园高质发展。柯城智尚万洋小微园项目正在基础建设收尾,提升设施打造的关键阶段,建成后,该园应成为我区为产业发展孵化助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帮扶助推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应紧抓契机,推进该园建设发展。强化数字赋能,省里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之后,小微企业园认定需要数字化示范建设的先决条件,需要引导运营主体运用线上服务平台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招商精准度,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生态和重要载体。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生活配套服务能力普遍,满足园区工作人员的住宿、休闲、购物等需求。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管理机构整体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培育产业特色、服务产业链、帮扶企业发展等方面有效助力。

(三)推动创新,让小微园助力产业集聚。目前衢州市小微企业园建设主体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政府或开发区下属国资公司建设、村镇集体联建、企业主体建设,这些建设主体运营是相对成熟的模式,建议在借鉴的同时尝试创新,从服务产业集聚角度,多元化发展。培育和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强小微企业园专业化运营机构建设,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专注于制造业园区、服务型园区的专业运营机构。规范工业地产模式。进一步规范工业地产小微企业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以我区轴承智造、半导体、塑胶等主导产业中的领军企业为主体建设生产型园区。鼓励现有厂房提升改造。鼓励现有厂房主体通过真正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掌握数字化小微园区示范区建设相关政策,实现数字化赋能,从“厂”变“园”,提升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