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3-7554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3-04-11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23-75544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2023-04-11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17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7-20 11:1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局

分享:

郑建军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第017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全面排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柯城区市场监管局在辖区内全面组织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2022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26人次,检查学校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65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5份,立案查处4家,累计罚没款0.60万元。主要的举措:

1.开展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资格大检查。对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逐户进行执法检查,全面核查其是否持证,认真检查经营条件,坚决查处无证餐饮服务单位,清理或规范不符合餐饮服务食品经营条件和相关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

2.开展餐饮服务单位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大排查。对校园及其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等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索取的食品进货票证和相关记录逐项核查。依法查处未按规定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等法定责任和义务,购进和经营非合法渠道来源或票证不全的食品餐饮服务单位。

3.开展劣质食品大清查。结合“守查保”专项行动,联合第三方检查专家组对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检查。聚焦校园食堂、小卖部和校园周边小食杂店等经营单位,以辣条、饮料、膨化食品、“五毛”食品等为重点检查品种,以是否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是否售卖过期或“三无”食品等为重点检查内容,全面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隐患。

4.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按照“问题导向”和“隐患靶向”的抽检原则,对学生消费量较高的辣条、奶茶、饼干、糖果、糕点等食品进行监督抽检,重点把握酸价、过氧化值、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等检测指标,全面掌握校园及周边食品质量状况,同时并做好后续处理相关工作。

5.开展重点时段的监督检查。针对春秋季学校开学、中高考期间、“两节”期间等特殊时间节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在开学第一周,严格对学校食堂及其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小食杂店等进行监督检查。

6.加强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守法经营意识。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饮店及校内餐饮服务提供者和负责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营造食品安全氛围。强化对餐饮食品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共对校园周边餐饮单位、食品(杂)店、食品摊贩、小作坊等业主或单位负责人开展培训达343人次。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4月11日

建议原文: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点问题,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更是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仍然相对薄弱,形势依然严峻,餐饮经营场所存在的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亟待引起重视。

一、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以学生为主的消费群体在校园周边消费时,大多只关注环境和口味的问题,而较少关注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有效证件,也缺乏识假辨假能力,特别对一些散装、现场制作类食品,对其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食品保质期等根本无从知晓,也并不关注。家长和学校在日常的食品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位,缺少正确引导,对校外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比较淡薄,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秩序有待规范。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绝大多数未经过专门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甚至也没有经过体检,无健康证或个人健康证明。部分经营者出于成本考虑,在原材料采购、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也缺乏有效保鲜手段,食物源头安全卫生隐患较大。加之部分商家法律意识淡薄,不关心相应的购销台账制度、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制度等,更有些商家非法添加色素、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危害了学生健康。

三、相关部门联合监管力度仍待加强。一方面相关监管制度仍不完善,处罚力度相对不够,对问题商家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反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众多,存在多重多头执法或缺乏有效的联合执法,监管过程存在漏洞,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作用。

对策与建议:

一、多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校园周边人群食品安全意识。一是加大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通过组织活动、设置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或者开设维权课堂等,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卫生知识、辨别方法等,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二是加大食品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集中培训,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增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不断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三是强化执法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增强执法成效。

二、多形式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优化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一是合力攻坚,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探索组建由市场监管、教育、综合执法、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定期组织开展联合统一执法,维护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二是合理安排,高频次清除食品安全隐患。将日常行动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把春秋两季开学食品安全检查纳入常规重点工作,每年在春秋季开学期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检查,并不定期开展目标明确的专项检查。

三、多举措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健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体系。结合校园周边各类餐饮点的实际,设立专门的食品卫生制度,规范食品销售行为。从食品原材料的采买、保存、加工、制作、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过期、变质等食品流向市场,发现不合格、过期产品要停止出售,及时下架处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强化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的追究,大幅度提高行政罚款的额度,对重复的违法行为增设处罚,对非法提供场所的行为增设处罚,强化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