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0 18:5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卫健局
信息来源:
吴琳珍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健康问题的议案》(第212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近年来,柯城区大力倡导健康优先理念,推进健康柯城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文化礼堂等健康教育阵地的作用,推进健康素养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重点场所,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在群众中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健康文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促进长效机制。
(一)实施数字化改革提升
深化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区3家公立医院和18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贯通,新增互认项目163项,2022年年检验检查提醒45.34万项次,实际互认1.3万项次,为群众节省费用52万余元。围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的思路,选择余东村卫生室、斗潭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按照医疗服务智慧化和健康管理智慧化两个维度,打造24小时智慧健康驿站,在万田乡上下蒋村建设“蒋健康”乡村健康馆,白云社区卫生服务站顺利通过省卫健委三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评审。
(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活动。将健康促进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累计开展健康乡镇建设3个、健康村建设77个。积极开展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通过健康讲座、健康活动、健康服务的形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2022年全区155个文化礼堂活动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开展健康讲座336场,健康活动(服务)182场,急救技能培训161场,中医药活动155场,总场次834场,总受益人数达到35428人。
2.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将健康知识传播至千家万户。结合慢病健康管理工作,在进行慢性病随访时,一对一开展健康服务。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工作,探索家庭健康管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提高居民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变居民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全区累计建设健康家庭5200余户。
3.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以市人民医院、区疾控和区人民医院的区级健康教育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乡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学校保健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深入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采取专家讲授、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品、有奖问答等形式,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中小学生、幼儿们普及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全区40所中小学,100所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讲座每2个月均达1次以上,做到了区属学校健康教育全覆盖。
(三)开展健康科普宣传
1.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柯城发布、健康柯城公众号等多渠道,利用视频、画报、短信、横幅等多种方式,在商场、社区、村、学校、医院、隔离点等各类场所全面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广泛传播“戴口罩、一米线、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及区卫生健康局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衢州电视台”、《衢州晚报》及“衢州新闻”、“柯城发布”、“健康柯城”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的影响力,制作并发布相关信息。各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及社区利用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2.开展多种方式的健康知识传播。利用健康知识讲座平台,聘请省市级专家下基层授课,2022年共开展省级讲师巡讲2场,市级讲奖巡讲3场。利用“健康柯城”“柯城区疾控中心”等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两个月更新1期。全区建设市民公园、健身公园等场所多处,引导全民养成健身健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围绕公民健康素养核心知识,结合卫生宣传日主题,开展了结核病防治、控烟、高血压防治、三减三健等内容的宣传活动15场,共悬挂横幅15条,展出展板14块,发放纸质传播资料5200余份,现场咨询1200余人,发放腰围尺、BMI转盘、控油壶等健康支持性工具共1000余件,发放资料4600余份。中心今年编印宣传资料共41000份,主题多样,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柯城区18家基层医疗单位,保障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建设
继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餐厅(食堂)、健康企业、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强健康促进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发掘和培育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区累计建设健康社区38个、健康餐厅(食堂)30个、健康单位17家、健康企业4家等,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达到94.29%,二级以上医院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率达到100%。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整合资源,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单位及公共交通工具、机场、车站、码头、商场等公共场所宣传途径,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等大众媒体以及微信、微博、抖音、户外大屏等新媒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宣传栏、黑板报、拉横幅、农村广播等,加强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实现宣传海报、宣传手册村级全覆盖。深入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公众主动学习防控知识、掌握防护技能;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推广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等。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广泛动员群众将疫情时养成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打喷嚏注意遮挡、科学就医等;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引导公众安全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科学认识不良反应。继续倡导减少人员聚集,宣传农村地区和各类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继续推进健康教育“三进”活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等)及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等健康促进工作。
(二)推进健康促进场所建设
继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加强健康促进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提高建设质量,发掘和培育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年新增健康家庭建设1000户以上,健康促进社区新建至少1个。结合实际开展健康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企业等建设工作。
(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
积极创新健康传播工作渠道和形式,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围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做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强化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区级讲师团线上线下开展健康讲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普资源库,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艾滋病、肠道传染病以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继续深化开展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2023年完成全区覆盖。继续开展以近视防治、传染病防治、安全与急救技能、青春期健康教育等为重点的健康素养进学校活动,采取举办启动仪式、专家进学校宣讲、征文征画、签名倡议、家校互动、发放材料、遴选推广优秀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开展活动。鼓励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科普知识精准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四)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针对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围绕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新冠肺炎、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心理健康、安全与急救等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
(五)继续鼓励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上规模的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运行监管等方面享受公立医疗机构同等政策,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相同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引进高技术人才,同时国家鼓励医师多点执业。鼓励民营医疗机构与上级高级别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实行医疗帮扶、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5月22日
(联系人:邵丽红,联系电话:3027386)
原文
关于后疫情时代健康问题的议案
三年多的疫情,让我们对健康的关注明显提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三年来,我们国家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疫情展开拼搏奋战,“动态清零”政策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当然成绩也是喜人的。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中国这么有担当。作为中国人,我们是荣幸的,现在新冠病毒的致重病率,致死率均下降。逐渐开放与病毒共存是必然的,科学防控,理性防护,保持健康常态化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存在的健康问题如下:
一、首先从心理上调整与病毒共生存的理念,1989年,WHO指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理方面的良好状态。”要做到这些需要让民众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加大键康宣教利用好电视、广播、微信等社交平台,与线下的报纸,报刊相结合,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转播早防范,早治疗病毒的科学知识,理性购药,合理使用不过度消费,克服焦虑心态。恶性囤货等造成市场物资紧缺,人人恐慌,出现状况胡乱服药,重复服用同类药品等无序状态急需有效管理。
二、从习惯上调整不健康、不科学的行为。建议从学校,学生们开始养成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平和的心态,正向思维的习惯;适当的运动,规定课间活动时间、体育课时间、科学设置受课内容等。另外还要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可因繁重的作业影响睡眠质量。养成科学防疫的好习惯,出门常态化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手卫生知识的培训等。这些还可同时要求家长们同做。建议适当考评,并把行为习惯上的得分与科目成绩得分相结合。作为学生评价实施能力体系的标准之一。
三、从理念上要有自己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管理的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正确观念。我们从幼儿、青少年、生育期,中年、晚年、等各个生命周期都有重点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每个节点上管好该管的核心部分,就会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医疗基金支出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故个人,家庭,社会都应重视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科学健康管理。有针对的给予预防和干预,让整个生命更健康,更有活力。健康也是共富的基础之一。
四、从机构上要有实际的措施,首先医疗机构要根据不同的级别,设置不同规模的健康管理科室。最好各医院之间的系统是联网的,信息可以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用药。让医疗机构从以前以疾病治疗为中心慢慢转化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另外,用人单位每年职工述职也要要求报告健康状况,作为个人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单位来年安排工作的依据。个人,社会层面都要进一步引导民众科学关注起健康问题。
五、从家庭层面注重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健康,社会就会更健康,家庭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健康促进。家庭成员有健康问题,第一时间家庭才是最大的正向支持紧密支柱。故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也是必要的。
六、从社区层面采取有效公共卫生的管理能力促进民众健康。社区干部要用更广阔的眼光去关注影响人群的健康问题。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树立“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正确观念。如以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为社会健康教育,社区计划免疫,妇幼和老年保健,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问题。社区预防服务可以以需求为导向,强调针对性和可及性,多部门联合,人人参与以及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起到“授人以渔”之良性循环的效果。
操作层面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1、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中增设健康检测设施,建成人人期待的健康服务驿站。重点把有富余力量的医疗机构按片划分分管,其中可以包括社会力量的办医机构。资源共享,公平竞争上岗的机制来建立健身、养生、养老、保健相结合的社区健康服务驿站。有条件有需求的家庭,鼓励有偿开设点对点家庭医师,家庭病床,个性化医疗需求服务。制定好统一的不同等级服务套餐和收费标准,医师团队资质要求等。让居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多选择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都有的美好生活。
2、每个社区有计划,定期安排科学的健康宣传内容,健康管理师或专业医护人员下基层,开展,线上线下,健康宣教。可以以志愿者积分制给予适当的激励,在职称评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价值上给予体现。并有社区指定工作人员管理对接服务,召集预约听课人员和受课人员。
3、培养健康习惯和健康理念上从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还有公众场合上明文规定些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以此为荣的社会良好风范,并将每年的健康状况和健康习惯得分作为单位,学校年底考核指标之一。
4、注重健康管理工作,政策上可以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与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中心的工作,差异化开展个性需求保健服务。有资料表明,疾病预防上投入一块钱,在疾病治疗上可以节约八块钱的比例。医疗机构要设置健康管理科,定期体检,评估,干预有效的促进健康为目的。建立建全生命全程管理式医疗服务,疾病管理、需求管理、重点人群管理24小时医疗保健服务等新型的服务模式。健康管理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大事。全社会,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政府层面都要重视,支持,并监督这项工作每个环节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