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521N/2023-7474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成文日期: | 2023-07-17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521N/2023-74747
其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07-17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7-17 08:5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人社局
郑勇平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新型技能培训及高质量就业的建议》(第81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18 部门联合下文《关于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浙人社发〔2021〕9号)文件精神,“人力社保部门牵头抓总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负责政策协调、组织推动和质量监管,做好普惠兜底培训;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组织本行业劳动者按需参加培训。”按照任务分工,省农业农村厅用三年时间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5万人次以上,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训2万人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以上,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
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柯城农业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乡村产业更加兴旺,百姓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区人社局与区农业农村局围绕农民技能培训需求,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将培训送入农村。
一、部门联动,打好培训组合拳
(一)推动农村农民“致富培训”。把大力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劳动者就业技能提升作为推动“扩中”“提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和有力举措。
区人社局2022年对城乡居民实行“送教上门”活动,开展了气糕制作、民宿管家服务、网页美工、人像摄影、裱花蛋糕制作等有利于就业创业的专项培训49期,2263人参加了培训,2021人获得了专项能力证书,掌握了一门专项技能。
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开展种养殖技能、特色小吃、电商直播、农民画技术等各类技能技术培训,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5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0人、普及性培训5467人,合计7827人。认定星级乡村工匠133人,扶持乡村工匠工作室5个。
(二)鼓励企业对员工开展“自主培训”。加强企业用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工人素质和岗位匹配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区人社局鼓励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转岗)培训、疫情期间线上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人技能水平,特别是农村转移人员的劳动技能。用什么人、怎么培训,由企业说了算,企业开展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区人社局按不同的技能等级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新型学徒制职工学徒8000元/人、学生学徒4000元/人、初级工1000元/人、中级工1500元/人、高级工3000元/人、技师4500元/人、岗前培训300元/人)。2022年我区8家规模企业开展技能等级培训10期,共有483企业员工获得了高级工等级证书,晋升为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多样化办学,提高农村劳动者培训质量、创建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保障等农民培训问题,通过劳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是打造培训特色品牌,推动农村共富农民增收。加强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打造柯城特色的培训品牌,重点围绕烤饼培训、未来乡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数字化人才等方面开展培训,同时高质量发掘和培育乡村工匠,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助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乡村就业吸引力、形成乡村“共富”动力源,为乡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典型经验推广,大力宣传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弘扬人才的奉献、创新精神,扩大优秀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鼓励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指导,促成优秀人才“传、帮、带”,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有力推进我区“三农”工作纵深发展。
三是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浙派工匠”培育等工作,探索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在电商直播、农民画技术培训基础上,探索竹编、棕织、木匠等传统手工艺技术基础培训,挖掘一批对传统手工匠艺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深入学习能力的学员,精准输送到乡村工匠工作室,以“师带徒”的模式培养一批匠艺传承人,为传统手工匠艺保护传承奠定基础。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毛沭予,联系电话:0570-3023263)
附提案原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新型技能培训及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农村劳动者是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村劳动者已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2022年,我国农村劳动者总量已超过2.8亿人,其中近1.7亿人外出打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村劳动者的“80”后和“90” 后占据很大比例,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我区虽然有庞大的农村青年劳动者供给基数,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农村青年劳动者有效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难以匹配的情况,导致新生代农村劳动者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因此,必须对新生代农村劳动者进行有效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取得了巨大进展,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走访了衢州市20余家企业单位,采访了30多位农村青年劳动者,发现当前农村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青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2、培训的信息不对称;
3、培训效果不佳;
4、培训与就业未形成闭环;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以及参培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青年劳动者培训质量的提升。
二、对加强新生代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农村劳动者的培训支持力度。
①政府应做好农村劳动者和用工需求的调查。政府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者培训主要空缺。以实际操作为准绳,解决供需矛盾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
②发挥职业教育。我区的职业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农村劳动者培训方面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该做好职业培训后的资格鉴定,做到农村劳动者群体满意和社会认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
2、多样化办学,提高农村劳动者培训质量。
①在培训方式上,坚持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采用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会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行业统筹培训和农村劳动者自选培训等多种形式。
②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按照不同技能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实现提高其岗位技能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劳务派遣组织培训、校企联合等方式,探索培训的多样化,落实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任务。
③是在培训内容上,实施岗前培训、岗后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分类培训,特别是农村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质量。组织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岗前培训,组织已经录用上岗的农村劳动者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岗后培训,组织企业在岗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④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劳务派遣组织培训探索培训的多样化,落实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任务,如空调安装、空调维修、风动机械加工等岗位培训。
3、创建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保障。
①充分调动农民、企业、政府的积极性,可以参照借助社会保障相关资金筹措方式,建立培训三费长效机制。农村劳动者负担一部分、企业负担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主要部分,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提供既定的培训资金链,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②完善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机制,为进城求职农民提供"四免”(即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和“两补”(即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为进一步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和留工难问题。给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服务、追薪维权、买药看病、子女就学、旅行消费、定点购物等方面享受各种优惠。
4、建立互联网就业平台,鼓励企业搭建“人才飞地”工作站。
①以政策引导搭建务工-用工互联网就业平台,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解决供需矛盾关系,形成城市和农村统一信息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可靠、优质的农村劳动者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职业岗位、就业管理制度和法规等方面的信息。
②鼓励企业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城市搭建“衢州人才飞地”工作站,将引才触角向一线城市延伸,帮助企业搭建供求关系链接,提供愿意回衢、来衢工作的农村青年劳动者信息,解决企业和农村青年劳动者的求职供需矛盾。衢州可作为工作站的大后方,做农村青年劳动者的新娘家人。
③政府对企业在大城市搭建的招工、就业飞地工作站给予一些指导、培训及政策支持。对做的好的飞地工作站给予补贴和资金奖励。
5、整合资源,建立村企合作培训长效机制。
发挥本地优秀企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以重点村为突破口,建立“一企一村”劳动力提升对接。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老师,就业岗位。村集体组织合适人员进行培训,提供全方面支持。重点打造“一村一专业,一村一品牌”专业模式。如:“保姆村、空调村、风动机械加工村”等形式出现。所以我区应大力倡导该模式,建立村企合作培训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企业发展了,农村青年劳动者有技术了,通过劳动实现大家共同富裕的目标。
郑勇平委员:
您在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新型技能培训及高质量就业的建议》(第81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 18 部门联合下文《关于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浙人社发〔2021〕9号)文件精神,“人力社保部门牵头抓总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负责政策协调、组织推动和质量监管,做好普惠兜底培训;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组织本行业劳动者按需参加培训。”按照任务分工,省农业农村厅用三年时间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5万人次以上,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训2万人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以上,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
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柯城农业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生活环境更加宜居,乡村产业更加兴旺,百姓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区人社局与区农业农村局围绕农民技能培训需求,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将培训送入农村。
一、部门联动,打好培训组合拳
(一)推动农村农民“致富培训”。把大力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劳动者就业技能提升作为推动“扩中”“提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和有力举措。
区人社局2022年对城乡居民实行“送教上门”活动,开展了气糕制作、民宿管家服务、网页美工、人像摄影、裱花蛋糕制作等有利于就业创业的专项培训49期,2263人参加了培训,2021人获得了专项能力证书,掌握了一门专项技能。
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开展种养殖技能、特色小吃、电商直播、农民画技术等各类技能技术培训,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35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0人、普及性培训5467人,合计7827人。认定星级乡村工匠133人,扶持乡村工匠工作室5个。
(二)鼓励企业对员工开展“自主培训”。加强企业用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工人素质和岗位匹配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区人社局鼓励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转岗)培训、疫情期间线上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人技能水平,特别是农村转移人员的劳动技能。用什么人、怎么培训,由企业说了算,企业开展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区人社局按不同的技能等级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新型学徒制职工学徒8000元/人、学生学徒4000元/人、初级工1000元/人、中级工1500元/人、高级工3000元/人、技师4500元/人、岗前培训300元/人)。2022年我区8家规模企业开展技能等级培训10期,共有483企业员工获得了高级工等级证书,晋升为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多样化办学,提高农村劳动者培训质量、创建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保障等农民培训问题,通过劳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是打造培训特色品牌,推动农村共富农民增收。加强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的同时,积极打造柯城特色的培训品牌,重点围绕烤饼培训、未来乡村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数字化人才等方面开展培训,同时高质量发掘和培育乡村工匠,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助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乡村就业吸引力、形成乡村“共富”动力源,为乡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典型经验推广,大力宣传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弘扬人才的奉献、创新精神,扩大优秀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鼓励农村实用人才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指导,促成优秀人才“传、帮、带”,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有力推进我区“三农”工作纵深发展。
三是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浙派工匠”培育等工作,探索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在电商直播、农民画技术培训基础上,探索竹编、棕织、木匠等传统手工艺技术基础培训,挖掘一批对传统手工匠艺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深入学习能力的学员,精准输送到乡村工匠工作室,以“师带徒”的模式培养一批匠艺传承人,为传统手工匠艺保护传承奠定基础。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毛沭予,联系电话:0570-3023263)
附提案原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新型技能培训及高质量就业的建议
农村劳动者是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村劳动者已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2022年,我国农村劳动者总量已超过2.8亿人,其中近1.7亿人外出打工,被称为新生代农村劳动者的“80”后和“90” 后占据很大比例,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
我区虽然有庞大的农村青年劳动者供给基数,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农村青年劳动者有效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难以匹配的情况,导致新生代农村劳动者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因此,必须对新生代农村劳动者进行有效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我区农村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取得了巨大进展,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我们花了一段时间,走访了衢州市20余家企业单位,采访了30多位农村青年劳动者,发现当前农村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青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2、培训的信息不对称;
3、培训效果不佳;
4、培训与就业未形成闭环;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以及参培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青年劳动者培训质量的提升。
二、对加强新生代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农村劳动者的培训支持力度。
①政府应做好农村劳动者和用工需求的调查。政府应该做好市场调查,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者培训主要空缺。以实际操作为准绳,解决供需矛盾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
②发挥职业教育。我区的职业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在农村劳动者培训方面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应该做好职业培训后的资格鉴定,做到农村劳动者群体满意和社会认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计划。
2、多样化办学,提高农村劳动者培训质量。
①在培训方式上,坚持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形式。采用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会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用人单位自主培、行业统筹培训和农村劳动者自选培训等多种形式。
②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上,按照不同技能水平的要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实现提高其岗位技能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劳务派遣组织培训、校企联合等方式,探索培训的多样化,落实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任务。
③是在培训内容上,实施岗前培训、岗后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分类培训,特别是农村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培训和就业质量。组织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等岗前培训,组织已经录用上岗的农村劳动者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岗后培训,组织企业在岗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④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劳务派遣组织培训探索培训的多样化,落实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任务,如空调安装、空调维修、风动机械加工等岗位培训。
3、创建多种形式,增加经费投入保障。
①充分调动农民、企业、政府的积极性,可以参照借助社会保障相关资金筹措方式,建立培训三费长效机制。农村劳动者负担一部分、企业负担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主要部分,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入民间资本进入,提供既定的培训资金链,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②完善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机制,为进城求职农民提供"四免”(即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和“两补”(即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为进一步优化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和留工难问题。给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服务、追薪维权、买药看病、子女就学、旅行消费、定点购物等方面享受各种优惠。
4、建立互联网就业平台,鼓励企业搭建“人才飞地”工作站。
①以政策引导搭建务工-用工互联网就业平台,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解决供需矛盾关系,形成城市和农村统一信息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可靠、优质的农村劳动者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职业岗位、就业管理制度和法规等方面的信息。
②鼓励企业在杭州、上海、宁波等城市搭建“衢州人才飞地”工作站,将引才触角向一线城市延伸,帮助企业搭建供求关系链接,提供愿意回衢、来衢工作的农村青年劳动者信息,解决企业和农村青年劳动者的求职供需矛盾。衢州可作为工作站的大后方,做农村青年劳动者的新娘家人。
③政府对企业在大城市搭建的招工、就业飞地工作站给予一些指导、培训及政策支持。对做的好的飞地工作站给予补贴和资金奖励。
5、整合资源,建立村企合作培训长效机制。
发挥本地优秀企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以重点村为突破口,建立“一企一村”劳动力提升对接。企业提供技术、培训老师,就业岗位。村集体组织合适人员进行培训,提供全方面支持。重点打造“一村一专业,一村一品牌”专业模式。如:“保姆村、空调村、风动机械加工村”等形式出现。所以我区应大力倡导该模式,建立村企合作培训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企业发展了,农村青年劳动者有技术了,通过劳动实现大家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