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第206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7-14 15:5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人社局

信息来源:

分享:

叶胜代表:

您在区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疫情后政府推动就业市场的议案的提案》(第206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疫情后就业市场发展的关心,同时也感谢您就推动就业市场发展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多措施搭建各类公共就业平台

柯城区不断完善线上线下各种招工平台,利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及时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群体开展持续的监测调查,加快建立健全失业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供快捷、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

目前柯城区通过人社“一对一”服务专员、企业微信群、企业用工监测平台等途径及时了解企业用工缺工信息,根据需要搭建各类招工平台,截至目前已经举办本地外地、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共计28场次:其中本地招聘会14场次、赴外举办招聘活动累计11场次、直播招聘会3场次,累计为企业招聘省内外员工4000多人。此外,还通过手机短信、抖音、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柯城区企业及招聘岗位,向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二、加快零工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

目前已经在柯城区的双港街道、信安街道、白云街道、衢化街道建成4个零工市场,建立最早的两家已经运营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赢得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的好评。接下来区人社局还将根据实际需要,计划在18个乡镇街道的村和社区建设零工驿站,并与社区网格就业服务、邻礼通等社区劳动力信息资源相结合获取闲散劳动力就业需求情况,并联系周边商超、企业、专业市场等用工群体挖掘特色零工岗位,为双方搭建零工岗位对接平台,从而盘活闲时劳动力资源,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充分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三、做好市外员工引育工作、鼓励多种途径招工

为了更好地从省外招引各类劳动力入柯,柯城区人社局揭榜挂帅等方式与人力资源公司等社会组织合作助力企业招工。2021以来区人社局与骏马人力资源公司等十余家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从云南保山、贵州六盘水等地引入省外劳动力3000余人;2023年年初,人社招聘专员春节期间到云南等地招工,组织2批次“就业共富专车”接送新员工,累计引入省外员工800余人,市外员工1100余人;落实民营企业招工补贴、市外员工招工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公司、老员工等群体为企业引入市外劳动力。

四、扩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省委省政府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并在2022年、2023年将技能人才培育列入浙江省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区按照“能早尽早、能快尽快、能多尽多”原则,压实责任,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2022年开展技能培训14705人,新增技能人才526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11人。“送教下乡”在乡村开展技能培训2000余人;鼓励企业成为培训主力军,600多名产业工人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积极牵线校企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180对,对技能提升人员给予每人每年不高于8000元的标准补贴。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12日


(联系人:赵玉凌,联系电话:18057029095)


附建议原文:

关于疫情后政府推动就业市场的议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各项部署,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4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5%;农村电商培训人数6300人,扶持农村电商创业人数535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动就业人数860人。

但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区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包括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企业用工缺口日渐增大,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部分重点群体就业面临难题,疫情等因素对就业造成的影响尚需恢复,就业促进机制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

一是社会闲时劳动力资源活力欠缺,大量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等无法参与全日制工作中,导致闲时劳动力资源无法发挥社会价值。

二是社会求职人员技能单一,技术岗位匹配度较低,无法获得职业认同感及收入的增长,导致岗位流转率较高。

三是社会公共就业信息发布面较窄,无法匹配互联网传播能效。

四是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服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现有招商引资重点企业的用工保障需求。

为此建议:

一、统筹推进各类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健全失业风险应对机制。统筹推进人才市场、就业网等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加快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供快捷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群体开展持续的监测调查,加快建立健全失业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鼓励零工市场建设,加强劳动力流动盘活。在区中心合适区域建立柯城区零工市场总场,推进辖属各乡镇建立零工驿站,布局全区零工就业系统,建立公共信息互动平台,监管数据交易情况,盘活民间闲时劳动力资源,提高人年均收入水平,增强整体经济体量,促进企业用工保障。

三、进一步强化全区就业优先意识,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衢州市企业员工引育政策条例,向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机构等加大政策输出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举办多场政策解读、供需洽谈会,邀请省内省外劳务机构参加,积极引进全国龙头人力资源按服务业企业,发挥各方主体积极性,落实主体责任,形成社会共识和合力,为区内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四、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引导夜间经济、便民生活圈等规范发展,支持鼓励创办特色小店、夫妻店等小规模经济实体。支持移动出行、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

五、推动建立政企常态化合作机制,共享人力资源、岗位信息,调剂用工余缺、共享用工,指导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防范开展共享用工中的矛盾风险。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就业技能。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用活用好共富培训在线平台,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和订单定岗式培训等培训模式,突出急需紧缺职业和新职业新业态工种培训,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