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20年前,经济总量不大、主体活力不足、体制性素质性瓶颈显现的“成长的烦恼”,让衢州发展面临历史关口。
彼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八八战略”,从此揭开了浙江加快发展的大幕。
20年来,“八八战略”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衢州改革和发展的通达道路,区域发展战略定位日益清晰可见,三衢大地迎来了全方位、跨越式、深层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2002年到2022年,衢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新跃升,从198.41亿元提升到2003.44亿元。2022年,全市民营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近97%,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近80%的税收、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市属国企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108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2154亿元。
民营经济:约占衢州国内生产总值七成
如果说,“八八战略”奠定了衢州发展的“四梁八柱”,那么开篇第一条就是“顶梁柱”——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衢州人没有停止过寻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进入新世纪,衢州更是以灵活的体制机制、大胆的先行先试精神,迎来了一轮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总量不大,主体活力不足,区域竞争力不强,与全省发展的差距呈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的判断下,2002年,衢州确立工业立市政策,探索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借力发展路径;2005年2月,“非公有制经济36条”正式出台,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构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创业热情,民营企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年7月2日,作为衢州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元立集团投资100多亿元,建起了占地2000多亩的现代化企业,成为当时衢州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集团董事长叶新华说,从遂昌县到衢州异地技改,突破了企业发展瓶颈。2011年,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东阳王氏五兄妹选择在衢州创办“浙江衢州仙鹤纸业有限公司”,2002年公司与全球家居装饰纸专家企业——德国夏特公司合资成立夏王纸业,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20年后,仙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荣登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了衢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引擎。“十五”时期,衢州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300亿元,首次出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此后,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不断做大做强,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型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和“竞争力”彰显。
2022年7月,衢州召开民营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探索服务“两个健康”务实举措,让民营企业家当主角、站“C位”,以最大力度惠企,以最快速度便企,衢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大步伐。
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衢州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衢州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近年来,新签约的多个民间项目中,时代锂电、吉利“三电”、金瑞泓、习谷科技等 4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落地。同时,民营企业成为衢州企业上市的主力军,衢州新增A股上市或过会企业15家,全部都是民营企业,实现了上市公司“县县全覆盖”。
2022年全市民营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近97%,创造了全市七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资国企:10年扩大了近19倍
2002年10月,衢州市最有影响力的国有老企业——浙江衢州煤矿机械总厂顺利完成职工身份置换,标志着衢州市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国有企业改制在催生出一批新兴民营企业的同时,在“八八战略”引领下,改革重拳频出,迎来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012年是衢州市国资委单设的第一年。之后10年,成为衢州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10年——国有企业主动融入共同富裕、工业强市、乡村振兴、现代交通、城市有机更新、未来社区建设等战略任务,展现国企担当、贡献国企力量。
每个周末,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未来乡村一如既往人气兴旺。以“一幅画”带动产业联动,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了余东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发挥四省边际区位优势,衢州国资国企投资建设运营农文商旅领域,谋划总长280公里、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统筹布局100个未来乡村连片发展,正成为衢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普遍形态。
从“一只水果”到“一瓶爆款饮料”,常山县国企推行“两山合作社+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果园”模式,带动胡柚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以上,农户增收超过5000万元;从“一个古村”到“网红流量村”,衢江区国企探索“整村经营”模式的“两山合作社”改革,实现盈川村旅游资源价值提升,村民每年可获得租金收益31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收益60万元……
用好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辩证法”,衢州国资国企探索出一条以“两山合作社”改革为纽带的共富路径,累计完成投资37.7亿元,获批金融授信97亿元,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2.95亿元,一批实践案例得到复制推广。
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聚焦我市“6+X”产业链,衢州国资国企通过基金投资引资金、引项目、引税收、引机构。目前,产业基金已累计投资项目43个,累计投资金额109.4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380亿元。
国有经济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资集聚度也在不断提高。浙大衢州“两院”、四省边际中心医院、海创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衢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礼贤未来社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站在时代新的节点,回望20年,特别是近10年,衢州市属国企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108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2154亿元,10年扩大了近19倍;净资产从62亿元扩大到985亿元;投资规模从15亿元扩大到了622亿元。
惟改革者,勇立潮头。20年间,“八八战略”所蕴含的“体制机制优势论”,引领着衢州步步跨越,这把“总钥匙”也将继续指引衢州锚定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的目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