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兰 / 铺就美丽底色 实现共美共富——走进万田乡下蒋村

发布时间:2023-06-08 11:0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万田乡

信息来源:

分享:

铺就美丽底色 实现共美共富——走进万田乡下蒋村

美丽的庙源溪边,有一个村庄,绿树四合,风景秀逸,她叫下蒋村,隶属于柯城区万田乡。

村南有一株五百六十多年的香樟树,枝干粗壮,树叶葳蕤,高挺耸天,四季常青。此树是村庄的风水树,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和兴盛历程。

村口,村标“下蒋点灯”筑于路西,一条宽敞的柏油路向北飘向村庄。路边修竹引风,桑枝披绿。眺望村庄,一边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古民居建筑,一边是现代砖瓦洋楼,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

壬寅秋日,丹桂芬芳。下蒋村蒋志晗书记领着我,开启了一场与美丽同行的旅程。

沿柏油路前行,高高挂起的“蒋”字灯笼,飘扬的“蒋”字村旗,引导着我们。

探村庄历史

英雄需问出处,村庄当探历史。《蒋氏宗谱》,肇修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记载着村庄的起源:下蒋村祖先是兰溪水亭,水亭的祖先是奉化。

据先辈传说,先祖蒋氏经商此地,看此地不错,就立根于此,叫作花狗蓬(因家中养了条花狗,周边杂木丛生而得名)。花狗在家吃粮又长年累月在距家一公里外的溪滩休息,故先祖认定溪滩边风水更好,遂搬迁于溪滩上。蒋姓房屋建在溪滩上,故取名蒋家滩村。

先祖育有二子,长大分家,大儿子住溪滩上游,叫上蒋村;小儿子住下游,叫下蒋村,这就是下蒋村的由来。经数百年历代先辈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形成现在的下蒋村庄规模。

下蒋村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曾经的历史地位。

下蒋村处在万田乡的中部,它一直有着区域中心的地位。在2012年乡政府搬迁现址前,下蒋村一直是万田乡政府所在地。村里设有粮站、棉纺厂、学校、卫生院、砖瓦厂等,是万田乡区域行政中心,现如今下蒋村是万田乡集镇所在地,原乡政府及其他功能场地仍保存。

赏特色村貌

走进村庄,道路通达,整洁美观;粉墙黛瓦,房舍俨然;树木葱郁,绿意盎然。主干道上路灯高悬,古巷里彩灯千姿百态,真正做到亮化、绿化、美化。

主干道是宽敞的柏油路,方便出行。条条古巷,纵横交错,通向百家门户。古巷小径大多是中间长石条、两边小溪石铺设的,或全是由小溪石砌成,古色古香,与砖砌古建筑风格吻合。

主干道两边的围墙精心修缮,修旧如旧。整体由灰色水磨砖块砌成,间以灰瓦堆叠成鱼鳞形或菱形图案,再嵌入三块石磨盘,既坚固又通透,虚实相间,灵动有趣。古巷围墙古朴,不求统一,而是因地制宜,各具特点。

庙源溪支流穿村而过,水流清洌,石桥横卧,“小桥流水人家”。两边设有多处洗衣埠头,是农妇浣衣洗菜、水鸭们戏水的天然场所。

2021年11月,村庄荷花塘景观工程完工。“Y”型的水泥枧桥,既是水上通道,也是景观;水中植荷养鲤,生机勃发;塘边设凉亭,布景点,绿树成荫。晨暮时分,到此赏景纳凉,其乐无穷。

村庄节点小品建设,景观绿化改造,为“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在庭院内外种上各种花草:月季、三角梅、石榴、桂树等,花开四季,香飘天宇;屋旁辟出一米菜园,菜蔬丰茂,秀色可赏。廉政议事亭里,经常会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此健步,坐谈天下事,笑评好日子;孩子乐园,设置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器材,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一个转角,极小的空间,却布局温馨。场地上停放着一节绿色火车头车厢,东风7642,站牌上写有“幸福站”。一堵风雨亭墙,墙绘娴雅静适:绿藤爬满土黄色的长墙;一男孩跑着滚铁圈;一位叔叔举着一支白糖棒冰,男孩女孩眼睛笑弯了;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一小女孩搭坐着;小弄堂里跑来一个男孩……这样的生活片段瞬间带我们走进以往的乡村生活。

经过近几年的修缮美化,下蒋村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行走特色下蒋,感受着在画中旅行的愉快,令人为之欣喜。

读明清古居

到下蒋,明清古民居是要看的。

下蒋村古民居群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共占地上千平方米,现存15处古建筑都历经明清历史的洗礼。

2018年年底,下蒋村被省农业农村厅列入2019年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于2019年10月启动下蒋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项目,开展古建筑保护修复。项目涉及古建筑保护修复、旅游配套、重要节点、道路整治、水系整治、基础设施、灯光改造、违建拆除等8项工程,投入资金2145万元。现已全部完成对15栋古建筑的修复,成绩可圈可点。

村口北面百米处,有一座清代节孝坊,彰显着世世代代的孝德。

该建筑占地一亩左右,坐北朝南,砖木三开间二楼四合院结构,面宽11.1米,进深13.4米,面积149平方米,硬山顶。

建筑做工考究,门面为两柱一间三楼牌坊式,为至今保存完好的砖雕节孝坊。小额坊下有“皇恩”二字,大额坊下有“佾生蒋树堂之妻邵氏节孝坊”等砖雕文字,落款为“大清光绪辛卯年仲秋月昱”。

牌坊通高7米,面宽5.2米,两柱及额坊多处有砖雕人物及其他纹饰。整组用料较大,雕刻精细,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座古建筑称作蒋卸福民居,由蒋卸福太公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延传至今数代,一直用于住宅。

村中的蒋氏宗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其造型别致而优美,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走进蒋氏宗祠,豁然开朗,年代感扑面而来。据《蒋氏家谱》记载,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年间进行一次扩建,祠堂地上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祠堂前厅有高高的戏台,建于民国三十六年。现祠堂内挂着大型彩灯,有牌匾“孝贤堂”,供奉着几百年前的先祖画像。古朴而内敛的祠堂陈设,正如蒋家人的家风,友好而严谨。

蒋氏祠堂是一座承载着蒋家历史的老祠堂,用于每年祭祖和家族活动,是所有蒋氏人的精神寄托,最是留住乡愁的场地。

祠堂大门东边,有一株百多年的柿子树,刺入云天,秋风吹红满树柿果,恰如盏盏朱灯明艳。祠堂西侧有口古井,与祠堂一起修建,井水清澈,今天老百姓还在使用。

“它经济”协作部落

一座古宅,门楣上写有“共富蒋来”四个金色大字。蒋春山古宅,下蒋村248号,建筑于清朝,经修缮摇身为村播室。古代建筑植入现代元素,继往开来,展现希望与未来。“铺就美丽底色,实现共美共富”,村播室门口的这幅对联,时代感强,很有感召力。

下蒋村的明清古民居,现已全部收储为集体资产,改造提升后正要发挥大作用。

“引进生态友好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们下蒋村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蒋书记向我介绍。

不光村播室在运行,还有五栋古宅已经列入“它经济”产业发展之用。“它经济”协作部落建设项目是杭州——衢州山海协作援建项目,将打造萌宠服务站、萌宠摄影馆、萌宠俱乐部、萌宠餐厅、猫舍咖啡馆、萌宠直播等“它经济”协作部落,预计建成给村集体年收益10万以上。

来到“萌宠服务站”,内部装修基本完工,还没有开始运行。那就先睹为快,看看猫狗们即将享有的福利吧。服务区域,风格多样:有洗浴区、装扮区、拍照区等;室内布置各具特色:有古色古香的桌椅、有琵琶鸟笼、有笔墨纸砚等,宠物来此生活,绝对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一流服务。走进“毛孩子乐园”,两尊气宇轩昂的猫咪塑像迎接我们。乐园正在布景,地砖铺设了,亭子建成了,种上修竹、枫树,假山,流水也具备等。“萌宠餐厅”“萌宠摄影馆”等场地也都在装饰布置中。

“我在下蒋遇见你”“你的未来将会到你面前,像一只小猫一样躺在脚边。”墙壁上的文字够撩人吧。围栏上,可爱的喵咪入画,或自得其乐,或对着你笑,或与蝴蝶嬉戏……读着这些图文,你有着与动物同行的开心与放松,心底的欣喜如清泉汩汩而出。

“‘它’助力,共致富。”想象一下“它经济”的未来发展,这里将会成为撸猫撸狗者的最爱吧,“它经济”必将带给下蒋村以更大的福利。

特色新产业

下蒋村有良田,有美池,加上气候适宜,自古以来人们都做着农业这篇大文章。下蒋村在开展以种植草莓、马铃薯、香葱、雷笋等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历经近2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走上了特色产业之路,走出了一条农村特点、农民特色的新型产业结构之路。

下蒋草莓遐迩闻名。村庄种植草莓时间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下蒋村有草莓种植户10余户,种植面积达三十多亩,已形成较大的市场供应规模。在政府引导和自身的摸索努力下,下蒋村的草莓种植户们已形成现代化大棚种植模式,在选种、选地、种植等方面有了丰富的技巧经验。他们选种时注重选取产量高、甜度好且易储藏的草莓品种。为了擦亮下蒋草莓招牌,每年乡、村都会组织草莓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提高种植技术。

每年冬天到来,草莓大棚内一片春意盎然,红彤彤的果实垂挂在田垄绿叶间,个个果形饱满、色泽均匀、鲜嫩欲滴。草莓销路好,村民天亮时就开始采摘、挑选,将精品草莓一篮篮装好,送往市区多家水果店。不少顾客亲自跑到田头,享受亲自采摘的乐趣。还通过“共富蒋来”网上直播,让草莓走向全国各地。

为扩大草莓种植规模,提高草莓种植的效益,村两委已计划建立下蒋村草莓合作社;又积极在筹划将草莓种植园发展为中小学研学基地,让学生走到草莓种植园,观察草莓生长,参加草莓种植劳动,了解草莓种植历史等;即将建成的下蒋村党群服务中心将会为中小学研学基地提供场地保障和餐饮保障。

村东南万九线公路旁,有一块集体用地,现有机械正在整理地基。蒋书记告诉我,此处将建造下蒋“共富”公园,为村民提供完善的活动场地;同时也在此建成草莓交易场,方便种植户与顾客买卖草莓。

目前,下蒋特色种植已走出了一条大众化、专业化的道路,冬种草莓,夏种葡萄、西瓜、甜瓜等,农户们也在种植特色水果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致富经”。

放眼草莓大棚,我看见农民们在田地上细心管理,草莓植株壮硕,银白的草莓花儿朵朵绽放,草莓已经开始挂果。春节前后,下蒋草莓就会陆续上市,为村庄的发展添色助力。

解码“暖灯节”

下蒋村有一盏暖灯,点亮了对后人的期盼。

“暖灯节”,是下蒋村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村庄的文化之花。请跟着我来解码“暖灯节”吧。

据村中老人回忆,每年正月十三是传统的暖灯节(即添丁节),到时全村村民都要到东溪殿烧香拜菩萨,祈求佛祖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吉样。新婚夫妇应自带青油供奉佛祖,寓意早日添丁,家庭兴旺。村外的灯塔由族长负责添灯加油。并由村中较富的人家,每天送上一桌酒席,在庙内供全村户主品尝。正月十七将所有酒席摆在宗祠内,寓意是和祖宗一起度过最后一天暖灯节。

暖灯节期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宗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音“新丁”)。宗祠戏台上,好戏不断,从正月十三一直演到正月十七结束。暖灯节,不只是节日,更是传统文化的盛会。

挂灯笼,是下蒋人的生活传统;制作灯笼,那可是下蒋人的传统手艺。下蒋村制作灯笼悠久历史,篾编纸质灯笼,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圆形,有长方形,有心型,有瓜形……但凡你想得到的形状,都可以在村民的巧手中成型。下蒋灯笼,质地优良,形态美观,当下正在发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做成文化产业,富裕百姓口袋。

下蒋的“暖灯节”虽是区域性节庆,但文化外沿宽泛,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寄托着下蒋村人祈求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美好愿望。

重拾传统文化内涵,再现暖灯节日景象。新时代的下蒋“暖灯节”,被赋予了新内涵。以万盏暖灯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打造寻古韵、赏民俗、看花灯、品美食的一站式体验;又结合历史文化村落建设,呈现山水相融的自然味道,高低成趣的传统建筑,繁衍生息的农耕文明,打造令人眷恋和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文化生活圈

清晨,村菜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菜摊上,摆满各种蔬菜、食品;门口地上,滴着露珠的各种蔬菜,刚从地里掰来的玉米,有序陈列。四方乡邻汇聚过来,一些城市居民也会来此买菜,图个菜蔬新鲜,价格合意。早餐店里热气腾腾,购物后坐下来喝口热豆浆,温暖幸福。

傍晚,村庄像一幅流动的鲜活画卷。村民三五成群或随性散步,或到“乡村生活馆”来锻炼:跑步、健身、打乒乓、打台球等,跟着爱好走;年轻人爱在灯光球场来场篮球赛,你投我拦,活力四射。“运动是最好的补品”,“蒋健康”呼唤你,越运动,越快乐。

上蒋、下蒋两村唇齿相依,和谐相处。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上下蒋村正在努力创建的项目。今年以来,两村从农户手中收储或租用闲置老宅,并进行改造,试点建设服务“一老一小”的乡村生活馆,进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目前,两村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基本建成学前教育、公共卫生、养老照料、体育健身等“15分钟幸福生活圈、健身圈、养老圈、文化圈”,进一步打造以未来乡村为平台的共同富裕成果。

2021年底,总投入200余万元、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人民公社办公旧址“重生”并对外开放。办公旧址改成共享大食堂,解决上下蒋村60岁以上老人用餐问题。共享大食堂边上的建筑则成为村民们的共富宴会厅,可以容纳20多桌。一栋老屋的成功复活,为上下蒋两村联动发展带来新机遇。

计划到2023年,将基本建立以上下蒋乡村生活馆为载体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基本形成功能聚而合、服务优而全、辐射强而广的乡村公共服务网络,围绕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健身圈、养老圈、医疗圈基本完善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将生活馆打造为乡村标志性建筑,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乡融合、乡愁文化、共治共享的乡村生活融合样板提供万田经验。

到那时,下蒋村将会是别致一格的新乡村,它的未来可期。

如果说下蒋村是一朵花,那是一朵徐徐绽放的共富花,鲜艳的花朵里,盛着甜人至心的蜜。近几年来,下蒋村正蓬勃生长,和着时代的节拍,跑出时代步伐,一天比一天精彩。2021年浙江省古村落验收第二的优异成绩,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是对下蒋村发展的最好奖励。

今天,下蒋村的美丽底色已经铺就;明天,下蒋村将稳步创新创业,奋力实现乡村共美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