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3-771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6-21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23-77130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3-06-21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关于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9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6-21 10:21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营商办

分享:

吴晓龙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提升“最多跑一次”服务效能的建议》(第19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办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行政法规,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化方向发展”的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区一级无制定地方性法规职权,但区营商办、区司法局将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工作,更好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面深化我区各领域改革中的撬动和牵引作用。一是积极开展立法座谈会。配合上级组织开展相关基层立法座谈会及征求意见建 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处理好改革与法治、“放管服”工作要求与立法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及时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好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今年以来,区营商办、区司法局组织区级有关单位、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召开2次《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立法调研座谈会,推进专门法规制定,从立法层面营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氛围。二是设立行政复议窗口一站式办理。今年3月,区司法局依托各基层司法所,在全区18个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行政复议的申请,提高行政复议公正公开水平,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力度,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萌芽阶段,既节约了行政资源,又为群众带去了便利,实现人民群众解决行政争议“最多访一次”。三是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区营商办通过对标各地先进做法,多次以书面和座谈会方式,征求相关部门、企业意见,并结合省、市方案,经修改完善,于3月份出台《衢州市柯城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和《衢州市柯城区2023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发优势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逐步健全政策制度体系。

二、关于“抓紧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后的市场有效监管体系和长效服务机制”的建议

围绕整体环境、市场环境、机关内部环境等多方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监督促服务,提升督查考核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是实施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强化营商环境“清障”问题线索收集,继续用好企业投诉、监督员上报、政企恳谈会、商会协会等渠道挖掘一批顽瘴痼疾;深入开展督查督办和整改整治,依托云上社区“清障”行动模块,全流程线上交办限期整改,规范问题闭环销号流程。二是建立专门监督队伍。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员系列活动,择优选聘第二批营商环境监督员20名,并将原来的分行业监督模式调整为按片区网格化监督模式,将18个乡镇(街道)按城乡地域特点,分成东南西北4个片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5名左右监督员,对网格内营商环境进行全领域监督,深入基层详细了解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是推进信用监管工作。持续完善“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各类监管数据的汇聚和应用,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推动更多跨部门联合监管。5月底,各部门共展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360次。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相结合,构建跨部门、跨领域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统筹行业风险防控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强化业务协同,实行全链条监管。四是强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督查考评。按照“月打分、季评选、年考核”要求,制定完善考评体系,整合督查力量,对工作推进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作风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并强化正面激励和反面曝光。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将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和“六治六提”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截至5月底,全区共办理业务307629件,好评率99.87%。

三、关于“正确处理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与行政成本的关系,将严格控制和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的建议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释放新活力、提升首位度”总要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着力加强数字建设,优化服务队伍,提升办事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窗口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制度,围绕政务礼仪、行政管理基础、标准化服务、办公软件操作等内容,开展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学习、业务培训。实施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以“事项下沉”“网格代办”“政银合作”等为载体,打造一批“场地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长效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服务内容数字化”基层服务网点,在区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自助机2台,18个乡镇(街道)共设置26台,推动群众办事“进一扇门、办一揽事”,实现多点可办、就近好办、少跑快办。二是升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质效。持续用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变“网上可办”为“网上好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一网通办”率指标达97%以上。通过网办、掌办、自助办、村社代办等多渠道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向基层扩面延伸,撬动基层政务服务迭代升级。推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在我区落地落实,根据政务服务事项办事反馈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提升群众企业办事体验。优化推广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形成评价、归集、分析、核实、整改的闭环链条,倒逼窗口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建设。打造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专题库为依托的数据治理体系,加快构建政务数据统一汇聚、共享、应用机制,推进市场主体数据归集及共享。立足打造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目标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让“跨省通办”延伸扩面。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2.0等平台深化推进“跨省通办”。截至目前,与江西上饶万年县、信州区,江苏南通崇川区,黄山市屯溪区等7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90多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

对上述办理情况的意见,请委员填写征询意见表,寄给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委及我单位。

感谢您对柯城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您能继续为我们建言献策,提供更多的宝贵建议。

衢州市柯城区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2023年5月30

建议原文:

关于提升“最多跑一次”服务效能的建议

“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目前,我区“最多跑一次”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到2021年底,我区“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一网通办实现率达到85%以上。4省6县9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全面推行“一件事”联办服务,出生,退休等85项“一件事”赢得广泛好评。“最多跑一次”改革放活了市场、激活了企业、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

一、法规瓶颈制约显现,系统和流程有待优化。政府部门职能分工过细,各自为战,办公场所分散,是造成群众办事跑多次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服务模式创新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抓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即把各部门行政审批过程的受理环节分离出来,将原来按部门设置的窗口由行政服务中心分类整合为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医保社保、公安服务等综合窗口,再按职责分工由业务部门后台分别审批,从而使群众只需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到综合窗口“一个窗”就能把“一件事情”办成,实现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到“找政府”转变。但是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尤其是行政法规是根据行政部门体制制定的,在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遇到了现行行政法规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对我区投资项目审批、工商登记、行政处罚、安全管理、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地方法规条例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评估。“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整合、资源配置、流程再造、信息共享、集成服务和新技术应用等众多维度全面优化供给,各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偏差。

二、有效监管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旨在减少办事环节、节省办事时间、加快办事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行政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潜力,激活市场活力。现实当中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如何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以来,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确实便捷了,速度快了、成本低了和效率高了,但同时在一些部门也出现了事后企业和群众服务数量减少和服务质量下降问题,尤其是对微小企业、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众提供的帮助短缺和滞后等现象,引起了企业和群众对政府新的不满。

三、行政成本增加,行政效率有待提高。政府改革的终极目标是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效率。行政成本是否有效降低是衡量“最多跑一次”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政府为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将行政服务机构和办事大厅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全覆盖、全方位的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行政服务体系,增加了一大批编外人员,极大提高了行政成本,而前来服务机构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寥寥无几。在财政规模既定的约束下,行政成本增加了,投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就会相应减少,进而导致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下降。

为此,建议:

一要完善行政法规,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对地方法规条例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破解行政法规条例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瓶颈约束,正确处理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有效持续驱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必须调整优化政绩考核指标,将办事时间、办事成本、办事效率、营商环境、群众获得感和群众满意度等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紧密关联的指标纳入政府和部门的政绩考核范畴,并做到可量化、可评价和可检查。要针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偏差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与容错纠错的关系,通过科学设定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政府和部门既能大胆地实践探索,又能在出现失误、偏差后予以及时纠正,在实践探索和纠错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改革的激情,释放改革的活力。

二要抓紧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后的市场有效监管体系和长效服务机制。根据“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基本原则,全面厘清政府各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监管方式,着力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正确处理好“最多跑一次”和事中事后监管的关系,着力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为企业和群众全程服务和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让企业和群众的事情马上办、上门办、主动办,办得了、办得好,真正使各级领导干部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

三要正确处理好“最多跑一次”改革与行政成本的关系,将严格控制和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在交通和通信如此便捷发达的今天,将行政服务机构和办事大厅过度延伸至乡村(社区),并不是行政资源的优化利用,而是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违背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