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5041L/2023-7757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区综合执法局 | 成文日期: | 2023-04-13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0002615041L/2023-77570
区综合执法局
2023-04-1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4-13 14:2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区综合执法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综合执法局
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主线,统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高质高标办理案件,全面展现柯城执法铁军新形象。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聚力 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一是精简执法队伍,推动人员下沉。对照省、市要求,整合全区行政执法队伍,构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的“1+5”行政执法体系。全区面上执法力量下沉镇街226名,占全区执法力量75.84%。落实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层级调整,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建,派驻11支基层综合执法中队,其他5个未派驻执法中队的乡镇(街道)采用“1+X”执法片区模式。同时,平稳有序做好170名在编干部、29名编外干部的人员转隶工作。
二是落实事项划转,完善执法机制。动态调整形成区级执法目录总清单+综合执法清单+专业执法清单“三张清单”。开展事项划转承接工作,将29个领域2221项行政执法事项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改革后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45%。制定出台《衢州市柯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监管协同配合机制(试行)》《关于行政执法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衢州市柯城区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线索移送工作机制(试行)》等制度机制,着力打造柯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制度和业务标准体系。
三是打造执法阵地,构建执法平台。选址区营商大楼五楼,集中“1+5”部门执法力量,按照“常驻+随驻+轮驻”的形式进驻区级治理中心,同步配套设立智慧城管平台、“1+5”部门联合办公室、案审中心等功能区块,打造专业化执法阵地。7月13日,完成全省改革现场会柯城点位的改革成果展示工作。
四是落实系统构建,加强系统推进。坚持数字化思维,以改革激活智慧应用,围绕协同指挥、监管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等模块内容用好、用活“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目前已集中组织实操培训2次,开展点对点指导10余次,执法人员账号开通率达100%,开展日常巡查1590次,开展联合执法47次,其他执法协作86次。
五是开展执法活动,加强执法培训。做优做实“一支队伍管执法”后半篇文章,对航埠镇和石梁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工作督导和执法案卷评查。会同水利、交通运输、林业、民宗等区级部门开展绿色发展联查及宗教场所联合检查。将执法专业化建设作为行政执法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工作来抓,通过专题会议、周一夜学等不同方式,邀请法律顾问、行业主管部门业务骨干等进行授课,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执法队员法律素质。完成新划转高频事项、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等各类培训6次,1500余人次参加。目前,每周常态化开展执法业务培训。
(二)履职尽责 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常态化管理,着眼“精细”下功夫。持续推行早、晚班和“日巡查、周整治、月攻坚”制度,做实做细网格,进一步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做到市容管理常抓不懈,不断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巩固创文成果。加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菜场周边、学校周边等重要场所的常态化巡查力度,累计出动人员12000余人次,清理乱拉乱挂1300余起,清理乱晾晒1780余起,清理乱堆放960余起。取缔占道经营8490余起,立案查处293起,处罚金额59870元,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市容类案件累计办理简易程序1207起,处罚金额40780元;一般程序立案查处785起,处罚金额379047.54元。
二是锚定痛难点问题,紧盯“专项”做文章。①人行道违停专项整治。一方面,完善人行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通过全面摸排、区块联动、错时施划等举措,完成标线施划42457米,自行车标识1108个,新增U型杆2916米,维修U型杆672米,新增石墩180个,维修石墩47个,清除标线3434米,施划有礼早餐点167个,有礼卸货点98个。另一方面,加强对人行道违停的处罚和拖车力度。累计违停车辆贴单8880辆,拖移机动车4231起;立案查处人行道机动车违停415起,处罚金额62250元,非机动车人行道违停查处31起,处罚金额1160元。②犬类专项整治。积极规范市民养犬行为,及时查处违法养犬案件,对违规遛犬的市民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市民文明养犬的意识。今年以来共劝导教育各类不文明养犬行为2500余起,收容犬只579条,办理电子犬牌390个,处理工单433起,办理简易程序332起,一般程序立案查处77起,罚款26950元。③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对辖区工地、宾馆、餐饮单位、水果店等重点场所以及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单位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引导和规范单位、个人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一次送法宣传、一次业务培训、一次集中执法检查活动,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领域执法工作,增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累计出动执法队员1500余人次,加强巡查监督,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共纠正乱扔垃圾行为400余次,办理乱扔垃圾、烟蒂简易程序587起,处罚金额29350元,查处个人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3起,处罚金额600元。④不文明行为整治。⑤结合“八个一”有礼指数测评工作,通过开展不文明行为的巡查整治,持续强化教育引导,累计查处随地吐痰114起,处罚金额5700元;查处乱扔烟蒂572起,处罚金额28600元;查处随地便溺16起,处罚金额800元;查处乱扔垃圾15起,处罚金额750元;查处破坏绿化4起,处罚金额750元。⑥燃气专项整治。组织力量对燃气经营企业、送气工住所、餐饮店等重点场所开展了执法检查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消除燃气安全隐患。立案查处衢州市巨龙燃气责任有限公司涉嫌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案1起,处罚金额7.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2万元。⑦餐饮油烟专项整治。一方面,督促辖区内餐饮店油烟净化设施应装尽装。利用餐饮项目联合踏勘机制,督促新开餐饮店及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切实解决油烟扰民问题,目前辖区内在营业的1074家餐饮店均已安装油烟净化器。另一方面,加大餐饮油烟扰民的执法力度,在日常巡查管理中,督促商户正常使用并及时清理油烟净化设施,对排烟管道安装不规范、油烟净化器噪音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进一步提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水平。⑧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累计制作公益广告2800余平方,拆除破损广告343.2平方;清理乱张贴3万余张,清理刷写3560余条,清理印章3400余个,清理覆盖450平方,清理横幅260余条。拆除固定式广告87块,清理可移动广告160余块;查处派发小广告20余起。⑨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管理,以执法检查为重点,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领域的违法行为,提醒运输单位统筹安排好建筑垃圾运输的相关事项,建筑垃圾装载完毕后,实行严密覆盖,严禁运输过程中抛撒建筑垃圾,有效减少和控制城市路面扬尘、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累计立案查处渣土运输案2起,处罚金额1500元;立案查处随意倾倒建筑垃圾11起,处罚金额2000元。⑩“六小行业”污水零直排工作。对辖区内1273家“六小行业”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立案查处乱倒污水6起,处罚金额900元。
三是完成重大活动市容保障,围绕“主职”树形象。开展了迎接市第八次党代会、迎接市两会召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柯城)系列活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到衢调研、迎接中高考、省检查组来衢检查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区5A景区创建工作等市容保障任务。
(三)强化保障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入。①完善法制机制。编发、转发了《普通程序案件办理期限监督清单制度》、《普通程序案件质量评判标准》、《公证参与综合行政执法事务制度》、《行政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规范性检查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多项制度,不断完善案件的办理的流程规范,稳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增进与其他部门协作配合。②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政府法律顾问,明确政府法律顾问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行政机关合同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制定、执法纠纷处理、重大决策决定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③为法律法规制定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衢州市犬类立法、《衢州市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铁拳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衢州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暂行办法(试行)》、我市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事项自由裁量基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衢州市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浙江省行政执法电子证据材料收集使用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制定的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聚焦主职主责,稳步提升执法办案质量。①严谨细致,把牢案件质量关。严格按照《普通程序案件办理期限监督清单制度》、《普通程序案件质量评判标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制度要求开展案卷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不足,提高执法队员办案能力和水平。截止2022年10月底,一般程序案件共立案989宗,结案1865宗,罚没款金额4870333.22元;共办理简易程序案件1363宗,罚没款金额40680元。②大力拓展新领域、新事项案件办理。通过日常网格检查、协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检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等方式在各项领域全面开展相关执法工作。执法办案已覆盖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人社、水利、公安、生态环境、消防救援、市场监管等9个领域,其中新行政执法事项案件达到18件。③妥善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将复议诉讼工作作为关注重点,通过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应诉主体责任,规范应诉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并对应诉准备、材料提交、出庭应诉等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各环节衔接的时限要求、审批要求等,提高公正、及时、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复议诉讼的层级监督作用,通过行政复议答复、行政诉讼答辩等方式指导和纠正基层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法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应诉的能力。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共12件。未发生行政复议纠错,未发生非诉案件裁定不予执行;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未发生被本级司法行政地区出具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或被本级人民政府出具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率达100%。
三是服务基层,加强法制服务和业务指导。①抓法制培训,筑实工作基础。以“法制课堂”、培训下中队、法律顾问对执法规范和案件办理提供指导意见等多种形式开展执法业务培训,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基层法制队伍。目前开展“法制课堂”6期,参训队员近300人次。②抓协作交流,提升新领域办案能力。依托区培训中心,邀请法律顾问和住建、司法、教育、农业农村、人力社保、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相关单位业务专家,围绕新领域拟赋权事项、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对执法人员开展法治理论、执法业务、行业标准、系统应用等专业培训。③大力推动新法学习与运用。积极组织执法队员对《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并且大力推动《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运用。④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大型商超、企业、生活小区、建筑工地等场所为重点,向特定人群现场解读《行政处罚法》、《反有组织犯罪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条例,在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同时,树立综合执法服务便民执法为民好口碑。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四)抓人促事 全面锻造精干执法铁军
一是试点推行“四维考评”机制。划分岗位赋分、组团积分、模块评分和专项计分四个维度,把考核的评分器交到基层干部群众手中,考评结果运用到绩效发放、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方面,激励执法队员聚焦执法主业、全面融入基层。试行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改革后规范化建设的新抓手。
二是晾晒比拼争先创优。先后制定实施《柯城区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目标责任制考评细则》《柯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中队考评计分标准》,进一步创新完善量化比拼和晾晒排名机制,在队伍建设、执法办案、市容管控、平安维稳、宣传发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比拼结果与年底考核计奖相挂钩,调动中队成员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一起拼、一起赢”,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学习提升。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三会一课”等载体,常态化学习好、领悟好、交流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上级党委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训练学部队、管理学公安、办案学法院”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活动”,全局在编在岗执法干部120余人,和协辅人员60余人按规定分批完成轮训。
四是机制保障队伍建设。会同区委组织部,制定《柯城区全面落实“两专工程”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的三年规划方案》,通过构建多元培训平台和交流锻炼制度等措施,推动区综合执法队伍在三年内逐步实现持有行政执法证、具备办理普通案件能力,具备办理8类复杂案件能力“三个100%”,从制度层面加快推动综合执法队伍能力素质系统性重塑,建设一支堪当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重任的高素质、规范化综合执法队伍。
(五)法护平安 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一是疫情防控显担当。“3.13”疫情发生以来,执法队员深入抗疫一线,保障社区开展多轮全民核酸检测,累计出动执法队员2000余人次协助社区开展复工复产和疫情社会面管控工作,安排多人次参与高速收费站卡点、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的防疫工作,落实落细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投入一场人民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战役”,展现了综合执法者的担当。
二是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工作。一方面,联合街道社区、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市场、建筑工地、餐饮店等重要场所,对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燃气安全等进行执法检查,办理占用消防通道案件22起,处罚金额5650元;另一方面,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户外广告设施和高空悬挂物、窨井盖等进行隐患大排查,进行隐患大排查,累计检查100余处户外广告设施,对破损广告进行修复和拆除。
三是开展烟花爆竹执法检查。春节期间加大对烟花爆竹零售点的巡查力度,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防范事故发生。今年9月,为有效落实烟花爆竹零售点“双禁”工作的政策宣传,各中队与属地街道、乡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辖区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四是开展信访工作。2022年1-9月份共受理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交办件85件,受理各类信访投诉 71238 件。其中,市级12345交办件1840 件,通衢问政件8件,人民来信来访9件,数字城管69381件,信访按时回复办结率实现100%。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以实战实效为导向 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一是提升执法数字化能力。继续推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普及使用,落实专人负责,进一步提高区级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对使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压实使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工作责任,努力做到入驻应用的区级执法主体电子印章、公共支付、文书账号配置齐全率100%,入驻的执法人员账号开通率100%。做优做实区级行政执法平台的协同指挥、监管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等核心业务功能,贯通镇街“基层治理四平台”。加强与市场监管、营商办等单位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查一次”等执法监管手段,用好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等现有系统平台,推动执法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二是提升乡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在夯实专业基础方面,根据赋权事项涉及的重点领域,落实区级部门固定执法人员专人对口指导(需有较强业务能力),确保乡镇发现违法行为需处置时,第一时间到场进行指导。在夯实案件审核方面,会同司法部门和赋权乡镇“法律顾问团”联合探索律师团队轮流驻镇机制;依托区案审中心,全面做实案件法制审核、合法性审查等工作。在夯实专项指导方面,继续将执法专业化建设作为行政执法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坚持每周法制业务培训,围绕赋权事项,对乡镇执法人员开展法治理论、执法业务、行业标准等系统培训,通过以案释法方式提升乡镇对执法事项的感性理解,做到执法(执法辅助)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三是提升改革工作合力。进一步提升区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对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工作合力。作为“一把手”工程,要充分认识推进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牢改革思维、凝聚改革共识,在落实落细各项具体的改革工作上下功夫,实现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二)以树立形象为目标 持续打造执法铁军
一是进一步夯实党建统领基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策划实施机关党建、理论中心组学习、“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提档升级行动。
二是进一步提升规范建设水平,加大“枫桥式”中队创建力度,实现新组建综合执法中队“文明规范公正”基层队所创建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浓厚形象宣传氛围,围绕全年重点工作部署和各中队辖区特点,对接区级媒体策划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四是进一步加大典型选树力度,围绕省级、市级各类先进,全系统各类“最美”评比,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五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继续深化开展“四维考评”,研究制定考核到人的全员赛马比拼和双向竞争上岗的绩效管理创新制度。
(三)以提升城市品质为方向 持续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
一是抓细市容管控,巩固创文成果。对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工作进行复盘,深度剖析经验教训,制定市容管理工作计划,做好不文明行为、犬类管理、餐饮油烟、生活垃圾分类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错时执法的弹性工作机制,对关键路段和点位实行全天候执法管控,确保早、中、晚三个重点时段和周末、节假日期间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加强与属地区块的融合,织密“1(执法队员)+3(协辅人员)+7(长干队员)+X(社区网格员)”管理网,强化网格力量,落实网格责任,对市容乱象保持常态化的管理态势。
二是抓好执法协同,解决难点堵点运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数字监管应用平台,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线上案件协作,线下案件专项整治,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联合执法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推动人行道秩序监管系统落地和运用,实现市容秩序数字监管、自动预警,提高数字分析能力,用数字服务执法和督查工作。
三是抓强普法宣传,营造文明氛围。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托街道社区宣传、文明市民教育、学校常规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着力宣传《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衢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四)以高标办理案件为根本 持续巩固法制保障
一是加强案件审核,保证案件质量。在执法办案系统案件的录入、网上审核、办理指导上更加注重服务,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量罚得当”的要求,从实体、程序等方面加强审核;针对办理案件特别是大要案办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导中队兼职法制员加强案件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中队案件办理质量。
二是规范执法程序,保障执法有据。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推广实施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立公证参与综合行政执法事务制度,依法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合法权益。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进一步细化、量化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建立裁量依据适用及说明理由制度。
三是强化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制定2023年培训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扎实开展“法制课堂”培训活动,梳理综合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精准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专业能力和钻研执法业务的专业科学精神。同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执法队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相关专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队员执法能力。
下一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在学深践悟中深化改革、全面提升、争先创优,以实干实绩实效书写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