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城区2021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22 10:4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审计局

信息来源:

分享:

(2022年9月22日公告)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区审计局对柯城区202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部门(单位)牢固树立“市区一体”理念,凝心聚力、主动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抓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等重大机遇,推动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稳步向前,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

——推动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企通”惠企政策上线数量居全市第一,2021年累计减免税费474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压力。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新增债券资金223500万元。

——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持续加强。进一步加大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投入,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445300万元,占比77.41%。

——深化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不断完善。加强市区街三级统筹,妥善完成4个分局、3个街道的体制调整和交接工作,制定并出台《关于建立府山等9个街道财政体制的通知》,充分调动街道培植税源积极性。

一、聚焦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区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围绕预算法的贯彻落实,今年对区财政局具体组织的2021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追加及下达不够严格。一是预算追加资金执行率低,其中23942.32万元追加资金执行率低于60%。二是4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94.61万元未在30日内下达至部门。

2.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2019年至2021年,区财政按保教费收入10%的标准,向各公办幼儿园累计返还保教费303.09万元。

3.预算项目库管理有欠缺。一是未建立统一制度指引,未对项目入库评审及退出标准等进行明确。二是项目编制流于形式,其中1890个项目立项依据、项目内容、绩效目标三项表述完全一致,1418个项目绩效目标描述少于10个字。

4.财政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资产年报基础数据不准确,其中38家单位少记在建工程77540.08万元。二是信息公开不到位,2家单位预算公开内容与附表数据存在不一致。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对全区一级预算单位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对3家单位进行了预算执行现场审计,并同步关注了政府采购事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执行刚性不足。一是预算支出进度不快,39家单位执行率低于全区总体执行率。二是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慢。三是4家单位支付审核不严格,存在超范围列支经费等问题。

2.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一是42个政府采购项目2475.21万元未按规定纳入预算安排。二是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依据不充分。三是合同签订把关不严。

3.内部管理不够细致。一是机构调整融合度不够。二是公务车辆管理不规范。

(三)乡镇财政审计情况。

2021年下半年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对华墅乡、姜家山乡实施审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不规范。一是决策程序缺失。二是决策程序不规范,存在会议纪要后补现象。

2.资金使用结报不及时。一是2家单位专项资金使用不及时,涉及金额234.61万元。二是以走访名义借款账外周转时间达一年半。

二、聚焦民生发展和自然资源审计情况

(一)教育均衡化建设专项审计情况。

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更全面,今年对我区2019年至2021年教育均衡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一是3所中小学超规模办学。二是5所学校在专任教师人数、生均运动场面积等方面未达最低标准。三是3所学校办学硬件条件薄弱,未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认定,致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全市排名靠后。

2.校园项目建设监管有漏洞。一是19个校舍维修项目施工方挂靠单位承接项目。二是区教育局未建立增项增量工程审批制度,导致学校增加工程内容较随意,不利于项目资金统筹把控。

(二)住房与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今年对2020年至2021年住房与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和绩效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拨付使用进度慢。城建专项资金中922.70万元滞留财政未及时拨付,59.54万元闲置在建设单位。

2.垃圾分类投放执行不到位。抽查3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6个点位,居民生活垃圾均未分类投放。

(三)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审计情况。

为推动水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今年对我区2019年至2021年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生态管护工作不够到位。一是13条重点管护河流河长变更不及时,区划调整7个月后才变更完成。二是合同监管未到位。如供应商提供的车辆、备品、人工比对等运维服务均未达合同要求。

2.污水终端运维不理想。一是农村污水管网设施未及时维修。二是污水终端试运行未达标,存在水质观感浑浊、厌氧池检查井污水外溢等问题。

3.项目资金及管理有短板。一是老旧车辆淘汰奖励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率仅为60.58%。二是2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存在多付或提前支付资金43.02万元。

三、聚焦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一)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根据审计计划安排和上级审计机关统一部署,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了区国资公司改革发展和科创飞地运营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公司管理有待完善。一是区国资服务中心组织对国有公司进行考核时,考核组个别成员同时又是被考核人,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二是3家子公司三定方案未及时制定或调整。

2.股权投资项目管理不足。一是7个项目直接以相关决策文件替代尽职调查,2个项目调查不深,缺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投资效益预测研究。二是个别项目协议缺少对其余合伙人未缴到位资金保障方面的实质性约束,存在一定的资金损失隐患。

3.科创飞地运营绩效不佳。一是投入产出不匹配,两年支付运营管理费400万元,引进落地企业仅3家。二是2020年以来项目招引工作基本停滞,闲置办公用房5407平方米。三是入驻企业大部分以资产租赁形式而非招引项目形式入驻。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为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重点对我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了关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办公用房租金未由财政资金保障。二是房产产权长期未办理。三是在建工程未及时转为固定资产。四是资产处置不规范。

四、聚焦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为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有序建设,区审计局通过“一审多项”“一审多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同步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关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建设程序把控不严。一是投标人数量未达标仍开标。二是项目程序后补。三是已完工项目超出规定时间未送结算审计,最长时间达23个月。

(二)项目过程管理重视不够。一是工程存在延期。二是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

(三)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格。一是2家单位多计或多付工程款139.19万元。二是项目垫付资金未及时收回,涉及金额275.81万元。

五、聚焦“问题清单”推动审计整改

(一)多方协同狠抓整改推进。区委审计办制定出台《重大审计问题整改督察督办管理办法(试行)》,区审计局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督促责任,细化完善整改工作规程,打造审计整改闭环管理链条,实现问题挂号、督办、销号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多部门协同对审计整改情况开展全流程跟踪检查,确保整改质效。

(二)立足长效提升整改效果。各部门认真落实整改责任,对照审计查出问题清单,逐条逐项销号,同时注重举一反三,实现审计一项、规范一片。区审计局加大整改督促跟踪力度,坚持把“点上问题”与“面上整改”结合起来,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引导部门从体制机制层面堵塞漏洞,补短板,强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