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22-77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 成文日期: | 2022-07-25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2022-77116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2022-07-2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7-25 17:4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协作中心
2022年,柯城-北川按照中央要求、浙川部署、衢绵安排,坚持真招实策、真情互动,坚持常规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树品牌,不断深化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协作交流,接续谱好协作曲,共画振兴同心圆。
一、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一是高层互访。2月21日,春节刚过,柯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胡益峰就带队赴北川考察调研,并召开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工作联席会议。期间,胡益峰区长一行看望慰问了柯城赴北川挂职干部以及已脱贫人口,并前往新生广场2022年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现场、永昌镇福田村蓝莓产业基地、羌博馆等地考察调研。二是编制任务书。根据省、市2022年工作安排,编制下发《2022年度柯城区东西部协作任务书》,明确各责任单位的主要任务。三是深化结对帮扶。发动3个社会团体、31家企业与北川村集体结对开展帮扶,组织柯城区12所学校和3家医院和北川县12所学校3家医院结对,18个乡镇、街道与北川县19个乡镇结对,每个结对乡镇根据自身优势和需求,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内容。
(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稳定劳务就业。春节前夕,柯城区委常委、挂职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雪良,柯城区副区长余洪富前往衢州金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访慰问留在柯城过春节的北川务工人员。柯城区人社局、区协作中心和企业代表共同组织25名北川脱贫人员“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就业专车”接返仪式。春节后,“柯城—北川就业返岗专车”顺利接返33名北川新老员工,17名老员工和16名新员工分别被鲟鱼水产科技、金明生物科技、金沃精工、龙威新材料等公司吸纳入职。2月21日,在北川县举办“北川—柯城新春‘开门红’东西协作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衢州泓芯半导体、衢州杰丰和鸿盛科技等9家重点企业送岗上门。当日,73人与柯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二是消费帮扶。新年伊时,柯城区协作中心和北川县东西部协作办公室组织北川企业分别在衢州市机关食堂、柯城区机关食堂共同举办3场为期6天的“东西协作 羌荟优品”北川农产品展销活动。此次活动共有百余种北川农产品展销,现场身着羌族服装的北川姑娘还准备了热腾腾的北川的腊肉、香肠、魔芋食品供干部职工们品尝。此次展销共销售41042元。新春期间,依托余东北川馆、中国(衢州)医药健康城的北川特产体验馆、羌族特产馆等实体店向社会销售北川农特产品达25万元左右。柯城区协作中心积极对接衢州市金狐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采购四川省的农产品共计1500万元左右。线上线下共计销售农产品3512万元。三是学生就学。今年因疫情原因,柯城区教育局与北川县教育局对接,考虑到学生来衢就学安全,专门组织一辆专车送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业中学28名学生来衢州中专就学。
(三)加强区域协作。一是加强产业合作。1.绵阳北川飞鸿草上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占地面积约700亩,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运营,共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80个,惠及贫困户50人。2.永昌镇福田村蓝莓种植基地项目。2021年6月17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杭州奕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5亿元,项目分三期。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建设已启动。目前完成土地流转1900亩,种植面积1500余亩,蓝莓50万株,完成项目投资5200万元,冷链建设低温库400吨1座,高温库100吨1座,管理用房400平方米。目前实现蓝莓销售165万元,苗木销售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带动群众增收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35.7万元,已申报创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共建园区。柯城-北川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入、资源整合、园区共建”,全省率先启动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建设,形成以茶叶、中药材、林木制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总投资1.37亿元(其中东西部资金4800万元)、占地120亩,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模式,一期占地约57亩,总建筑面积33693平方米;二期占地约62亩,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截至到目前,入驻企业4家,到位投资3000万元,年厂房租金150万元,实现年总产值5亿元。现可解决劳动力就业300余人,全部达产后可解决500人就业。通过将厂房全部的租金收益用于纳入全县扶贫基金用于全县脱贫户兜底保障增收。惠及全县脱贫人口3000余人。
(四)促进乡村振兴。一是选派专技人才挂职。根据上级统一部署,选派12名专技人才和4名技术干部赴北川挂职。二是认真组织干部、专技人才培训。目前,共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5期、275人次。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2期、952人次。三是积极开展资金帮扶。今年柯城区红十字会捐赠疫情物资和资金共计20.8万元,已发动企业、社会团体捐款捐物总计85万元。五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经过摸排筛选,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4个,作为今年重点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目前整村规划已经完成,相关项目已启动建设。
二、典型经验与做法
(一)“飞地”搭台、文化“唱戏”柯城—北川携手走出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新路径。“企业+飞地”运营,柯城区在网红地—余东乡村未来社区核心地段提供建筑面积约115.23平米物业给北川禹珍公司建设北川馆,北川禹珍到柯城“飞地”负责建设运营。“展演+展销”结合,北川馆依托余东“画村”展演+展销,使北川馆成为对外展示禹羌文化、展销北川产品的重要窗口。“文化+文创”互融,每逢重大节庆、重要活动两地均互派文艺团体、互送文化节目,依托余东“中国乡村美术馆”,定期组织两地专家学者开展文化研学研讨,相互借鉴,共商发展大计。“线上+线下”共推。依托北川馆“飞地”及余东村播中心,两地线上线下销售北川农特、文创产品。通过组织集中采购、引导社会采购、发动平台购销、“东西协作+山海协作”拓销,不断拓展销路。该经验做法纳入打造对口工作五张金名片典型案例。
(二)创新打造“诊间支付”模式。柯城区挂职的医疗专技人才为提升北川医院运行管理水平,积极思考借助东部地区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优势,改善北川当地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经多次尝试和试运行后,北川县人民医院开通了“诊间支付”,患者不出诊室就能通过微信扫码完成支付,然后直接去相应的医技科室进行检查治疗,或者去药房取药。创新打造“诊间支付”模式,“诊间支付”实施以来,解决了医院30%的窗口缴费量,减小了窗口压力,也方便了广大患者。“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医院通过分楼层收费、“诊间支付”等举措,既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了就诊体验,又避免了人群聚集,有效破解了排队就医“三长一短”、检查缴费“楼上楼下”等问题。该创新工作被人民网、新华网等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
(三)“园区+企业+基地+农户”共建共赢助增收产业模式。柯城-北川两地为深化产业协作,打破北川深山农产品优质难优价的瓶颈,两地以“政府主导、市场引入、资源整合,园区共建”为原则,整合北川产业资源优势及柯城区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园区立足于北川农特产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柯城区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以政府主导、企业引进、资源整合、园区共建为原则,采取“园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逐步实现:①就业增收。通过企业发展带动87人就业。②销售增收。通过基地建设规模发展,企业采购更多本地农产品,促进农户每年可增加收益2000元左右。③利益联结增收。通过将厂房出租收益100余万租金用于兜底保障增收。
(四)北川描绘新“蓝”图 带农益农助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质效、推进乡村振兴,浙川两地进一步扩大社会合作,在两省对口协作办的支持和供销社助力下,成功引进杭州奕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更具地理优势和规模效应的永昌镇福田村开发建设“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以工代赈+东西部协作强强联手,通过三产联动打造集蓝莓种植、观光采摘、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特色民宿、乡村地产、康养度假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着力推动当地农旅、文旅、现代精品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福田里”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五金带农益农”机制,让广大农户得到了极大实惠:一是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通过流转土地收“收租金”,亩均租金500元,年租金92万元;二是当地农户在根据生产需要在基地就近务工“挣薪金”,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人均挣取薪金18000元;三是公司将基地划分地块,委托农户管护蓝莓生产“得酬金”,按照每年3000元/亩标准委托农户管理,每年可发放酬金60万元;四是村企合作,将项目补助投入量化为股权“分红金”,项目建成后村集体每年实现经济分红50万元以上,分享发展红利;五是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盆栽蓝莓、发展庭院经济、经营农家乐等“赚现金”,为20户低收入户捐赠10颗高产蓝莓树,户均增收3000元。“五金带农益农”机制实现了公司有发展、贫困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有效促进当地蓝莓产业发展。“以工代赈蓝莓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试点项目”与“东西部协作‘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目前在项目地务工老百姓达300余人,发放务工报酬500多万元。
(五)“三节棍”撬开增收“瓶颈”。北川依托浙江电商“蓝海”优势资源和柯城“村播”先行成熟经验精准发力,构建起了“产业整合+直播带货+达人培育”的“三节棍”式消费帮扶新体系,有效带动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为两地间的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①“产业整合”唤醒沉睡资源。2021年通过东西部协作引导产业合作项目11个,到位资金4.5447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363人,其中脱贫人口196人。②“直播带货”提升品牌效应。依托淘宝直播“村播计划”,借助直播模式以红人经济带动北川农特产品上行,通过构建“白加黑”的消费模式,激发消费新动能。通过线上+线下已帮助销售北川农产品和四川省农产品8001.12万元,其中已认定扶贫产品2811.12万元。③“达人培育”建强营销队伍。以农场主、农业企业主、电商从业者、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为免费培训对象,选派10名优秀人员赴柯城跟班学习。实施东西部协作“村播计划”新媒体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脱贫人员、专业合作社电商业务员或负责人、驻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留守妇女等120人以上,进一步建强了北川农特产品的营销队伍。
三、下步计划
(一)产业合作。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合作。依托东西部协作,发挥好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发展优势,助力北川县发展茶叶、中药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引导柯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到北川县投资兴业,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文旅合作。落实与北川县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支持两地互相推介工会疗休养精品线路。组织柯城文化和旅游企业赴结对地区考察交流,深化两地在度假旅游、研学旅游、疗休养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南孔文化”和“羌禹文化”的交流合作,打造文化交流金名片。重大节庆、重要活动两地互派文艺团体、互送文艺节目。依托余东“中国乡村美术馆”,定期组织两地专家学者开展文化研学研讨,相互借鉴。支持两地文化艺术机构围绕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时代主题,联合开展舞台艺术创作。
(二)劳务协作。一是完善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通过劳务招聘会、发布用工信息等渠道,动员柯城区企业优先安排北川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扶贫车间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员就近就业,引导在北川县的浙江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员就业。二是出台劳务协作的补贴政策。对吸纳脱贫人口在柯城稳定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北川在柯城务工人员发放就业补贴。
(三)消费帮扶。一是不断拓扩销路。积极对接市级机关事务保障中心、教育、卫生等部门,争取北川相关产品进入医院学校食堂采购目录;对接“桔子红了”等商超,推进北川优质帮扶产品进入商超销售。二是积极创新模式。一是将已纳入“5026”山海协作商城的北川优选产品,打通与山海协作地食堂饭卡结算路径。做好余东“北川馆”的优化提升,继续擦亮“文化+帮扶”名片。谋划建设“羌寨部落”民宿,通过北川特有羌寨文化助力消费帮扶。三是协同共推助销。对接协作联盟成员江山、开化,实现模式经验互通共享。谋划建设“北川馆”分馆,实现北川农产品衢州全覆盖。今年在三地联动举办农产品进机关食堂展销活动,提升北川产品知晓度,通过三地合力共帮,达到“1+1+1>3”成效。
(四)专技人才。一是深化学校结对和教师交流合作。以提高北川学校内涵建设为宗旨,选派好教师,长短期结合积极到受援地开展工作,实施教师结对培养机制,开展两地交流交往形式的教师培训,积极探索东西部协作育人模式,持续提升当地教师的业务能力。二是深化医院等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合作。探索远程医疗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完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协调各结对帮扶单位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合作,利用远程医疗开展临床会诊、教育培训活动等。
(五)生态文明建设合作。一是助力结对地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共享生态 GEP 核算和“两山银行”试点工作经验。二是以一件事集成改革作为“衢绵通办”切口,探索两地可开展联办的“一件事”,重点关注梳理已有的两地跨省群众企业关注度高办事频率高的事项。共享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经验,积极研究衢州碳帐户模式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