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3 16:4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司法局
信息来源: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柯城区司法局紧紧围绕“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司法行政职责,聚焦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部级集体和个人表彰2次,省厅重要表彰6次;承担省厅试点改革任务2项;承办全省首届社区矫正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启动仪式、创建首批部级“智慧矫正中心”等工作先后获柯城区委“十条军规”通报表扬3次。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激发“亮点”,增强“法治政府”创新力
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协调推动全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扎牢和拓展“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基础、界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作专题讲座。推进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范围全覆盖、内容有重点、落实有抓手”,目前已实现18个乡镇(街道)学习教育全覆盖;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中小学法治德育课程。二是保障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五统一”和规范性文件“三前三审”制度,2021年共审查各类行政合同150余份,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260余条,采纳率96.3%;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37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31份。将行政争议调解挺到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全力推动行政复议融入基层大治理格局,实行“三个一”多元化解联动模式,对败诉案件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约谈。2021年全区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0件,其中纠错结案3件,进入实体审查26件,经调解撤回复议申请17件,调撤率68%,案件主要涉及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信息公开、举报投诉处理等事项;一审行政应诉案件137件(含2020年旧存18件),结案121件,败诉案件10件(其中旧存结转8件),败诉率8.26%。三是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5家,专职律师201人;法律服务所8家,从业人员41人。我们持续强化党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和执业监督,巩固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全规范”成果。引导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参与“法雨春风”、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全覆盖等工作,全区共有149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排查涉企矛盾纠纷354件,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312件,提供法治体检近500家,为打造四省边际法律服务高地贡献柯城司法行政力量。四是培育政府法律专业人才。以法治政府建设为引领,将政府法律顾问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突破口,形成全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情况报告,获区委书记蒋国强批示,要求各部门、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根据意见建议,切实抓好落实,发挥顾问作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目前该批示已传达至各部门、乡镇(街道)。
(二)夯实“基点”,提高基层治理战斗力
一是持续增强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2021年来,我局持续筑稳司法所“主阵地”,围绕建强1个区级调解中心、做大18个乡镇调委会、织密270余个村(居)调解网络的目标,以“人民调解+全科网格”融合机制建设为抓手,推动人民调解力量持续增强。全区现有人民调解组织299个,个人调解工作室6个,2021年新增专职人民调解员28人,同比增长47.5%,新设立“劳动、物业、旅游”纠纷等3个调解委员会。2021年全区人民调解共调处矛盾纠纷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6%,其中疑难复杂案件673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有11件和5件,得到群众充分认可,共收到锦旗50余面。二是积极助推“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开展行政职权清单合法性审核,共审核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310多项,提出审核意见48 条,为清权、厘权提供全过程法治保障。严格落实编制“双锁定”,确保派驻人员“事随人走,锁编锁人”。目前,共向全区18个乡镇(街道)司法所派驻32人,派驻人员均纳入乡镇大治理模块,承担合法性审查任务,实现“一沉到底、一派到位、一统到边”,有力助推“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构建。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职责,形成《航埠、石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专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报告》,梳理执法改革的现状,点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全力保障重点中心工作。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征迁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法雨春风”“组团联企”“区块挂联”,结对帮扶助企纾困;积极参与斗潭社区、礼贤未来社区、百家塘片区征迁工作,除承担300多户包干任务外,还承担相关政策合法性审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三)找准“节点”,加强“数字矫正”推动力
一年来,我们抢抓全省“数字化”改革机遇,以“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为“主线”,以“智慧矫正中心”为抓手,着力构建“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互联移动化”,具有柯城辨识度的“智慧矫正”数字化体系。2021年获评全国首批部级“智慧矫正中心”,并在全省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创建经验被省政府信息专报刊发,获副省长高兴夫肯定批示;“三个三”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得到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劳泓肯定批示;基层矫正站所建设经验,在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一是积极争取数改项目。牢牢扭住数字化改革的“牛鼻子”,将数字化改革落实在项目中,在项目创建中推进数字化改革。专门成立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确定1名班子成员主抓数字化改革。社区矫正“数字卷宗”项目被纳入衢州市数字化改革承接省重大应用“一本帐S0”和全省98项数字法治系统多跨场景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电子签名、云签章嵌入调试,可实现调查笔录、证据资料、法律执行文书、日常监管等材料源头数字化网上接入,并在6家司法所试点运行。二是主动承担试点任务。锚定形成“152”与“141”体系衔接贯通的成果目标,积极开展“浙里社区矫正应用”与基层治理四平台贯通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下发周期性任务共91人次,临时性任务17人次,网格员完成走访69件次,结果反馈69件次。三是数字化增进监地协作。用数字化紧密监地衔接,聚焦5大省属监所位于衢州的客观要素,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监地协作“浙里见”视频会见中心,为周边省份常住衢州的罪犯家属提供“云”端视频会见,推进“便民服务”和“教育帮扶”双统一。2021年共组织视频会见576次,惠及服刑人员家属1700余人;“六一”节前夕,还为多名儿童实现与在监服刑父母“线上见面”,得到群众好评。拓展视频会见使用范围,为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分别提供视频提审46次、83余次,法院“云”庭审120余次。通过远程视频会见,帮助服刑人员改造、促进监地业务衔接、优化远程提审办案。
二、存在问题
(一)队伍力量有待加强。目前,我局有4个政法专编供其他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人员使用。全区基层司法所仅1人所就有8个,仅由社工维持日常工作的所有5个。同时承担着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法律服务和乡镇(街道)综治维稳等多项工作,经常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机构改革后,原法制办的职能划过来了,但人员编制没有过来,还是占用我局原有的编制,经费也没有保障到位。我局目前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仅有9人,还不能完全满足今后开展工作的需要。
(二)政府单位法律人才队伍有待提升。政府所聘请的法律顾问在作用发挥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存在着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专业对口性不精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公职律师比例偏低,除公检法司外,全区仅有8家机关单位配备公职律师,占比34.7%,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公职人员申请担任公职律师的积极性不高。
(三)基层法治意识有待加强。少数部门和乡镇对法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法治建设工作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法治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法治考核在年度考核中占的分值偏低。所聘请的政府法律顾问“聘而不用、顾而不问”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合法性审查参与度不高,且多停留在口头意见,没有出具规范的书面意见。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抓落实”的要求,督促各班子成员落实好法治建设责任分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两法一条例”等,督促班子成员及业务科室做好学习记录,主动召集单位人员集中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做到带头学、督促学、相互学,确保学有所得。带头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使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质,引导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的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开展宣讲,着力营造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捍卫法治、厉行法治的良好氛围。
四、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我局将以“赋能基层、服务中心、主动作为、突破创新”为宗旨,突出“法治政府、数字化改革、公共法律服务”等几大要点,推动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法治政府建设更加规范。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为牵引,再争创1家“枫桥式”司法所,公职律师覆盖率显著提高,法治满意度力争在去年全市第2、全省第6的基础上再上台阶,实现保二争一、全省进位的目标。探索数字赋能法制审核,强化部门间协同,以数据融合为切入口,集成数据采集、资源共享、智能归档等要素,开展“跨平台”“跨部门”整合,打造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一体化”多跨应用场景,实现“一个系统管到底”的行政合同数字化智能审查办公生态系统。聚焦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监督,常态化开展执法案例分析、案卷制作等业务培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探索法律顾问团轮流驻镇机制,保障案件合法性审查有效开展;推进法律法规库建设,制作工作手册,供乡镇执法参考。
(二)数字化改革更加深入。努力推进智慧矫正迭代升级,在已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部级“智慧矫正中心”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和推进2022年全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项目,力争在精准矫正数字化改革方面承办一次全省性现场会。精心谋划社区矫正“两类”人员就业一键通项目,该项目被纳入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数字法治系统重大应用建设清单。努力争创智慧司法所,今年省厅将开展全省首批“智慧司法所”创建工作,目前我局已确定航埠司法所为申报创建所,下一步将对标创建标准,完善软硬设施,同时积极开展向上对接。谋划信用数字化改革,深化信用“531X”工程,探索和完善以“法治信用贷”为基础的“信用+法治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入推进群众学法用法与金融信贷服务融合度,全力推动全区信用数字化改革。
(三)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到位。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化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程度。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管理,加大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力度,推进律所、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化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网格站点建设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切实发挥法治文化长廊、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两微一端”等普法阵地作用,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产品、队伍共同推进。全面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公务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等制度。以“精品法治文化”为普法主方向,强化普法阵地建设,依托上洋村村规民约馆,融入衢州有礼元素,打造国家级法治文化阵地;联合网信办、交警、检察院部门,在礼贤小学打造多元化青少年法治文化阵地。
衢州市柯城区司法局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