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1-771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成文日期: 2021-07-15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21-77127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 成文日期:

    2021-07-15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2021年区协作中心半年度总结

发布时间:2021-07-15 09:5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招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协作中心

分享:

2021年上半年,柯城区协作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以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我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坚持以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实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高质量推动招商引资开门红

截至5月底,柯城区招商引资工作到位资金6.15亿元,其中新增入库项目到位资金4400万元,结转到位资金约5.71亿元;制造业到位资金1.39亿元,占比22.8%。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5个,已入库项目3个(久一、杰丰、腾隆实达实)。

1.积极开展招商项目谋划活动,强化日常考核。与各部门单位、乡镇街积极对接,累积谋划项目35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2亿元以上项目32个,储备了一批高质量能落地的优秀产业项目,1-6月全区各单位报送各类招商信息65条,研判项目21个,其中重点推荐5个,重点推荐原因均为产业项目,如年产180万套时尚休闲户外用品项目、浙江仁诚机械的轴承配套产业项目等,与我区主导产业匹配,能有效带动就业,形成相关产业聚集。

2.全面梳理现有闲置土地状况,摸清家底。在原有“两库三图”基础上,绘制工业、农业、商业、文旅产业的可用地分布图(熟地)和拟用地分布图,开启“盘活招商”。项目招引初期,加强产业甄别和源头把关,重点围绕智尚小镇的轴承和服装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开展招引,使有限的工业用地资源得到最大效用发挥。在项目选址上,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结合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要素保障等情况,择优推荐合适地块,促进企业之间配套、联动,推动工业、运动休闲产业、服务业等类目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促进土地价值最大化利用。

3.明确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指标,提高落户门槛。根据我区土地指标极度稀缺的实际情况,在全市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的基础上,将相关落户指标提高20%。例如,纺织业,市里要求亩均税收达15万,固定投资达160万/亩,亩均增加值达69.1万/亩,智尚小镇落户项目的相应指标在此基础上提高20%,分别为亩均税收达18万,固定投资达192万/亩,亩均增加值达82.92万/亩,达到该标准方给予用地指标。

4.充分发挥驻点招商组作用,积极走访对接项目。为抓实抓好“六抓六比 八大竞赛”,区委组织部、区协作中心等部门经过长时间的推介、考察,在全区选拨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9位招商专员,奔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招商。驻点招商组采用“驻点企业+商会企业联动”的形式,分区域负责对接、服务全区域外招商工作。截至目前各驻点招商组已累计拜访企业高管80余人,协会商会及乡贤等重要人士49人,带回客商49批次。通过走访对接,各组目前对接项目110个,其中重点在谈亿元以上项目共有17个,税源型项目3个,已落地项目1个,有望落地17个。

5.全力完成区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服务“中心”工作。整理出台《柯城区招商引资项目研判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了招商引资项目资源,加强区本级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研判的精准性,对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合区税务局出台《关于实施税源工程增强综合实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推进税源工程建设,加强税源型企业的引育,促进地方财政收入扩量提质,不断壮大综合实力;配合开展柯城科创园置换,因杭州市行政区块划调整,新余杭区政府驻地设在柯城科创园所在园区,需将原柯创园大楼进行回购置换,为此,区协作中心在吴常委的带领下多次赴余杭区进行沟通,靠前开展实地考察,梳理未来科技城核心区CBD和高端写字楼情况,结合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生活配套等,确定比选方案提交区政府审阅;圆满完成柯城人发展大会4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签约活动,计划总投资约18亿元,主要包含了文旅产业、服装产业、数字智慧产业及物流仓储产业;加强宣传力度,着手开展柯城宣传片和落子柯城招商手册的修改完善,重新对招商引资政策进行更新,提高招商实效;坚持“保姆式、全程式”服务,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做好前期各项协调服务工作;配合完成区里交办其他基础工作等。

(二)高标准谋划山海协作新篇章

1.高层互访推动山海协作走实走深。杭州市对口支援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率团来柯调研,对余杭-柯城山海协作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强调新的一年要持续打造迭代升级的杭衢样板推动山海协作走实走深。杭州市对口支援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宏瞻来柯调研山海协作旅游文化产业园和山海协作生态产业平台等情况,为柯城山海协作工作出谋划策。区委书记朱素芳带队赴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七彩未来社区、西湖区云栖小镇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实地考察未来社区及城市大脑建设等情况。区委常委、副区长吴来恩也多次带队前往省发改委、杭州市对口支援局、绍兴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对接柯城山海协作工作。

2.积极谋划加强各类平台筹建培育。一是积极谋划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和产业飞地建设。通过高层领导数次互访沟通夯实政策支持,并由区协作中心会同区资规局、经信局、航埠镇、小镇办等相关单位多次开会研究,拟在航埠镇智尚小镇原工业功能区2.4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向西向南拓展6.1平方公里谋划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平台。“产业飞地”拟在临平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划块建设,目前已经与余杭经济开发区多次对接,开发区也已经初步明确了选址和范围,下步加紧与临平区政府对接,力争在全省山海协作工程大会上与临平区政府签订框架协议。二是抓好“科创飞地”建设运营。余杭柯城科创园目前已入驻项目32家,其中数字经济类项目20家;培育科技型企业1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吸引硕博以上人才45人;完成产业转化落地4家,协议投资额13亿元。“消薄飞地”目前已完成收益1547.05万元,并开展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柯创园企业税收收益返利核算。

3.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全新章节。一是认真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和援建项目摸排申报。全区共上报援建项目43个,经多次实地查看和比对分析,初步筛选出余杭区山海协作援建项目9个,杭州市援建项目2个。继续抓好“智多张西”建设的同时,新增建设“画乡余东”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余东村的一幅画、一篮菜、一盏茶、一棵树、一碗面、一口窑等“六个一”产业,辐射周边斗目垅村、碗窑村、碗东村、五十都村4个村庄,形成振兴联合体(示范带)。二是以“小切口”创新谋划建设“码尚购”山海协作商场。借势数字化改革东风,借力余杭数字化高地的资源技术,建设“码尚购”平台,以原有的“柯呈善品”为核心,通过数字赋能对柯城农特产品、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等进行提质、推广、展示展销,多途径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并推进上线。三是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区山海协作消费帮扶小组主动对接,先后在余杭区瓶窑老街、省自然资源厅、杭州市民之家开展柯城农产品推介活动,目前已消费帮扶完成909万元,完成上年度任务数的45%。

4.加强交流推动社会事业深入协作。一是教育帮扶交流。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副校长金利平带队来到柯城区九华乡中心小学开展教科室设置、科研信息工作等交流活动,双方通过持续、深层次、多元化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开发、利用、共享两校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两校教育交流深度协作、共同发展。柯城区协作中心主任姜瑜晖、教育局副局长余俪一行赴柯城区玉龙幼儿园就如何更好通过山海协作校校合作提升柯城区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工作进行现场指导。二是加强卫生健康帮扶。借力柯城区卫生健康发展大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医院签订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合作协议,两地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迭代升级。

(三)高要求落实东西部协作出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新一轮结对协作。借助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召开常务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指示及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会议、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我区贯彻意见,做好协作干部的重新选派,并根据实际情况排出协作时间表和任务清单,确保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在县县结对的基础上深化乡乡、村村交流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实干实效的良好局面,力争协作工作走在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李昊天率北川党政代表团来柯城考察交流,并召开了柯城—北川东西部协作联席会,开启了柯城—北川新一轮协作篇章。

2.聚焦巩固衔接做好转换期各项工作。一是干部轮换无缝衔接。在北川召开东西部协作挂职干部实地考察和座谈会,上一轮挂职干部分别介绍了三年来扶贫协作工作情况、工作经验和收获体会,做到了人员、工作、项目和资金的无缝衔接。新一轮挂职干部表态将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二是消费帮扶力度不减。春节前后动员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购买北川农特产品,并推出“年货礼包”,受到广大柯城干部职工的欢迎。积极对接衢州市金狐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北川馆等营销公司,洽谈新年度采购帮扶产品事宜。截止目前,已采购、销售结对省份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945.65万元,完成任务数的52.56%。三是劳务协作接续不断。区委区政府领导利用春节期间分批走访慰问了留在柯城过年的北川羌族自治县20余名务工人员,让北川在柯城的务工人员在第二故乡感受到家的温暖。举行北川籍务工人员来柯城就业欢迎仪式,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42名务工人员送上被子、洗漱套装,在柯城区人社局挂牌成立北川驻柯城农民工之家,进一步做好北川在柯务工人员服务保障工作。截止6月底,已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633人次,其中脱贫人口220人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56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在东部稳定就业68人,其中已脱贫人口58人。四是产业合作持续用力。加强与浙江飞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接,推进北川飞鸿旅游综合体二期建设。组织相关企业赴重庆参加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走访重庆、成都的衢州商会和柯城商会,了解商会的投资计划和方向,积极为项目到北川落地收集项目信息,引导商会及相关企业参与到东西部协作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柯城优势资源,加强与北川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合作,组织北川商务局及相关部门和企业来柯城考察学习乡村振兴、电商运营模式,并参加直播培训。五是社会事业力量加强。今年上半年,柯城-北川已实现结对学校12所、结对医院12家、结对经济强镇19个、结对强村(社区)9个、结对东部企业55个、结对东部社会组织4个。5月23日-27日,柯城区华墅小学、兴华中学分别与北川县桂溪小学、北川县西苑中学开展“送教促交流 互助共成长”教学互研活动;7月1日上午,东西部协作健康快车服务启动仪式在北川县中羌医医院举行,北川第一辆拓展型健康服务快车投入使用,前往通泉镇神木寨村开始健康服务。

3.深入调研谋划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一是深入实地调研。挂职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雪良和北川县府办副主任郑伟星刚深入到北川县各个乡镇、部门调研,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跑遍了永昌、禹里、通泉、擂鼓、桂溪等乡镇,进村寨、进园区、进基地,查看农业产业,考察工业项目,调研文化旅游,并与北川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当地群众一起座谈商讨,共同研究未来发展大计。计划三年投入协作资金1个亿,资金将重点聚焦“五大攻坚”行动,聚力打造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协作、文化交流、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二是精心谋划策划。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开展头脑风暴,并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市部署,结合北川实际,积极谋划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初定谋划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000万元用于打造新建羌城旅游区游客接待中心的衢州—北川消费帮扶馆,投入3000万元建成擂鼓东西部协作产业园,产业上重点打造北川茶叶、精品果蔬,并且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建设2-3个特色村寨。逐步形成“北川-柯城”东西部协作“一馆、一园、两区、三寨、四村”的总体思路。三是加快各项工作推进。结合今年东西部协作的实际到位资金初步审定项目安排,梳理形成了15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安排资金3900万元,项目计划6月初已报省乡村振兴局,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借助沟溪乡余东村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协作馆项目,线上线下展示展销,开设北川小吃店,作为连接北川、宣传北川桥梁通道;在成都、重庆设立东西部协作联络工作站,宣传东西部协作工作,设立专柜,展示展销柯城、北川文化旅游和农特产品。

(四)高格局定位长三角一体化总目标

1.科学定位,强化保障。一是思想重视,积极谋划推进。根据国家战略规划和省、市指导意见,结合柯城实际,紧盯柯城区“3+1+X”重点产业,努力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中展现“柯城作为”,明确“打造浙西南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先行地和示范区”“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定位,同时充分考虑融入方向和具体融入路径,分方向、分重点推动柯城“亲沪”“融杭”“连苏”“拓展浙闽赣皖腹地”发展的总体目标。二是完善机构,定实行动计划。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柯城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衢州市柯城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中心,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全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继续贯彻《2020年-2025年柯城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赓续2020年来已开展的工作,从产业、创新、旅游、文化、生态、民生等领域,明确柯城区相关乡镇街道、部门单位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积极作为,持续亲沪。一是稳步推进“松江飞地”建设。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同盛路199号3号楼,四层合计3300平方米,第一期购房款已支付,计划于7月份支付尾款,具体装修方案待区主要领导审核;驻沪招商组提前准备,积极对接衢州市内优质企业、市外高能级科创中心,目前有意向的包括浙江博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科创中心、上海凤创谷科创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多家优质企业及高端产业孵化体。二是盯紧三个切入点做好产业承接。依托龙头企业金沃精工上市风口,围绕产业链条,挖掘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智尚产业风口;抓住全域土地整治风口,寻求引入立体式种养休闲观光柯创园项目,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附加值。

3.强化推进,突出特色。一是立足自身实际挖掘“运动柯城”城市品牌。积极向长三角推介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商贸市场、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健全分区块对接协作机制。5月初全面梳理提炼柯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情况,对接上海闵行区县镇一对一合作事宜,争取与上海莘庄镇结对,寻找到合作契合点。二是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积极筹划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应用治理端门户。6月初配合区发改、区营商办梳理区域协调发展应用治理门户内容,于6月20日上线数字政府区域协调发展应用模块。

二、存在问题

(一)招商工作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一是招商载体支撑不强。受市区园区整合调整影响,我区工业平台目前仅剩航埠智尚小镇,目前可用地块面积约283亩,有用地指标的仅13亩,各部门单位、驻点招商组带来的很多前景较好项目存在有地无指标的情况。

二是政策优势不够明显。我区在招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商贸企业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会对比市区优惠政策,倾向于选择优惠力度大的市里落户,且主城区相比其他县、区存在土地价格和房屋租赁成本较高,税收返回因需与市里分成兑现较慢等现实情况,实际能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力度较小,造成优质项目难以落户。

(二)协作平台建设面临重大调整

一是今年杭州区划调整,山海协作工作推进滞后。特别是余杭区政府大楼搬至未来科技城后,由于区政府办公场所缺少,现有的柯城科创飞地15000㎡将被余杭区政府收回,柯城区科创飞地需要另行选址购买。使得原本模式成熟、路径打通的产业前后端联动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短时间内“柯创飞地”和“消薄飞地”的考核任务指标难以完成。

二是山海协作生态产业平台和产业飞地推进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生态产业平台方面,根据3月底柯城区资规分局向衢州市资规局申报调整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线,生态产业平台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有4.03平方公里,还有4.52平方公里在开发城镇边界外。同时还存在该区域内永久性农田的调整和缺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产业飞地方面,余杭开发区可提供的空间也涉及永农调整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

(一)悉心谋划,实现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重重落地

1.重点聚焦两个百亿工业项目

(1)以正威物联网低碳产业园为基础拓宽航埠工业平台的功能空间。该项目由深圳正威集团(集团2019年营收额逾6000亿元,位列2020年500强第91名)投资300亿元打造,拟落地航埠,占地约2000亩,其中工业用地1400亩,用于智能创新基地、未来工厂建设;配套商住用地600亩,用于产业园所需研发办公、智慧社区、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等。根据《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文件要求建设不少于3平方公里的特色生态产业平台,航埠智尚小镇(规划面积7500亩,建成面积3540亩2.36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167家,用地企业84家,规上工业企业21家,2020年实现产值24.47亿元)区位条件较好、周边配套齐全、发展空间充足、城镇功能完善、生态承载能力强,在该区块建设生态产业平台符合柯城区整体发展规划。区协作中心与柯城区资规分局讨论探讨初步确定以下方案,新增5.4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南邻金坂村和柴家村,北至杭长高铁,西靠群山,东接杭衢高铁。

(2)以融创雪世界等文旅项目带动五龙湖区域的融合发展。融创文旅集团拟投入约200亿元,在五龙湖区域布局涵盖室内雪世界、高端酒店、水上乐园、文旅商业等业态的融创文旅城,项目定位为华东地区一流、全国知名的生态度假目的地。 项目选址位于柯城区航埠镇、石梁镇和沟溪乡的交界处,区域面积约8.5平方公里(约12000亩),项目以五龙湖(大水垄水库)为中心,规划面积约2000亩。

2.聚焦税源项目做到全力招引

(1)完善招引机制,鼓励引育税源型企业。鼓励各乡镇街道、部门和专业市场引进税源型企业,着力引进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培育电商平台型企业。如:建立新招引税源型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虚拟注册企业地址统一管理,由乡镇制定固定楼宇用于注册新招引税源型企业;完善税源型项目招商分成机制,调动招引积极性。

(2)完善项目兑现、考核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将税源工程建设作为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的目标综合考核和区属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如:建立政策兑现资金池,建议由区财政局设立5000万元的调剂资金用于乡镇给予税源型企业的政策兑现,年终再通过财政体制进行结算;明确考核标准,对自注册之日起一年内税收入库50万元以上或月度税收5万元以上的税源型项目,提高考核基本分,在完成基本分的基础上,对年纳税500万以上税源型项目进行额外加分。

3.创新招商模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1)着力推动以商招商。继续鼓励已落地企业利用业务渠道、人脉资源,引进合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来区投资,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尤其要围绕金沃精工,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加快形成轴承产业的集聚。

(2)大力实施社会招商。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柯城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我区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将更多信息及时传递回家乡,将家乡最大程度宣传给外面,推介更多更好的企业和项目,助推家乡发展。对引进的工业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中介人奖励。

(3)继续试行委托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继续尝试委托专业机构招商,建立战略合作,重点围绕我区“3+1+X”产业需求引进装备制造、服装时尚、运动休闲等相关的产业项目。

(4)持续推进驻点招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为主要招商阵地,以现有的3个招商小组为基础,继续巩固驻点招商力量,充分发挥驻点招商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拜访企业、摸排线索、引荐客商来区实地考察、洽谈对接项目。

(二)开拓创新,实现山海协作建平台育产业谋篇布局

1.平台建设方面。成立专班或工作小组,继续加强与省发改委、市资规、市协作中心等部门的对接汇报,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平台和产业飞地建设工作。保持与杭州、余杭的沟通联系,及时共享信息,对接工作,争取更大的帮助。特别在产业飞地、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筹备建设中,要加大对接的频度和力度。

2.援建项目方面。在前期摸排调研的基础上,筛选优质项目报衢州市、杭州市审批。对今年援建项目加强指导督促,确保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组织对往年的山海援建项目进行回头看,及时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对未完工项目开展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督查,对推动不力的及时提醒督办。

3.创新工作方面。创新工作方式模式,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联合体(示范带)建设,聚焦乡村振兴,突出产业带动,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实施七里“香溪跑步鱼”和前昏“稻渔农耕文化园”项目,引入有成熟管理技术经验和市场资源的第三方运营,村集体和村民收获“租金、股金、薪金”,走出村企合作谋振兴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码尚购”山海协作商城功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切实发挥数字智慧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增效作用。建设“消薄林”,借助杭州资源力量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培育新一批强村公司,为村集体导入先进理念和人才技术等,发展适合村情的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社会事业合作方面。继续深化两地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探索科教文卫等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发展新模式;继续开展镇街全面结对协作,调整余杭、临平乡镇街结对关系,建立季度督考通报制度,加大双方联动成效突出的亮点评比宣传;深化其它社会事业的深度合作。

(三)稳扎稳打,实现东西部协作增收入强致富佳绩频传

1.聚焦结对关系调整,做好平稳有序交接的文章。根据两省结对关系调整优化要求和帮助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谋划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签订柯城—北川《关于深化全面合作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框架协议》,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持续、乡村更振兴。

2.聚焦夯实脱贫成果,做好巩固拓展的文章。聚焦结对地区的脱贫和易返贫人口,深入推进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健康帮扶、社会救助等措施,对症下药消除返贫风险点。进一步做好帮扶车间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开发,扩大就近就地就业规模;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助力脱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消费帮扶,帮助东西部协作地区扩大农牧产品销售市场,以帮扶产品的稳定消费量实现利益联结低收入对象的稳定收入。

3.聚焦浙川共同富裕,做好有效衔接的文章。每年选择3-5个有条件的重点帮扶村镇,确保年均投入2500万元以上,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物业经济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打造一批有川北文化特色、有羌族亮点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4.聚焦增强内生动力,做好深化合作的文章。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互动和政策互鉴,推动两地由扶贫向全方位协作拓展、政府行为向政府和企业并举提升、行政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化、单向输入向创新创业转变。坚持“合作平台共建、数字经济共荣、人才科技共享、民生事业共进”,建设两地“双创双赢”智慧产业新平台,全面深化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文化旅游、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从单向帮扶输血向双向合作转变,从传统产业阶梯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转变,从分散对口协作向一体化协作转变。

5.聚焦工作机制迭代,做好打造升级版的文章。充分发挥浙江优势,结合衢州特色和柯城优势资源,加强与柯城乡村振兴、城市品牌、营商环境、幸福产业、数字经济等深度合作,打造产业合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等5张展示“重要窗口”的金名片,推动工作理念、机制、抓手、平台的迭代升级,开启柯北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新时代。

(四)持续推进,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落飞地引项目撰写新篇

抓紧“松江飞地”建设,完成付款后尽快落实装修方案,同步做好高能级企业落地工作。向上做好对接,加强与市发改局、闵行区一体化对口单位的对接、沟通,做好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工作,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资源要素共享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全力做好柯城推介工作,充分把握柯城既有优势,利用商会活动、调研、会议等机会,做好柯城区的推介工作,支撑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