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803-035/2021-744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1-06-03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330803-035/2021-74452
民政局
2021-06-0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06-03 13:25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民政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民政局
苏青华委员:
你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快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虚拟养老院的建议》(第4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一方面,强化规划引领,为“虚拟养老院”提供服务载体,编制《柯城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打造“18+55+N”居家养老服务格局(即18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5个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和N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其中,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260户适老化家庭改造任务已列入2021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引进专业的企业或组织参与市场化运营,培育本地养老服务企业向品牌化、连锁化、集团化发展,让本区老年人享受到安心、放心和舒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建成的14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有12家投入社会化运营,社会化运营程度持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力量不断壮大。
其次,不断加大居家养老资金投入。一是政府投入,以乡镇(街道)为单元,每个单元的“虚拟养老院”固定资产投资由区民政局牵头争取债券资金、上级补助及区级预算保障,本年度已争取资金8000余万元。二是国企参与,辖区内公办大型养老机构资产和管理将移交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实体养老院的利润,弥补“虚拟养老院”的运营资金缺口。三是多元筹措,通过鼓励企业投资入股、社会资本参与、慈善组织捐助等方式,不断扩大“虚拟养老院”的资金保障渠道。按照“公建民营”的思路,对“虚拟养老院”从内部管理、老人关怀、日常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考核,每年根据得分给予每个点位10至20万元的运营补贴。
最后,不断完善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基本构建“智慧养老社区”框架,不断丰富“虚拟养老院”内涵,实现“老年人线上服务预约—虚拟养老院派单—企事业单位、第三方组织、志愿者服务上门—服务质量评价”闭环管理。重点打造“堂食+配送”相结合的助餐模式,实现线上、电话、自助点餐机多种点餐模式,刷脸就餐、配餐送餐等助餐全流程服务;同时,打造生活家政服务、康养智能照护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实现淘宝式服务预约、滴滴式服务评价,充分满足老年人照料和康养需求。不断引导社会力量和老人自身广泛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注意倾听社会各方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发展建议,促进“虚拟养老院”良性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事业发展格局。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全面建成“首善之区、幸福之区、运动之区、奋斗之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民政局
2021年5月24日
提案原文:
关于加快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虚拟养老院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逐渐显现为影响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始终加强对社会养老工作的领导,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社会养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一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有限,多数社区护理机构硬件设施较差,服务内容单一,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区4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仅有衢化街道望江社区等少数照料中心拥有单独场地。
二是养老护理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现有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且服务水平的专业化、标准化不高,专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参与度较低。目前,社区(村)级照料中心大多由社区干部兼任,没有配备专业、专职的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限。
三是社会资本参与度、积极性不高。由于大部分照料中心与社区办公用房整合,场地限制问题突出,居家养老服务仍以社区为主体,缺乏广大社会力量呼应以及多元社会组织参与,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度不高。
二、虚拟养老院的主要作用
“虚拟养老院”是把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运用于居家养老的服务与管理,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对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组织、对服务队伍实行员工制管理,为老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为居住在家里的老人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上海、苏州、合肥等城市相继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虚拟养老院,聚集政府、加盟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服务群体扩大化。当前设施完好、服务规范、收费低廉的公办养老机构往往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虚拟养老院充分利用老人现有住宅的居住功能,以家庭为基础,在资源、人力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提供高效的养老服务,缓解供需矛盾,实现“养老不离家”。
二是服务模式智能化。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通过智能穿戴、养老平台、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在电话或者是App上“呼叫”,相关合作的养老服务公司或企业人员在接收的需求指令后,即可提供洗衣、做饭等具体服务。相关智能产品设备也可实时监控老人居家的身体情况,实现居家养老智能化。
三是服务内容个性化。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日常生活较为程序化,通过虚拟养老院,可私人订制多元化服务,根据老年人实际所需提供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
三、加快我区搭建虚拟养老院的相关建议
一是制定政策规划。将打造虚拟养老院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资金投入、市场培育、营造环境等方面对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新模式予以政策支持,动员和发挥相关养老服务企业加快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
二是建立服务基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社会贤达捐资支助养老事业,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的养老资金筹措机制,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容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三是加大引导力度。动员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家庭和老人自身等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互联网+”模式下的居家养老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