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4413/2021-740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教育局 | 成文日期: | 2021-12-29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4413/2021-74006
教育局
2021-12-2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12-29 10:2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教育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教育局
以政策招项目,以教育牵龙头,以专业兴产业,以产业赢人气,以人气旺衢州。
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明确了衢州今后的主要目标是“争创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努力打造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中国市域现代治理标杆区、四省边际创新要素集聚地、四省边际开放开发引领地、四省边际文化文明新高地、全国一流诗意生活栖居地。到2035年,我市将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成为浙江第五大都市区、泛都市圈,成为浙江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桥头堡,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目标已经明确,我们该走什么路?放眼全球,哪一个地方发展好、发展快无不与政策有关、与项目有关,最终表现为特色鲜明、产业为兴旺、人气兴旺。如何在战略上确定衢州的龙头产业从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事关衢州未来。
笔者认为,全面发展要靠龙头带。衢州与其它城市竞争人才、资金、信息、项目(工业、农业、商业、科技等)取胜较难。
笔者看到,衢州真正具备的发展优势有四:一是处于两大经济体交汇和四省边际中心的区位优势。二是山水田园资源禀赋优越和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三是南孔文化根深叶茂和衢州人好学书香四溢的人文优势。四是国家和省里从全局出发对衢州的精确定位。
笔者建议:把兴办专业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苗子作为衢州发展的突破口和龙头产业,从而带动其它发展。努力打造“少年英才出衢州”的城市品牌形象,使世界各地名校都倾心衢州这个人才苗铺。
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育得好苗子,就能赢得了人气、旺得了产业、带得了经济、富得了人文、惠得了民生、胜得了未来。
一、可行性分析
改革从来都是从打破框框开始的。我们可根据学生和其家长意愿及人才成长规律设置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不同年级段。也就是说有的正常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再进入高中专业学校,有的则从小就进入小学和初中的专业学校学习。
(一)进得来。指生源有保证。大道至简。看看当今各类教育培训市场的火爆就知道人人渴望成才,渴望有一技之长或爱好,社会也需要专业人才。走专业化培训的道路生源没问题。
(二)站得住。指教学质量。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招校长、专业老师和学生。不拘一格降人才。招全球师生,育天下英才。只要政策好,一定立得牢。
(三)出得去。指毕业去向。市场是最好的导师。一部分可正常报考高等专业学校;一部分享受特招进入文化体育事业和各类编外合同工;一部分市场消化。相信这些有专业有苗子一技在手,终身不愁。事实上,小学进初中、初中进高中、高中进大学的学生原本也有许多学生因文理科成绩弱而被淘汰提前进入社会。有了专业课学校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衢州白云学校为衢州市体育发展所作的贡献已经可以佐证走育苗之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行动方案,分三步走。
第一步试行办学:用一至二年时间报请国家或省里同意。与此同时,成立少年英才教育集团,事业编制,打破体制框框,负责具体筹建。并在四分之一的高中、五分之一的初中和六分之一的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试行。试点学校可设置一至二个专业班,以文学、音乐、美术、体育专班先攻,对应相关大专院校和社会需要的作家、编剧、记者、表演、主持、音乐家、画家、体育等人才岗位。专业老师从可先从本市老师挑选大部分,再外聘一部分专家名师,定制专门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先小步试行。
第二步亮身份: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组建专业学校。可以现有学校拆并改造一部分,新建一部分,尽力保障专业教学需要,设施先进、师资优秀、声势渐起。根据试行情况选择办学,成熟一所办一所,不贪大求洋,力求一炮打响。
第三步树品牌:用五至十年时间全面推出少年英才教育之城市品牌形象。在办好文体专业学校的同时,逐步开创少年政治学院、少年纪委监察学院、少年法学院、少年商贸学院、少年军校、少年警官学院、少年医学院、少年建筑学院、少年交通学院等等。只要师资优质有保障,就大胆开辟,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专业人才苗子。
只要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笔者坚信:选育苗之路,兴教育产业,定能硕果累累。
教育聚人气,人气旺衢州。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英才出衢州。
李建华委员:
你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打造“少年英才出衢州”的城市品牌的建议》(第39号),区政府已交由给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衢州要建设成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目标,柯城作为主城区,一直以完善柯城教育体系,提升主城教育竞争力,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赋能、为打造“教育桥头堡”贡献柯城教育力量而努力。
一直以来,柯城区学校 “教育+体育”“教育+艺术”工作基础实、成绩优,目前是“省体育强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省第一批艺术教育实验区”等,特色教育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培养了国家级运动员180人,其中童磊入选中国男子足球队、钱方恒入选清华大学射击队;累计获得国际级赛事金牌25枚、国家级赛事金牌42枚、省级赛事金牌275枚。向国际国内著名交响乐团、戏曲剧院、电影学院输送艺术人才296人,培养了世界残疾人艺术团首席演奏家蒋灿等一批艺术名家;近五年来音乐类获省艺术节一等奖以上达53项。
然而,柯城区是我市唯一没有高中的县(市、区),教育体系不完整,因受高中体艺特长生招生人数的限制,柯城区大量优秀生源被迫到市外特色高中就读或中断专业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体艺特色成果并没有最终转化为区域性学生成长发展特色成果。
为次,我们也在积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同意开办柯城区体育艺术特色高中,进一步扩大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子,为衢州教育特色品牌发展提供柯城力量。
感谢你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
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
2021年5月17日
(联系人:胡志刚,联系电话:3032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