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21-7877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成文日期: 2021-12-27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21-78775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成文日期:

    2021-12-27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 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1-12-27 16:4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卫健局

分享:

建议原文: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疫情常态化管控现状下,特别是我区目前正处于医共体建设筹备阶段,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医改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尤其是基层护理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医院,已经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医养机构等,而这些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数目不断增多,涉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也关系到每位患者及家庭,因此基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问题和现状

(一)护理人员总量不足,医护比例偏低。根据浙江省卫计委印发的《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发展主要指标要求 ,到 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3.60人。截至2019年底,我区目前执业(助理)医师1484人,注册护士145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2人,护理人员在编291人,自聘1162人。医疗机构方面,以柯城区人民医院为例,按二级医院评审要求:全院床护比需达到1:0.6,病区床护比1:0.4,但目前实际床护比只有1:0.5,病区床护比只有1:0.32。因2020年疫情管控方面护理人员在陪探视人员管理、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工作量剧增,护理人力更加不足。

(二)学历层次偏低,高层人才紧缺。目前区域内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水平低三低现象。如护理职称方面,截至2019年底,所有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标150人,初级职称1274人,分别占1.86%、10.3%、87.7%。

(三)护理人才分布不均,资源配置失衡。基层护理人员配置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1)发展较快乡镇卫生院人才相对较多,技术力量也相对要强。欠发达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极少。(2)欠发达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低学历人员较多,大专以上高层次学历专业人员较少。(3)欠发达乡镇低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居多,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极少。

(四)护理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难度大。因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财力有限,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调控空间较小,难以制定比较有吸引力的酬薪方案,更难吸引高层次护理人员。引才留才困难,人员流失严重。据柯城区护理学会数据统计,2020年护理离职人员基本均为本市人,因转编或者薪酬较低而离职,新的岗位都是市内其他医院。2021年待遇方面如无提升离职压力不容乐观。

(五)护理学科建设滞后,护理人员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护理管理与教学管理水平低下,无系统的体系;护理管理者的管理及业务能力不足;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新知识获取相对滞后。

二、思考和建议

当前,区域医共体建设是柯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消除服务碎片化,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问题。那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医护人员管理体制以及医护服务内容的系统性整合重组,给基层护理人员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政策空间。在重组的过程中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待遇。

(一)提高职业认同感。(1)落实政策性投入,区域内在编护理人员享受工资全额拨款的同时,创新激励机制,覆盖同岗同薪同待遇,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倾斜一线、倾斜基层”为原则,打破层级区别,体现岗位差异,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2)鼓励优秀的区级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轮岗工作,并保留原工资待遇绩效,另外发给补助,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 。

(二)创新人员管理机制。(1)充分利用区域医共体的政策空间,建立医共体内所有护理人员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机制,实行护理人员“区招乡用”,即新招录护理人员劳动关系落实在城区,医共体内定期轮岗,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2)发挥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完善医共体内护理人员编制,拓展培训渠道,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积极联络相关院校,保证优质护理人才向基层输送;另一方面,重视在岗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护理人才资源的使用过程同时也是开发过程,根据护理岗位特点区分培训重点,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三)护理教学与质量管理同质化。(1)重视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传递护理管理与文化建设精神,使医共体成员单位护理人员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2)建立护理管理体系,开展护理同质化管理,规范护理流程。由医共体总院牵头成立医共体成员单位护理质控组织,统一规范成员单位的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标准、护理常规、应急流程、抢救设备管理和护士长工作手册,动态修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项目操作规程、质控标准,确保病人安全。结对专家每周进行实地指导,定期组织培训,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护理人员予以质量意识教育和标准理解、辅导;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监控、评估、反馈、整改和提升。(3)开展同质化教育培训,加强基本护理技能。如:实施模块化培训,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病种特点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模块培训内容;医共体成员单位根据情况,每年上派护理人员到医共体总院进行进修学习,积极参与总院院级以上的学术活动等。 (4)成立区级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专人管理,为日常的操作技能培训提供场地和服务。

(四)构建连续性基层护理服务体系。(1)医共体信息系统融合,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医共体护理工作全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为连续性护理服务奠定基础。(2)开展居家护理实践,确定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根据对接专家下沉的时间与医共体分院护理人员上门进行居家护理。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可包含需求较多的项目,如监测血压血糖、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PICC) 维护、更换鼻饲胃管、女病人更换导尿管、伤口造口护理、居家健康宣教等。

希望通过基层护理人员结构的整合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区域护理人员能得到横向整合、纵向流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应急救治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能有显著提升,柯城区内医院、群众和医务人员的“三个满意”早日实现。

许贤智委员:

您在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新形势下基层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第66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关心,对基层护理队伍建设的支持。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士是医疗卫生战线的重要力量,在保护生命、防病治病、减轻病痛、增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区护理人员闻令而动、迎疫逆行,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勇于钻研技术,规范护理行为,切实履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职责,为患者提供专业、规范、贴心的护理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同时,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区卫健局及各级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护理行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护理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我区护理事业的发展距离服务群众身心健康水平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诸如护理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合理,高层次、创新性卫生人才匮乏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发展医疗事业的各项政策规定,从柯城区的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增加护士队伍数量 通过公开招聘、院校招聘、定向培养、人才引进等多途径壮大护理队伍。尤其是2021年,我区在公开招聘中提高了护理人员招聘数量,仅柯城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就招聘护理人员32人,2018-2020年的招聘人数分别为:10人、20人、10人,招聘人数大大增加。

二、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通过举办全区卫健系统“迎百年华诞,颂护理初心”护理人员演讲比赛暨“5.12”护士节颁奖晚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及“5.12”国际护士节,展现和发扬全体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护理人员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大会上对在护理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和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给予表彰奖励。还重温了南丁格尔誓言,举行了授帽仪式,提高了护士职业的荣誉感、认同感。

三、提高护士薪酬待遇 进一步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调动积极性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法依规保障护士获得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临床护理津贴、护士上浮10%工资、护士享受两个薪级待遇、护龄津贴等护士待遇均已落实到位。统筹考虑编制内外护士薪酬待遇,推进各医共体单位内覆盖同岗同薪同待遇,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倾斜一线、倾斜基层”为原则,打破护理层级区别。

四、加强护理人才培养 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建立脱产培训与在职培养相结合、分类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将人员选派进修列入医疗单位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并与绩效工资考核相挂钩。通过学历教育、社区护士培训、离岗进修、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育人才,提升人才素质。逐步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规范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护士专业水平。开展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安排优秀的医共体总院护理人员到分院轮岗指导工作;分院护理人员至总院学习、进修。对在护理专科技能大赛中得奖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注重护理教学与质量 各医共体成立医共体护理管理中心,统一规范成员单位内护理规章制度、流程SOP等。对医共体分院人员开展同质化教育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护理技能。鼓励在医共体内通过专科进修、送教上门、远程教育、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能力。

六、构建护理信息体系 各医共体成员单位成立信息管理中心,利用专项资金购买与升级各单位信息系统并串联网络,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医共体护理工作全程,提升工作效率。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老年居家人群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安全护理、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母婴护理等护理服务,将医疗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惠及更多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出院后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极大方便了患者。护士为群众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元化,在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安宁疗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国际护士节重要指示精神,关心爱护广大护士,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激励机制,宣传先进典型,支持优秀护士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号召广大护士再接再厉,真情奉献,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健康柯城建设作出新贡献。

对上述办理情况的意见,请委员填写征询意见表,寄给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委及我单位。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促进我区又好又快发展。

                                                                                                                                衢州市柯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5月24日

                                                                                                 (联系人:方文悦,联系电话:0570-3037330)

建议原文: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疫情常态化管控现状下,特别是我区目前正处于医共体建设筹备阶段,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医改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尤其是基层护理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医院,已经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医养机构等,而这些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数目不断增多,涉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也关系到每位患者及家庭,因此基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问题和现状

(一)护理人员总量不足,医护比例偏低。根据浙江省卫计委印发的《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发展主要指标要求 ,到 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3.60人。截至2019年底,我区目前执业(助理)医师1484人,注册护士1453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2人,护理人员在编291人,自聘1162人。医疗机构方面,以柯城区人民医院为例,按二级医院评审要求:全院床护比需达到1:0.6,病区床护比1:0.4,但目前实际床护比只有1:0.5,病区床护比只有1:0.32。因2020年疫情管控方面护理人员在陪探视人员管理、核酸采样和新冠疫苗接种方面工作量剧增,护理人力更加不足。

(二)学历层次偏低,高层人才紧缺。目前区域内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水平低三低现象。如护理职称方面,截至2019年底,所有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标150人,初级职称1274人,分别占1.86%、10.3%、87.7%。

(三)护理人才分布不均,资源配置失衡。基层护理人员配置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1)发展较快乡镇卫生院人才相对较多,技术力量也相对要强。欠发达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极少。(2)欠发达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低学历人员较多,大专以上高层次学历专业人员较少。(3)欠发达乡镇低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居多,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极少。

(四)护理人员待遇低,职称评聘难度大。因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财力有限,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调控空间较小,难以制定比较有吸引力的酬薪方案,更难吸引高层次护理人员。引才留才困难,人员流失严重。据柯城区护理学会数据统计,2020年护理离职人员基本均为本市人,因转编或者薪酬较低而离职,新的岗位都是市内其他医院。2021年待遇方面如无提升离职压力不容乐观。

(五)护理学科建设滞后,护理人员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护理管理与教学管理水平低下,无系统的体系;护理管理者的管理及业务能力不足;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较少,新知识获取相对滞后。

二、思考和建议

当前,区域医共体建设是柯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消除服务碎片化,推进分级诊疗,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问题。那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医护人员管理体制以及医护服务内容的系统性整合重组,给基层护理人员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较大的政策空间。在重组的过程中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待遇。

(一)提高职业认同感。(1)落实政策性投入,区域内在编护理人员享受工资全额拨款的同时,创新激励机制,覆盖同岗同薪同待遇,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倾斜一线、倾斜基层”为原则,打破层级区别,体现岗位差异,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2)鼓励优秀的区级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轮岗工作,并保留原工资待遇绩效,另外发给补助,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 。

(二)创新人员管理机制。(1)充分利用区域医共体的政策空间,建立医共体内所有护理人员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机制,实行护理人员“区招乡用”,即新招录护理人员劳动关系落实在城区,医共体内定期轮岗,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2)发挥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完善医共体内护理人员编制,拓展培训渠道,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方面,积极联络相关院校,保证优质护理人才向基层输送;另一方面,重视在岗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护理人才资源的使用过程同时也是开发过程,根据护理岗位特点区分培训重点,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三)护理教学与质量管理同质化。(1)重视护理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传递护理管理与文化建设精神,使医共体成员单位护理人员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2)建立护理管理体系,开展护理同质化管理,规范护理流程。由医共体总院牵头成立医共体成员单位护理质控组织,统一规范成员单位的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操作标准、护理常规、应急流程、抢救设备管理和护士长工作手册,动态修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项目操作规程、质控标准,确保病人安全。结对专家每周进行实地指导,定期组织培训,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护理人员予以质量意识教育和标准理解、辅导;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监控、评估、反馈、整改和提升。(3)开展同质化教育培训,加强基本护理技能。如:实施模块化培训,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病种特点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模块培训内容;医共体成员单位根据情况,每年上派护理人员到医共体总院进行进修学习,积极参与总院院级以上的学术活动等。 (4)成立区级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专人管理,为日常的操作技能培训提供场地和服务。

(四)构建连续性基层护理服务体系。(1)医共体信息系统融合,使信息化手段贯穿医共体护理工作全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为连续性护理服务奠定基础。(2)开展居家护理实践,确定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根据对接专家下沉的时间与医共体分院护理人员上门进行居家护理。居家护理服务内容可包含需求较多的项目,如监测血压血糖、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 (PICC) 维护、更换鼻饲胃管、女病人更换导尿管、伤口造口护理、居家健康宣教等。

希望通过基层护理人员结构的整合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区域护理人员能得到横向整合、纵向流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应急救治能力和整体服务能力能有显著提升,柯城区内医院、群众和医务人员的“三个满意”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