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1-7398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1-12-23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759X/2021-73982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 成文日期:

    2021-12-23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四届五次会议第84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1-12-23 16:1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经信局(商务局)

分享:

关于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的精神,柯城区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柯城区政府每年安排数字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2019年产业数字化投入2336万元,2020年产业数字化项目投入2152万元。2019年1月8日,柯城区政府与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柯城区落地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企业问诊、行业对接、智能制造培训、打造标杆等工作,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环境。

但近期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关注。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依然较小,以柯城区航埠镇工业园区为例,园区作为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省级特色小镇,2020年园区内工业企业共155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规上企业8家(覆盖5G的智造企业1家),仅占园区工业企业总数的5.16%。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18亿元,8家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489亿元,占比30.97%。

二、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目前依托的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拥有技术专家12人,采用专职团队+外协团队+服务商合作伙伴的模式构建体系化服务能力,人员主要构成为信息化、自动化、电力等大型企业的骨干人员或拥有CIO任职经历的实战型专家。但目前研究院仍面临高端人才招引难度大的问题,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高端人才极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人工智能人才和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缺口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当前需求增长不匹配。

三、行业评定标准缺乏。在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道场,推动一批企业实施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改造过程中发现,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和实操型人才正在不断培养,但顶尖的工匠型相关人才极其匮乏。目前对于“数字工匠”评定办法尚未出台,省级标准也没有明确,导致工匠型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

四、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的科技水平一般,即便是已在转型升级的规上企业,还存在技术操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投入研究经费不足等问题。以航埠镇工业园区内某年产值2.9亿元的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现有251名在职人员,大专学历30人,占比11.95%;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占比2.39%。公司管理层15人,其他236人均为基层操作人员,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2019年,企业R&D经费19.91万元,占当年年产值的0.31%。2020年截至9月末,企业R&D经费14.79万元,占年产值的0.05%。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脉问诊,提信心。充分依托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弥补企业自身知识及技术短板问题,提振企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信心。组织专家团队分行业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方案,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引导企业谋划制定系统性、前瞻性的数字化转型实施计划,全面消除概念不清、信心不足、能力不足以及顾虑重重、盲目求稳的思想认识。

二、着眼本地,揽人才。举善荐贤,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聘请每年的全市数据挖掘大赛优秀团队和“衢州市技术能手”、“衢州市金牌职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骨干,结合政协委员会客厅的专题活动进行实地走访和巡辅,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和交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雪中送炭”。此外,牢牢依托本地优质高校资源,如电子科技大学、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衢州学院、浙大工程师学院等,开展多种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按照行业类型,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用课程,开展数字化人才专项培训,弥补企业自身知识及技术短板问题。

三、量体裁衣,给政策。以园区内的优质企业为轴心,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企一策”,辐射园区行业内其他企业。1.按照数字骨干企业类、数字车间类、数字化创新应用类三档进行企业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分别设置权重,对应不同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2.符合数字化转型基本条件后,按照企业转型实施阶段,配套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税收政策减免等有利政策,为企业数字化融合提供坚强后盾。3.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多种渠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实施数字化融合进程。

四、穿针引线,搭平台。1.搭建以柯城区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室),发挥各界别委员的主体作用,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教育部门代表邀请到会客厅进行探讨和协商,为企业的数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以“崇学讲坛”形式,举办专题学习会,就5G、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应用进行集体学习,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参加现场交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弥补数字技术短板,建立起一整套市场化合作共赢机制。

五、推陈出新,树典型。1.推进数字园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园区建设的要求,以航埠低碳小镇为试点,建议将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及柯城数字智造服务港引进园区内,推进入园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2.继续推进数字化实训道场建设。对已成功落地的道场,及时沉淀经验,向同类型企业进行复制推广,打造辐射柯城的数字实训道场基地。3.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培育孵化龙头数字经济企业,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效应。探索衢州本地特色的能落地、能复制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杨欣谕委员:

您在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84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柯城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紧抓“数字经济智慧产业 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和“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重要机遇,通过数字赋能推动重点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

2019年就率先出台了《柯城区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智慧化”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区委办〔2019〕1号)》一号文件,2020年,通过一年试行,对《柯城区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试行)》局部予以优化修订,资金盘子保持1000万元不变。在前期打造佰意智造、恒业公司等标杆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数字化横向扩面,纵向延伸,树立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标杆。通过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择优挑选金沃精工、盛元文创等17个项目列入本年度产业数字化项目库,项目预计总投资2045万元,其中,申报数字骨干企业3个、数字车间(农场)项目5个、数字创新应用项目9个。以“发点球”方式精准支持,全年补助金额840万元,目前已全部兑现到位。

2019年起,我区和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暨东南院柯城分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项目合作协议。研究院先后8批次组织浙江中控、浙江腾泰、用友、金蝶、鼎捷、中国移动等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邀请专家50余人次,为金沃、佰意、恒业等60多家企业提供问诊把脉。根据企业特点及需求,多维度对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并为重点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的数字化转型诊断报告,分步分序分阶段对企业予以支持和服务。

为加快推动我区企业数字化改造建设,根据柯城区产业特点及企业需求,近两年,共举办智能制造培训活动4场,行业对接会8次,组织标杆企业考察学习,借鉴改造成功案例,赴深圳华为、大族机器人、上海宝信软件、霍尼韦尔、张江国际创新港、华维、江苏南锻公司、简睿捷软件公司、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开展工业考察游学,对标学习借鉴企业数字化改造成功案例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企业向智慧制造迈进。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搭建政协委员会客厅,让更多的委员参与到我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来。

对上述办理情况的意见,请委员填写征询意见表,寄给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协提案委及我单位。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全面建成“首善之区、幸福之区、运动之区、奋斗之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9日


(联系人:上官珺 ,联系电话:18105702180)

关于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的精神,柯城区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柯城区政府每年安排数字经济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2019年产业数字化投入2336万元,2020年产业数字化项目投入2152万元。2019年1月8日,柯城区政府与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柯城区落地运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企业问诊、行业对接、智能制造培训、打造标杆等工作,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环境。

但近期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需引起关注。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依然较小,以柯城区航埠镇工业园区为例,园区作为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省级特色小镇,2020年园区内工业企业共155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已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规上企业8家(覆盖5G的智造企业1家),仅占园区工业企业总数的5.16%。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18亿元,8家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实现产值7.489亿元,占比30.97%。

二、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目前依托的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拥有技术专家12人,采用专职团队+外协团队+服务商合作伙伴的模式构建体系化服务能力,人员主要构成为信息化、自动化、电力等大型企业的骨干人员或拥有CIO任职经历的实战型专家。但目前研究院仍面临高端人才招引难度大的问题,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高端人才极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人工智能人才和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缺口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与当前需求增长不匹配。

三、行业评定标准缺乏。在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道场,推动一批企业实施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改造过程中发现,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和实操型人才正在不断培养,但顶尖的工匠型相关人才极其匮乏。目前对于“数字工匠”评定办法尚未出台,省级标准也没有明确,导致工匠型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无法得到展示和发挥。

四、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的科技水平一般,即便是已在转型升级的规上企业,还存在技术操作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企业投入研究经费不足等问题。以航埠镇工业园区内某年产值2.9亿元的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现有251名在职人员,大专学历30人,占比11.95%;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占比2.39%。公司管理层15人,其他236人均为基层操作人员,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2019年,企业R&D经费19.91万元,占当年年产值的0.31%。2020年截至9月末,企业R&D经费14.79万元,占年产值的0.05%。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脉问诊,提信心。充分依托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弥补企业自身知识及技术短板问题,提振企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信心。组织专家团队分行业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方案,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引导企业谋划制定系统性、前瞻性的数字化转型实施计划,全面消除概念不清、信心不足、能力不足以及顾虑重重、盲目求稳的思想认识。

二、着眼本地,揽人才。举善荐贤,加大智力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聘请每年的全市数据挖掘大赛优秀团队和“衢州市技术能手”、“衢州市金牌职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骨干,结合政协委员会客厅的专题活动进行实地走访和巡辅,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和交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雪中送炭”。此外,牢牢依托本地优质高校资源,如电子科技大学、东南数字经济研究院、衢州学院、浙大工程师学院等,开展多种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按照行业类型,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用课程,开展数字化人才专项培训,弥补企业自身知识及技术短板问题。

三、量体裁衣,给政策。以园区内的优质企业为轴心,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企一策”,辐射园区行业内其他企业。1.按照数字骨干企业类、数字车间类、数字化创新应用类三档进行企业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分别设置权重,对应不同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2.符合数字化转型基本条件后,按照企业转型实施阶段,配套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税收政策减免等有利政策,为企业数字化融合提供坚强后盾。3.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多种渠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实施数字化融合进程。

四、穿针引线,搭平台。1.搭建以柯城区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室),发挥各界别委员的主体作用,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教育部门代表邀请到会客厅进行探讨和协商,为企业的数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以“崇学讲坛”形式,举办专题学习会,就5G、物联网技术、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应用进行集体学习,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负责人参加现场交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弥补数字技术短板,建立起一整套市场化合作共赢机制。

五、推陈出新,树典型。1.推进数字园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园区建设的要求,以航埠低碳小镇为试点,建议将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分院及柯城数字智造服务港引进园区内,推进入园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2.继续推进数字化实训道场建设。对已成功落地的道场,及时沉淀经验,向同类型企业进行复制推广,打造辐射柯城的数字实训道场基地。3.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培育孵化龙头数字经济企业,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效应。探索衢州本地特色的能落地、能复制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