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21-7714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1-10-09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2021-77142
政务公开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2021-10-0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10-09 14:5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营商办
今年以来,区营商办按照营商工作“3742”发展思路,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比学赶超,久久为功,着力推进营商环境标杆化、政务服务全域化、信用智治体系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活力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效能。现将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数字化改革领跑有势头
1.赛马争先,建设数字政府高速跑道。扛起数字政府牵头担当,围绕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开展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拆解,形成12项重点任务,与市级同步在数字政府门户网站内上线,推出十余项个性化应用场景。突出重点场景建设,谋划、形成了农民建房“一件事”、柑橘产业园、乡村振兴码等特色应用场景,其中农民建房“一件事”应用场景作为优秀案例由市数字政府推进办上报到省数改办作为双月例会备选案例。同时,加大“浙里办”APP推广力度,截至目前,柯城区“浙里办”活跃数1.2万人,位居各县(市、区)第一。
2.服务上云,推动跨省通办落地见效。推动“跨省通办”为数字化改革重点应用场景,在与江西上饶万年县、信州区,福建南平蒲城,江苏南通市崇川区,黄山市屯溪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通过“422”任务拆解,积极推进“跨省通办”事项上“云”,让群众、企业异地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目前,已实现90多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办件量达1295件。
3.智慧赋能,实现信用风险分级监管。以信用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依托公共信用评价数据仓,对企业的数据、事件、行政处罚、12345、群众爆料等信息综合分析,建立四色监管码,通过对企业赋分、赋码,开展研判预警及监管。结合“乡村振兴码”、邻礼通智慧商圈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出水亭门(马站底)诚信街区创建、余东村信用积分兑换超市、全区信用+基层医疗服务等多类型“信用+”活动,有效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其中水亭门、马站底诚信街区创建,实现了街区200余户经营主体诚信经营档案线上创建、线上分类, 5户为诚信经营商户,50余户为信用蓝码商户,让380余户重新焕发新的经济活力。
(二)常态惠民,政务服务体系发展有后劲。
1.体验为先,持续推动公共场所“五化”提升。以加强公共场所基础服务为核心,加大“五化”提升力度,按照2022年全面完成公共场所“五化”服务大提升要求,以点到面逐步推进公厕、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市场、医疗机构等重点领域公共场所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服务大提升。督促各场所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清单,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新产品在公共场所的应用。目前已开展面上提升数19个,省市级考核达标数14个,计划2021年底完成数38个。其中衢州双发市场、余东一号公厕、七里农家乐作为“五化”改造提升先进案例由市营商办向省委改革办进行优秀推荐。
2.区乡联动,构建新型便民服务平台。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为契机,结合基层群众现实需求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承接能力,围绕“一次办、就近办”的目标,协调做好公安、市场监管、资规、个人和企业“一件事”等事项入驻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目前,乡镇街道可办理民生、便民事项304项,个人和企业“一件事”67项;在便民服务大厅公开2021年度标准化受理手册,推进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推动自助服务终端功能升级,延长自助服务时限实现24小时可办。
3.延伸渠道,完善就近帮办机制。以打造“统来办”党建品牌为目标,推行中心窗口“延时1小时”服务机制;结合周二无会日,组织区级窗口业务骨干进村入户帮助村民特别是老弱病残群体办理高频民生事项;创新代办机制,推出以公安事项为代表的直播代办新模式;持续推行村级政银合作改革,推动村级“政银合作”改革经验上升为衢州市级地方标准,6月21日,标准文本通过标准审评会评审,争做衢州市村级便民服务建设“领跑者”。
(三)做优做实,营商环境创建有力度。
1.企业服务专区正式启用。组织区发改局、区经信局等16个部门对建立企业服务专区进行多次征求意见并形成实施方案。同时开展线下专区改造,4月底,企业服务专区已正式启用,按照涉企“一件事”理念为企业提供涉企咨询、开办、审批、注销及政策兑现、信用核查、诉求督办等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2.完成企业社区改革。以贯彻落实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暨企业服务工作推进会为契机,深化营商环境“清障”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网格化覆盖、常态化运行、个性化服务”三大措施全面推进企业服务工作,按“网格、社区、小分队、区政府”四级分类交办督办,严格落实问题销号台账机制,确保问题闭环管理真正解决。全区359家重点企业共划分为21个社区49个网格,已全面完成第一轮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共收集问题125个,建议44条。
3.政策兑现指标平稳上升。持续推行政企通平台应用,截止2021年6月27日,在政企通平台上线惠企政策393条,惠企政策上线量居全市第一,累计落实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19亿元,受惠主体5877个,未出现企业投诉惠企政策不落实不到位情况。
4.做实“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完善督察通报机制和工作例会机制,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向纵深发展,按不同业务领域分别调整、完善、建立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确保检查对象的精准抽取、检查人员的精准匹配。截至目前我区已基本完成监管事项认领、检查实施清单制定,双随机事项覆盖289项,在双随机抽查中应用信用规则的任务数占比达86.27%。
(四)深耕细作,党建统领活动有氛围。
1.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录制宣讲视频、制作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加大传播范围,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党史学习效果;举办“学党史、强党性、跟党走”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大赛暨微型党课PK赛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提升工作人员沟通表达能力;以晨会为契机,开展1-2分钟党史宣讲小课堂,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繁忙难以抽身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矛盾。
2.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改革成果、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与联系小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现场向群众推荐安装浙里办APP,发放最多跑一次政策、信用知识等惠民便民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认真解释宣传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和相关软件的操作方法。
3.扎实抓好督查指导。加强窗口精准考评,常态化开展大厅巡查、星级考评等措施,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管理,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和群众满意率“双提升”。推行大厅标准化管理,固化办事大厅现场工作规范,加强硬件配套和管理,统一办公用品、人员服装和物品摆放,提升改革团队凝聚力和专业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门间合力不足。在上次机构改革中,各县市区做法不一,营商环境管理办公室承担了不同的职能,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架构,难以形成系统合力,影响部分要求落实,尤其是今年开展的企业社区服务和营商环境”清障“行动,需要部门间紧密配合,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需要组建“营商环境工作专班”。
2.窗口队伍职业化程度不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工作任务重,专业服务态度要求高,但现行窗口工作人员几乎都是临聘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不高;乡镇基层因人员编制、配套机构、业务素质等问题,不少放权事项接不住、不愿接。数字化改革后,对窗口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亟需探索政务服务职业化队伍建设。
3.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个人信用分是依托衢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数据,基于浙江省自然人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及衢州特色指标构建,具有统一标准的加分项指标及加分标准。与目前推进的信用+商圈治理、信用+基层治理”场景中的信用分数据系统不能打通,无法实现信用分同时赋分。
4.应用场景参与率不高。“信用+商圈治理、信用+基层治理”等各项应用场景推进中,由于对部分激励场景需求不高,导致商户、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信用+公共文化”中的针对蓝码群体入住民宿打折优惠政策,经过前期微信公众号宣传、信用码推广等,也尚未有相关人员入住。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区营商办将持续直面痛点难点,继续围绕“3742”工作思路及数字化改革,以“五化”、“四心”、“三创”、“三服务”为抓手,补齐短板,彰显特色,确保全年各项重点任务圆满顺利完成。
(一)以“五化”为引擎,抢占“最多跑一次”新高地。
一是以“清单化”加速数字化改革建设。以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为关键抓手,在12项重点任务为关键跑道的统一框架下,形成“三张清单”。按照推广应用一批、迭代升级一批、谋划设计一批、马上实施一批的推进思路,打破数据壁垒,攻克改革难题,不断营造政府数字化改革“一起跑”氛围。二是以“一体化”推动跨省通办落地。按照国务院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部署,推动长三角、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城市、对口帮扶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数据互通互认共享,上线高频率事项在线审批,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三是以“智慧化”提升公共场所服务。树立“整体智治”思维,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引导群众衣食住行新风尚,精心设计与打造医疗、市场、景区等更多智慧应用场景。四是以“去中心化”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各乡镇(街道)积极做好事项承接工作,持续优化拓展自助服务终端功能,督促用好政务服务2.0平台,推动“一人一企”,“一件事”可畅办。五是以“模块化”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开发线上企业服务专区,涉及企业咨询、开办、审批、注销“一件事”串联为四个“综合一件事”模块,以模块化推进服务更加高效,监管更加全面。
(二)以“四心”为引领,构建新型政企“亲清”关系。
一是用心参与“调查评价”。围绕下半年营商环境评价相关指标,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做好企业样本框报送、填报辅导等相关基础性工作。瞄准我区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瞄准群众办事中的呼声、不满,坚持以评促改、以改促优,用改革来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现我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和社会评价同步提升。二是真心做优“企业服务”。围绕提升服务企业主动性、提升企业服务满意度、提升企业问题办结率三大方面,建立“例会、加分、专班、督考”四大制度,充分发挥网格联企的作用,形成我区横向到纵向的企业服务新局面,力争全市企业服务新标杆。三是决心完成“清障”行动。推动集问题收集、分类、交办、分析、督查于一体的企业诉求“一件事”模块开发,成立工作专班统筹负责问题收集、分析、交办、协调以及解决跟踪督查等工作,高质量落实好企业服务及营商环境清障行动。四是信心开展“互联网+监管”。持续组织业务培训,加强协调沟通,以考核指标为导向,跟进督查通报,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全面提升。
(三)以“三创”为契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新作为。
一是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做好双公示数据、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率、失信专项治理、企业信用修复、信用数据归集等重点工作。二是创建诚信街区。持续建立诚信经营档案及制作张贴信用门牌,开展诚信商户评选、信用码推广应用活动。三是创建“信用智治”实验区。按照信用+场景应用创建要求,完善沟溪乡余东信用智治场景应用,加快推进石室乡荆溪村信用智治系统开发,持续优化拓展“信用+基层治理”等激励场景,探索民生和服务领域的数字化“信用智治”场景应用。
(四)以“三服务”为抓手,打造党史教育新阵地。
以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区营商办党建质量,创建“统来办”党建品牌,精准聚焦改革靶点,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推行延时服务。在办件量大、办事频次高且紧密关系的领域开展下班时间延时1小时服务,优先安排党员干部值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办事群众和企业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便民利企服务。二是推行延伸服务。挑选窗口业务骨干,下沉乡镇街、村(社区),采用“摆摊式”、“集中教学式”、“上门入户式”等方式进村入社,向群众推广 “浙里办”等惠民手机软件的使用,让更多的群众实现从“就近办”到“家门口办”到“指尖办”。三是推行特色服务。推行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机制,建立一对一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分流,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