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871W/2021-768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水利局 | 成文日期: | 2021-01-15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871W/2021-76824
水利
水利局
2021-01-1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01-15 14:3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
信息来源:水利局
信息来源:
1 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工程任务:以防洪、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建设内容及规模:寺桥水库为年调节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8.07km2,水库正常蓄水位275.00m,校核洪水位278.51m(2000年一遇),总库容3587m3,其中兴利库容3069万m3;灌溉面积5.53万亩,多年平均生态水量2185万m3,电站装机容量8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1451万kW·h。项目组成包括拦河坝、泄洪建筑物、导流/放空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坝后式发电厂房、对外交通、生活管理区及道路复建等。工程拟用地面积156.63hm2,拆迁房屋2.99万m2,至规划设计水平年搬迁安置484人,生产安置959人。工程总投资250176万元,建设总工期53个月。
建设地点:水库坝址位于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上游约900m处,回水至石梁镇双溪村寺桥村。
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石梁镇:双溪村、坎底村、下村村、派溪头村、黄茶村、塘公村。
3 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水文情势:工程建成后,通过拦洪削峰,缓解石梁溪下游河道两岸以及衢州市西区的防洪压力;通过补充灌溉用水,提高下游灌区农业灌溉保证率;通过下泄稳定的生态环境流量,使下游河道10月~次年3月间原来偏枯水期的平均流量比工程建设前明显增加,从而改善石梁溪下游河道及两岸的生态环境。坝后式电站不产生脱水河段,除发电引水外,本工程无其他取引水设施,水库来水经蓄丰补枯调节后全部回归坝下河道,径流更趋均匀,对两岸用水无不利影响。
2)地表水:施工污废水及运行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妥善处置后,对当地水环境影响不大。随着水域面积的扩大,库区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上游来水水质维持现状Ⅱ类水质标准的情况下,总体上水库水质除总氮、总磷外能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但受水体滞留的影响,总磷、总氮等物质容易在库区局部富集,水库水体将维持在中营养化的水平;下游河道水质也能满足Ⅲ类水质功能区要求。水库水温将出现分层,采取分层取水方式,对下游灌溉和生态用水影响较小。
3)地下水:工程施工中不会出现大量地下水涌出,基本上不会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工程建成后,对库区以及下游区域的地下水基本无影响。
4)大气环境:施工作业扬尘对施工区附近居民及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和汽车行驶尾气对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产生影响较小,食堂油烟废气排放量少对环境影响很小。
5)声环境:集中施工区施工噪声会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可通过禁止夜间施工和采取隔声降噪等防护措施予以减免。电站远离村庄,运行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无影响。
6)固体废弃物:临时堆土和弃渣需做好防护措施,生活垃圾、废机油、餐厨垃圾以及泔水油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7)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虽然会造成区域植被面积和生物量的减少,但不会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项目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施工对动物的影响是短期和有限的,施工活动结束后,动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步得到恢复。石梁溪未发现洄游性鱼类及珍稀保护鱼类,工程建设对鱼类的影响较小,水库建成后适应缓流水环境的生物种类会增多,适应急流水环境的生物种类将减少。工程建成后,将形成生态良好的湖库型景观,有利于提升柯城区北部的旅游环境。
8)水库淹没与移民搬迁:对水库淹没的交通、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将进行复建;移民搬迁至石梁镇区附近集中安置,通过补偿与政策支持,对移民的生活水平及安置区的环境影响较小。
9)环境风险:施工期油泄漏、炸药爆炸、运行期溃坝、水库富营养化以及外界环境风险事故影响水质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但仍需采取严格的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4 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表:
时段 | 项目 | 措 施 | 预期效果 |
施工期 施工期 | 废水 | 1)施工污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沉淀池沉渣定期清理,运至施工场地堆置。 2)施工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农田浇灌。 | 对周围水体无影响 |
废气 | 1)碎石加工系统与混凝土拌和系统配备除尘装置。 2)爆破作业后及时喷雾降尘,减少粉尘产生量。 3)对主要施工运输道路及多粉尘作业面的施工场地,实施洒水抑尘。 4)对施工作业区开挖、填筑产生的粉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配戴防尘口罩。 5)场内外交通道路硬化,对路面加强维护并保持清洁,施工道路应避开居民集中区。 6)临时堆料场、堆土场需保持一定湿度,并采取彩条布覆盖等措施。 | 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无组织排放要求 | |
噪声 | 1)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 2)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作业尽量远离民居。将石料破碎机、砼拌和机等强噪声设备安装在工棚内,实施封闭或半封闭施工。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立高约3m的流动的简易隔声屏障和围墙。 3)爆破作业和进厂道路施工禁止夜间进行,爆破前对附近居民进行公告,并尽量减少炸药量。 4)施工车辆通过居民区时控制车速在20km/h以内,禁鸣喇叭,控制夜间行驶。 5)进厂道路靠近坎底村一侧设置临时隔声屏障长约300m;临近施工区一侧的生活区设置隔声屏墙长约200m。 | 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
生活垃圾及废机油 | 1)施工弃(土)渣通过设置弃渣场集中堆置并采取拦挡等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站,由石梁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3)废机油由具专业回收资质的机构收购处置。 | 妥善处置 | |
水土 保持 | 1)施工开挖边坡上方截水和裸露面复绿措施。 2)管理区排水措施、景观绿化。 3)施工临时占地设临时排水、沉沙措施,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 4)取料场截排水措施和平台复绿措施。5)弃渣场做好临时拦挡、排水及绿化措施。 | 减少水土流失量 | |
文物 景观 | 对淹没影响的大源山村赖培勇民居进行异地搬迁保护,搬迁至双溪村寺桥自然村。 | 文物保护 | |
生态 环境 | 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不得超计划占地。2)严禁施工人员采伐树木和抓捕动物。3)对施工机械噪声进行控制,夜间20:00以后禁止各类高噪声设备施工,以免影响野生动物夜间休息和猎食。4)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5)施工发现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应及时通报林业与生态环境部门。 |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
运行期 | 调度 运行 | 1)保证水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蓄水兴利作用,遵循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最大程度满足设计范围内用水需求。2)优先满足生态基本流量。当入库流量小于生态基本流量时,水库放水补足。3)下游农田灌溉首先利用水库坝址以下区间的天然径流以及现有小水库山塘,灌溉水量不足时由寺桥水库补充。灌溉补水由水库根据灌溉需求放水至下游河道,再通过原有堰坝引水灌溉,农灌保证率达90%。4)在满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基础上,为提高石梁溪生态环境,综合加大下泄生态流量,枯水期(10~次年3月)不低于0.454m3/s;鱼类生态敏感期丰水期(4~9月)不低于0.908m3/s。 | 满足下游防洪、灌溉、生态用水需求 |
水库及河道 水质 | 1)在寺桥水库库尾、取水口、下游石梁溪河道设置常规水质监测断面,按国家监测规范要求,每年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取水口实施在线水质监测。2)为保护库区水质,在适当位置设置警示牌,依法保护水质和水资源。同时应加强库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禁止滥砍乱伐,保护自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3)水库蓄水前按《库区清理技术要求》进行库底清理。4)对库区清理的固体废弃物进行专门收集,并运出水库淹没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粪便及部分有机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作农用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表层土壤可以用作大坝下游管理区绿化覆土。 | 水库水质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标准 | |
水库下游河道及两岸用水 | 1)为保证下游河道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用水及生产生活用水,按要求下泄生态流量。2)生态流量泄放机组检修期间通过其他发电机组下泄,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不间断。下闸蓄水至首台机组发电施工期间,通过泄放洞衬砌内预埋钢管下泄生态流量。蓄水下闸的时间点要避开连续数日干旱的时段,并配备水泵抽水下泄生态流量。3)在电站尾水出口下游约200m处安装生态流量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4)利用坝址下游原有拦水堰坝,保证下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 水库下游河道水质满足水环境III类功能区划 | |
水库 管理区 | 1)工程建成后,管理区运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回用于附近山林、农田浇灌。2)在生活管理区设垃圾站,生活垃圾及时由村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3)管理区采取点线面结合、乔灌草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多色彩的景观绿化。 | 不影响管理区及其周围水体等环境 | |
电站区防治措施 | 1)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2)设备安装时,采用隔振垫、消音器等辅助设施。3)厂房的墙壁材料选用吸声材料。4)厂房围墙四周种植一些有较好降噪功能的高大乔木。5)电站设置小型油污水处理站1座,油污废水经隔油处理达标后用于山林、农田浇灌。6)电站收集的油污使用密封容器单独收集、存放,并委托有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收运。 | 减少电站噪声、油污的影响 | |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1)加强库区及管理用房等施工区域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在施工区域或进行水库清理时发现珍稀或树龄较长的植物,应及时通知林业与环境部门,并要将其妥善移植。2)减少作业区周围耕地、植被的破坏,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不损坏施工营地之外的地表土壤和植被,已征用的林地应尽可能予以保留。3)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4)加强对水库及人员活动的管理,在库区和主要路口设置警示牌,对不适宜的活动进行劝解,禁止盗伐和偷猎行为。5)不随意砍伐树木、破坏植被,防止栖息地的片段化及遗传上的孤岛效应。6)加强对野生动物繁殖季节的保护,主要栖息地应尽量避免人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7)对项目区13棵古树进行科学合理处置,根据植株的长势及所处位置,分别采取就近移植或原地保护措施,对于无保护价值的古树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采伐。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1)按要求保证下泄生态流量。2)加强渔政管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3)将寺桥水库坝址上游7km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对石梁溪分布的土著鱼类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将其划定为常年禁捕区,设立标志区界。4)实施鱼类增殖放流,选择鳙和鲢为放流种类。5)实施水生生物和鱼类监测。6)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等措施。 | 生态环境朝良性发展 | |
移民安置 保护措施 | 1)土地征收生产安置主要采取基本生活保障安置的方式。2)移民安置后,提供一定的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使其步入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轨道。3)搬迁安置区依托周边现有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保障移民的各项正常生活。4)安置区产生的生活污水接入附近现有城镇排污系统集中处理;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石梁镇生活垃圾处置系统,定期清运。 | 保证移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现状 | |
环境事故 防范措施 | 编制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 降低环境事故风险和环境事故影响 |
5 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工程建设符合《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柯城区石梁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等水利规划要求,工程不违背《衢州市区环境功能区划》中涉及的各环境功能区管控措施要求,工程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要求。工程建设将减轻石梁溪流域及衢州市西区的防洪压力,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下游灌区补充灌溉用水需求,下泄稳定的生态环境用水,有利于改善石梁溪下游河道的水景观和流域的生态环境,助推衢州市大花园建设,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但工程建设和运行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法规,充分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做好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及事故防范应急措施,达到与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寺桥水库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6 公众查阅环评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本次公示期间,可向评价单位查阅环评文件,必要时公众可向建设单位索要补充信息,联系方式见后。公示期限为2021年1月15日至1月28日。
7 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项目是否认可;
2)公众就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意见;
3)公众对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4)公众对评价对象、范围、公示期限、意见反馈途径等的建议。
8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
公众可在公示时间内通过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审批单位来电话、发送信函等方式,发表对本项目及环评工作的相关意见、看法。
9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衢州市寺桥水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人:谭工 电话:0570-3085060
环评单位:浙江东洲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人:宋工 电话:0571-87422825
审批单位: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柯城分局 电话:0570-3034896
衢州市柯城区水利局 衢州市寺桥水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202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