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8 15: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局
柯城区人民政府:
2019年,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各项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工作,坚持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坚持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依法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化,坚持严格规范工作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强化组织保障和法治能力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市场监管科学工作、有序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
截至12月31日,新增企业1682家、注册资本金共计963805.449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2%、24.839%;新增个体工商户4998家,和去年同期持平。共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24412件,引导通过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申报14515件,办结“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944份。
一是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新办企业刻制第一套印章费用由当地政府买单,把原来在企业开办办理环节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四个环节缩减为企业设立登记(含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三个环节。自3月底实施至12月31日,共有1218家企业享受免费公章刻制服务,累计为企业节省费用243600元。
二是通过健全银行网点服务机制,扩大无人自助区布点范围实现服务“零距离”。
三是实现全程“零见面”。通过编制简要操作指南,申请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工商电子营业执照”、支付宝小程序“电子营业执照管理”下载、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在局门户外网、微信平台设置智能机器人快速应答服务模块,对于常规性、格式化等问题实现机器人快速应答,自主引导申请人进入网上申报。
二、加强价格监管,统筹协调推进公平竞争审查相关工作
在起草、出台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时,联合24部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加,协调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相关工作。
二是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审查协调机构负责同志及相关同志参加,研究讨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相关工作。
三、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企业诚信发展环境
截至12月底,共布置双随机抽查任务37个,参与的联合抽查任务1次,抽取抽查对象1425家,应检查对象1425户,已检查对象1425户,检查完成率100%,已录入并公示1425户,检查结果公示率100%,未发现问题799户,发现问题已责令改正114户,未按规定公示应当公示的信息2户,发现问题待后续处理22户,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317户,已关闭停业或正在组织清算153户。
截至12月底,纳入滚动年报总数企业7552户,应滚动年报数7520户,已滚动年报数6915户,应滚动年报率99.58%。农专社纳入滚动年报总数546户,应滚动年报数546户,已滚动年报数411户,应滚动年报率100%。个体纳入滚动年报总数27711户,应滚动年报数27627户,已滚动年报数25989户,应滚动年报率99.7%。企业因未年报列异的655家,农专社因未年报列异的175家,个体户因未年报标注异常的1371家。
四、加强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是行政许可工作。完成药品零售连锁总部换证许可现场核查2家,药品零售经营许可现场核查52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现场核查3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备案后检查1家。
二是开展执业药师虚挂兼职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90人次,检查药店103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8份,当场处罚决定书8份,查处全市首例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收回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同时注销该店执业药师的《执业药师注册证》。
三是开展免费体验式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活动。辖区18家企业的负责人参加培训,参会企业负责人签订《免费体验医疗器械活动监管告知书》,立案调查1家,罚款3000元。开展医疗器械“清网”行动、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治理工作。
四是召开全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培训会。52家第三类、7家助听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基层所监管干部共83人参加了培训。
五是开展疫苗质量和使用安全专项联合监督检查。联合卫健局对辖区15家疫苗接种单位和3家产科接种门诊开展全面检查并依法予以处置。
五、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知识产权生态最优区
一是商标培育成效显著。国内注册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5328件;“衢州椪柑”地理标志商标2019年5月28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注册公告。
二是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浙江鸿盛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模块化袋笼制备系统”、“双层滤料及滤袋”等三项技术成功申请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实现了我区PCT专利申请零的突破。
三是知识产权宣传开拓创新。通过在《今日柯城》开设专版,开展“三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园区)活动等方式,以知识竞赛、美文朗读、书籍交换、海报设计、专家讲座等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参与活动累计500多人次。
六、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执法力
一是将涉及食品安全、节日热销商品、民俗特色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作为重点整治对象进行抽样检验,抽检不合格商品已全部要求下架处理并立案调查,依法处理。
二是将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批发市场、城乡接合部等作为重点场所区域进行排查整治,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开展的契机,整合部门、科所力量开展集中行动。
三是针对辖区内农村的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食品批发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执法检查主要包括“三无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
七、多措并举,开展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行动
以全面排查为基础,以案件查办为抓手,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同时根据保健品经营特点,通过错时突袭检查、蹲点、12345投诉举报平台筛查等方式,对酒店(饭店)、体验店进行不定时检查。共出动1250人次,检查625家次,保健品专营店关停或改行16家,共取缔不规范会议营销15次,立案查办保健品类案件8件(办结6件,在办2件),其中违法广告案件3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案件4件,保健品虚假宣传1件,涉及案值84.6万元,总计罚没款56万元,移送公安部门1件。
移送公安的是假红牛案,共查获假红牛3000多箱80000多罐,是目前全国范围内查获假红牛数量最多的一次,该案公安机关正在侦查中。关停、歇业、改行的保健品经营单位16家;通过整治,目前辖区内“保健品”类消费投诉数量已明显下降。
八、开展“三衢一号”执法专项行动,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全局的“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8个市场监管所“桥头堡”的作用,建立线索排查的大网格,实现全覆盖、对专业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每月一次的上门逐一走访,排查有无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涉黑涉恶线索,对辖区12个农贸市场、2800余家餐饮店、近700家食杂店、112家药店共制作通告300份,农贸市场宣传牌372块、横幅41条,进店宣传标语15000张,桌贴37000张,海报31幅,大型展板5块,宣传折页5000份。
“三衢一号”执法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经营户4500余家次,查处产品质量、广告、网络、食品等领域案件55件,办结36件,涉案金额20.42万元,罚没款109.75万元。“亮剑2019”打击假冒伪劣综合执法行动开展期间,共办结各类违法案件56件,大要案9件,共计罚没款231.5万元,移送公安案件1件。在国家总局部署的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处2起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共计罚没款2万元。
九、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元旦、春节“两会”期间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月、高温季节期间的安全检查,中秋、国庆期间安全检查等,累计出动人数280余人次,对100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特种设备300台/套,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58条,下达指令书4份。开展大型空调机组、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专项行动5次,出动执法人次80人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0家次。全年共办理业务1200件(含各类告知、使用登记证、注销、报停等)。
二是开展隐患处理。对市特检中心反馈的重大问题进行处置,全年共处理牛牛牛火锅电梯超期未检、巨桑家私叉车检验不合格等重大问题14个。处置电梯困人事件15起,同时督促维保单位加强维保。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召开全区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会议工作会议,共50余家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参加。与90余家使用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与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达100%。
十、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制定全年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累计检查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含3C、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0家次,发现问题20余个;开展产品生产领域监督抽查10批次,批次合格率100%。
二是加强许可证企业监管。结合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开展许可证企业事中事后检查,邀请4名专家对2家食品相关产品企业、4家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取证企业开展检查。发现问题18个,督促企业完成整改。开展生产许可证企业年度自查工作,督促10家许可证取证企业提交年度自查报告。组织许可证专家对益佰包装、弘康纸业、富通塑料开展食品相关产品取证的证前指导工作,共出动专家上门服务人次12人次,服务企业6家。
三是加强计量机构、检验机构监管。受理计量标准器具核准申请业务:衢州普汲校准检测有限公司10项(2个新建,8个复查)、浙江纪超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3项(3个复查)。
十一、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通知》,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事前多沟通多协调。
从柯城市场局成立以来,本局依据行刑要求,与公安、检察院就具体案件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会商,形成共识,近三年来,本局移送案件10起,2019年本局移送食品案件1起,同时抄送区人民检察院。
十二、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通过文字(现场笔录、询问笔录等)、音像(执法记录仪、执法办案区使用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是对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全面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音像记录。
三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有关规定及省、市局的要求,在浙江省市场监管案件系统中录入本部门的行政执法结果,通过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主动公开执法结果。
四是制定《衢州市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明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目录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严格按照许可及处罚程序,对许可和处罚案件实行一审一核制。根据要求按时进行主体资格报送,对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按照要求进行报备。
十三、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认真修订并出台《2019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2019年普法工作要点》、《行政调解工作制度》、“三项制度”等多个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所队分局的职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保各项行政行为在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下有序开展。强化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充实和完善,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十四、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宣传,提升依法行政执法业务水平,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强法治建设常抓不放,多形式、多载体促进执法人员日常学法,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二是及时发放工具书、编撰法律法规手册。
三是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宪法修正案的法治宣传活动,开展多次案卷评查工作。
四是组织行政执法业务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案例评析”三位一体的模式,就当前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基础理论、法律法规、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对、执法风险防范、执法实务研讨、办案经验技巧交流、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授课、交流,从而提高执法办案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五是通过局微信公众号、“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日、食品安全区创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及案件查办情况。
六是企业普法与“双随机”工作,助力企业发展与严格企业监管双管齐下,多方位扩大“法律六进”工作影响力及法律法规普及率。
截止2019年年底,受理行政许可18696件,100%进行准予许可并公开其结果;办结案件131起,简易处罚100余起,行政处罚听证4起,行政复议9起,行政诉讼5起,罚没款总额5090258.85元。我局共有87人执有浙江省行政执法证,除因编制等原因无法申领的人员外,持证率达到100%。此外我局现有公职律师两名,通过司法考试的工作人员四名。
十五、提高案件办理速度,提升案件办理效率
由于大众法治意识还相对薄弱,法律人才依然严重匮乏,部分存在恶意举报现象,存在办案人员少、业务量广面大、精力有限等原因,案件办理的速度与效率还有待提升。要持续加大案件办理的推进力度,确保案件办理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工作扎实、有效、快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