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871W/2020-766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水利局 成文日期: 2020-11-25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871W/2020-76657

  • 主题分类:

    水利

  • 发布机构:

    水利局

  • 成文日期:

    2020-11-25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水利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0-11-25 09:29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水利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水利局

分享: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马当先争标杆,科学把握水利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水利建管创新、水旱灾害防御、水政执法等工作动态,精准施策,做好“谋、争、创、建、管”五大文章,实现幸福水利“串珠成链”。现将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和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成效

(一)“谋”上敢突破。坚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抬头看路,低头思考”,谋划了一批重点项目,获得省、市上级水利部门的高度认可。一是成功谋划常山港综合治理工程。从流域整体出发,突破“功能单一、分段治理”的传统治理模式,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常山港治理整体方案,工程总长度24.34公里,概算总投资9.48亿元,单个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6.16亿,是目前我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启动谋划寺桥水库建设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寺桥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克服部门出台新规、政府机构改革、新冠病毒疫情等困难,齐心协力,团结作战,创新机制,项目前期取得初步成果。经各方努力,目前已完成地震安评、文物保护、项建书批复、规模论证、可研报告行业审查、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移民实物调查、社会稳定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水资源论证等10多项专题的审批。《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于2020年10月30日经省政府批复,正经市政府转报省移民办审核,其他各项专题正有序推进中。三是柯北“亲水花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的治理思路被省、部采纳和借鉴。亲水花园示范区项目的雏形是我局在2016年谋划的北部片区水系连通工程,经过三年的酝酿和完善,于2019年3月份完成《柯北“亲水花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示范区建设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水域岸线并治,建成综合治水示范样板。这种治水思路得到省市上级水利部门的高度认可,并被水利部吸收借鉴在全国推广。2019年10月12日,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就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全国推行,为柯城更多的水利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

(二)“争”上显担当。认真分析水利投资方向,抓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精准发力,以踏破铁鞋的精诚和担当,加强和省厅市局沟通汇报,争取各级水利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十三五期间,我区水利完成总投资15.9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09%,争取省级以上资金9.03亿元,其中,寺桥水库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级重点项目,常山港综合治理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

(三)“创”上走前列。一是我区河湖治理全国首创“全流域治理,全水系生态化改造”模式。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两溪”流域“全流域治理,全水系生态化改造”,推动治水向“深层次、高标准、全覆盖、常态化、可富民”发展。“两溪”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水标准,成为水利部2019年度“全国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培训班”的现场观摩点,治理经验在水利部2019年度“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培训会”上分享交流。相关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显著,获得了省和国家的认可,2020年5月8日,我区河长制工作获得全省唯一县(市、区)的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表彰,真正实现“治水为民、生态惠民”在柯城重重落地。二是我区常山港治理工程、寺桥水库前期项目采用全过程技术服务,在全省属首例。此两项项目全过程技术服务由省水利厅下属省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承接,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丰富咨询经验、年龄架构组成合理的团队来完成本次服务,很好地克服了我局在项目建管过程中干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建管经验不足的问题。中心整合咨询、建管、审价、监理等部门力量,发挥技术、经济、管理一体化优势,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模式,使工程建设一气呵成,提高项目建管效率的同时,节约了项目资金投入。

(四)“建”上求精品。坚持工匠精神,追求精品工程,打造出一批全国、省级样板工程。一是美丽河湖创建成效显著。通过“水净、水清、水美”三部曲,在“两溪”整治中采取“水岸联动、功能综合、人文融合、生态富民”的全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将石梁溪、庙源溪成功打造成省级美丽河湖,同时荣获“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等荣誉,引领“两溪”流域产业蓬勃发展,带来治水红利。借鉴“两溪”治理经验,2020年我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条,市级美丽河湖2条。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河道治理34.8公里,实现以水利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任务全面完成。坚持规划引领,层层落实责任,2020年我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考核任务实施项目35个,新建及改造管网延伸村11个,规范提升单村水站9个村,建设主管道22.1公里,建设加压泵站10座,提升和改善6.3万农民的饮水条件。至2020年末,我区实现十三五期间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累计7.3万人,全面解决了全区1659户低收入农户用水安全问题,达标提标建设计划的59个行政村均已通水,全区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5%,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91%,落实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建立了县级统管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相关工作成果显著,荣获“2018-2020年度衢州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先进集体”。三是常山港治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常山港治理工程位于钱塘江南源衢江上游常山港流域,是目前我区最大的防洪排涝工程。工程项目起点为官庄溪河口,终点为九润公馆,综合治理总长12.5公里。通过对常山港的综合治理,重点解决防洪、排涝、生态等问题,围绕“一核、一带、两区、六景”,将常山港打造成集生态休闲、水上旅游、产业促进功能为一体的绿色水路风情带。目前,常山港左岸治理已初见成效,争取把常山港建设成全省最具特色的幸福河。四是其他工程项目有序开展。农业水价改革于2018年编制完成《柯城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到2020年6月,全面完成柯城区13个乡镇街道共计17.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改革工作。通过完善水价综合改革“四项机制”,充分发挥了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的用水合作组织作用,实现全区“八个一”村级改革全覆盖,扭转全区农业用水“比重高、效率低”的现状。此外,我区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13座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25座山塘综合整治任务,9座水库除险加固,2020年完成11座山塘综合整治任务,3座水库除险加固,切实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五)“管”上保长效。一是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为进一步补足水旱灾害防御短板,编制了《衢州市柯城区水文防汛“5+1”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柯城区202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全区的水旱灾害防御系统完善,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的防汛目标打下基础。二是抓好河湖标准化管理工作。坚持“建管”结合,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结合省水利厅《浙江省河湖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浙水河[2018]31号)》要求,围绕重点任务开展河湖标准化管理“六个一”工程建设,推动水利管理向“深层次、高标准、常态化”发展,树立水利行业全新形象。目前实施方案计划内容均已按实施时限完成并通过验收,推动了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有效提升区域河湖水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相关工作获得“河长制全国第一名”、“标准化管理创建示范县”、“省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等荣誉。三是抓好水资源水保管理工作。积极推进节水型机关创建工作,联合机关事务局,运用水表在线监测系统、管道空调水冷凝等新技术、新产品推进节水机关创建。在近三年扎实开展节水工作的基础上,于2020年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申报工作,成效明显,工作得到省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认可。四是抓好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水域调查和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切实规范柯城区水域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水利行业扫黑除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多次部署安排扫黑除恶工作,实现2020年全年农民工无欠薪。开展25个水利工程质量每周3次巡检,每年4次专项检查,2020年发放水利工程检查建议书6份,办理企业证明2件,通报企业1家,大力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健康发展。开展水库山塘标准化日常维修养护,完成全区面上46座水库、8座山塘的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工作。

二、2021年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谋划好水利“十四五”规划要坚持深入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以绘制具有柯城特色的未来“富春山居图”为目标,我区水利工作提出“1391”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水利谋划投资近百亿,谋划产业类项目70亿。聚焦“水秀生态之窗、水育产业之窗、水美乡村之窗”建设,将亲水花园示范区作为十四五期间水利工作的主战场,重点开展寺桥水库建设、寺桥水库灌区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水库库库联通建设、常山港治理续建工程建设、七里及九华景区用水水源建设、茗坑口水库拓库扩容谋划等,预排总投资43.14亿元,2021年预投资约5亿元,谋划出全区水利协同并进、整体发展的规划蓝图,巩固治水行动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战果,为我区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一)围绕“十四五”规划,做深做透项目前期。一是围绕产业开发,做好水库开发利用规划前期。以寺桥水库为总源头,谋划库库联通项目,做好跨流域跨乡镇水资源配置;以杨家源水库扩容为代表,谋划一批水库扩容项目,增加区域储水量,提高水资源保障率,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以茗坑口水库扩容项目为代表,积极探索以经营的理念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在提升水库利用价值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以龙头水库、翁塘垅水库综合整治为代表,发挥水库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规划调整一批水库的工程任务,使水库更适应未来的产业发展要求。二是围绕大花园建设,做好水系连通项目前期。坚持“幸福河湖路上一公里都不能马虎”的治水总体思路,以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为手段,通过河湖水系连通,突破水系连通障碍,恢复河湖水力联系,重点连通关溪口、箬溪垅等水库,优化配置石梁溪、庙源溪等径流水资源,同时提升棕仁溪、箬溪等支流水系,将农村河湖水系打造成“安全的河、生态的河、美丽的河、幸福的河”,实现河畅、景美、富裕、幸福的总体目标,建成柯城特色水网体系,争取水利部试点。

(二)围绕寺桥水库开工,掀起建设新高潮。创新工作方法,突破工作瓶颈,努力完成寺桥水库各项前期报批任务,争取完成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和可研报告的评审,加快初步设计审批和EPC招标流程,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寺桥水库施工现场政策处理工作,提前谋划做好交通道路、电力、通信畅通,争取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十四五期间投资22.48亿元,至2025年完成项目主体施工。

(三)围绕诗画风光带,加快幸福河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常山港治理续建工程。围绕常山港沿江绿色产业发展带建设,切实提高航埠镇、沟溪乡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撬动两岸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带动沿岸土地价值提升,以民宿经济及农家乐作为产业支撑推动水岸旅游发展,服务沿岸经济带招商和产业入驻,为高新技术业、大健康业、房地产业等以低碳智慧理念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落地及创新人才入驻创造空间,实现“风情水道、古埠星城”,开启柯城“两创强区、两美富民”战略发展新模式,推动建成全省最具特色幸福河。二是完成大俱源、棕仁溪、箬溪等38.7km幸福河建设。科学把握河道差异性,因河制宜,大力开展无违建河道创建、河湖清“四乱”、和河道保洁养护,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全力营造水景观,全面彰显水文化,全线强化水管控,助推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创建。

(四)围绕民生实事,让百姓更有幸福感。一是推进七里、九华景区用水水源建设。新建七里、九华水库、山塘项目,进一步挖掘全区建库潜力,结合旅游开发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农村饮用水工程为基础,综合开展新水库、山塘规划建设,切实提高区域防洪和生态补水能力,同时提高景区用水保障率。二是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加快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高山区单村供水工程,2021年计划建设项目26个。同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水源地标准化管理,切实保障用水安全。

(五)围绕水利短板,创新小流域治理新模式。坚持防汛防旱两手抓,统筹配置、科学调度,针对我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小流域灾害防治创新机制,发展水利建设全新模式,全面提升全区汛情旱情应对能力。以茗坑口水库拓库扩容为契机,通过引水分洪,有效解决山区流域暴涨暴落对村方的威胁,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改善大俱源流域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周边农业灌溉保证率,实现常年稳定的生态用水,推动沿线经济健康发展。当前与省厅积极开展了对接,争取实现新突破,为全国小流域山洪灾害提供治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