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19-7713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协作办(招商局) 成文日期: 2019-08-06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19-77132

  • 主题分类:

    文秘、行政

  • 发布机构:

    区协作办(招商局)

  • 成文日期:

    2019-08-06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协作中心招商引资、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8-06 17:0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区协作办(招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协作中心

分享:

今年以来,区经济技术协作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化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聚焦和推进重点产业形成,围绕柯城产业培育体系和产业招商流程顶层设计,打开格局、积蓄动能、创新方法,全力拓展招商引资、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工作新局面。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一)市对区考核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完成情况:2019年全年产业项目到位资金任务为17.5亿元,1-6月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0.53亿元,完成率为60.1%。今年新引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2个(5亿元以上2个,10亿元以上3个),其中新增入库亿元以上项目3个:创丰环保、佰意智能制造、泓芯半导体,签订正式投资协议有中国汽车运动城、奥陶纪、博瑞中硝、智熔3D打印等9个项目。目前,在谈亿元以上意向项目共11个。

(二)上半年亮点工作

1.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制定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思维导图。梳理柯城区产业脉络,画好柯城产业培育体系图和柯城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流程图,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二是健全考核办法等制度办法。研究市招商考核办法,做好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和任务分解,修订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驻点招商管理办法,使其更好的发挥指挥棒作用。三是打通招商人员使用。发挥驻点招商组和山海协作专班两支队伍作用,解决协作中心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延伸协作中心工作手臂。6月20日,在全区驻点招商工作动员会暨山海协作专班会议后,新调整的5个驻点招商组17名招商干部迅速奔赴驻点开展工作。

2.积极拓展产业化承载平台。今年来我区三大重点产业(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服装时尚)脉络明晰,紧紧围绕三大产业拓展承载平台。一是聚力推动“新材料+”产业的系统布局和新材料小镇建设,按照柯城巨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依托巨化龙头企业及余杭新材料孵化平台作用,打造“新材料+”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启动清创智谷规划设计,作为承接“飞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三是将航埠时尚小镇与航埠工业功能区平台进行产业融合,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及后续产业项目的落地。目前杰丰服饰、优美世界、佰意智造服饰、网驿产业园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已入住航埠低碳小镇。四是发挥科创园数字经济桥头堡项目招商作用。强化数字经济高端智库和专业机构等资源的导入,着力构建基于数字化的柯城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生态圈,为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发展贡献新动能。

3.营造浓厚产业招商氛围。一是今年以来举办了两次大活动: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和以“重产兴业、重企筑基”为主题的产业创新活动周。会上签约了一批项目、出台了产业政策,使数字经济成为发展的新动能。二是召开驻点招商组、平台部门招商月度工作例会。工作例会、业务培训等工作制度正常运行,交流了驻点工作经验及下步工作重点等,使内外信息对等。

存在问题:1.新增入库亿元项目数量少。目前只有3个入库项目,创丰环保、佰意智能制造、泓芯半导体。全年的新增入库亿元项目的任务数是14个,只完成任务数的21%,任务进度远远落后于时间进度,下半年招商任务形势严峻。2.签约项目开工率不高,项目推进进度缓慢。全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5个,开工率20%。目前市对区季度有效投资考核项目的过程考核,按照项目签约、注册、供地、入库(2:2:2:4)四个阶段赋分,连续3个月无新进展的,扣回所得分值,因此对季度考核拉分影响较大。推进进度慢,入库项目少,对年底考核的入库项目到位资金考核也造成不利影响。3.招商引资氛围不够浓厚。从半年情况看,项目信息偏少,共收集各单位项目信息15条,今年以来,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的工作力量、时间精力多集中在古城双修征迁、农房整治等中心工作,招商工作难以顾及。客观上今年产业招商难度大,考核办法出台较晚,各单位对考核导向还不明确,专业指导培训还不够。

(三)下步工作思路

做好下半年招商工作,要紧紧围绕三大重点产业,依托三大产业拓展承载平台,用好招商工作机制,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紧盯市年度和季度有效投资考核指标,将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过程化管理,每月更新抓签约、抓开工入库、抓到位资金三张表,挂图作战,全流程掌握项目进度,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投产、快见效。我们的工作举措有:

1.进行每周一次的项目研判评审。对全区各单位及驻点招商组报送的招商信息可行性评审表,出台《柯城区招商引资项目研判流程办法》,每周组织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家组进行评审,从源头上把握招引项目质量,第一时间掌握全区招商项目信息。

2.举行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分析。利用每月25日召开全区各单位招商引资分管领导工作例会,解读考核办法,围绕项目招引全周期服务工作,开展项目研判、协议起草、政策谈判等业务培训,面上培养抓招商、懂招商的基层经济干部。

3.开展每季一次的项目入库督查。根据全市季度有效投资考核办法,每季联合区督考办对各单位完成亿元项目招引、入库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排名靠后单位约谈预警。同时,加强对各单位分管领导的业务培训,定期到平台及辖区内企业走访,帮助协调推动项目开工入库存在问题等,真正做到深入一线精准服务。

4.召开不定期的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产业平台、经济部门的招商主力军作用,协作中心牵头,召集产业平台、招引单位(招商组)以及经济部门参加的月度联席会议制度,沟通重要招商信息,了解落地承载空间,会商重点招引项目推进中的困难诉求,协同推动项目落地。

5.配套招商服务包。履行好招商专业服务职能,制作招商手册、政策汇编、宣传视频,借力余杭科创咨询资源作用,指导完成柯城区产业地图、招商地图。线上设置招商微信小程序和招商超市,将产业平台定位、专项产业政策、要素供应等打包进超市,让客商快捷、便利了解投资环境,让优良营商环境吸引客商投资。

二、山海协作

(一)市对区考核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二)上半年亮点工作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高层互访方面,2019年1月,区党政领导率团赴未来科技城举行柯城科创园暨“一亿中流”上市加速器开园仪式,并召开山海协作联席会议。干部互派方面,今年6月选派13名干部赴余杭挂职学习3个月,加强两地干部融合和工作交流。深化结对关系方面,余杭发改局提交的2019年余杭柯城山海协作重点工作任务已经余杭常委会研究通过;航埠时尚低碳小镇与余杭艺尚小镇结对,着力推进两地服装时尚产业共构发展。

2.推进产业项目合作。一是开展产业对接。组织参加产业对接洽谈和项目签约会2次,3月24-25日,山海协作专班赴深圳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时尚产业联合会并作招商推介;6月12日,柯城区“重产兴业 重企筑基”产业创新大会上,共签约14个项目,已超额完成任务。组织柯城22家重点规上企业走出去,赴余杭考察云墨智谷、西奥电梯、中翰盛泰生物等明星企业,学习科创园区、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等。二是推动项目落地。1-5月份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7.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41%。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预计1-6月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0.9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73.08%;工业投资到位资金6.4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62.45%。

3.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柯城科创园已入驻企业11家,注册资本金共6600万元。拓展科创“飞地”1个,推进在未来科技城巨化总部大厦打造5000方“新材料+”协同创新基地。新建“消薄飞地”1个,在柯城科创园划出300方空间建设“消薄飞地”,成立消薄工作小组专班化运作,组建农产品销售联盟,截至5月份,通过早田农业销售农产品475万元。

4.促进社会事业合作。一是开展职工疗休养和旅游推介合作,柯城区精品旅游线路已纳入余杭区机关干部年度疗休养计划。二是推进“生态飞地”建设,在“一村万树”绿色期权基础上,余杭工商联组织10多家余杭企业踊跃认领资产包,共建村企结对林,打造“生态飞地”。三是依托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区就业局举办24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1084人,完成任务数240%。

5.落实援建项目资金。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智多张西”乡村振兴示范点,落实援建资金300万元,目前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同时,确定农产品营销、“一村万树”系列生态包等2个项目作为今年援建项目,分别落实援建资金100万元和200万元,需确定经营主体实施补助方案。

存在问题:1、短板劣势更明显。今年招商形势不乐观,产业合作呈现新项目少,入库项目少,到位资金偏少,也是2018年的考核失分点。1-6月份产业合作项目到位资金7.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41%,且都是2018年结转项目到位资金,需要更加聚焦产业合作、联合招商工作。2、消费扶贫刚性任务重。消费扶贫是今年省发改委新增任务,市对区的分解任务数是1600万元,政治性强难度大,上半年工作未启动,下半年完成任务压力较大。3、两地全面协作还有待深化。去年开展的镇街结对、部门对标学余杭活动,今年以来推进进展不大,仅有“一村万树”绿色期权认购活动,相关街道部门开展协作,大部分乡镇、街道,部门都未开展走访对接活动。

(三)下步工作思路

学习贯彻好全省山海协作大会精神,尤其是省长袁家军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下半年工作任务,在工作思路上做到“五个紧紧围绕”:

一是紧紧围绕袁省长讲话精神,政治站位再提高,思想行动再统一,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勇做排头兵和领跑者,再创佳绩;

二是紧紧围绕省、市山海协作重点任务和考核目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查漏补缺关键环节,让工作成效在考核中得到体现,倒逼工作出色完成;

三是紧紧围绕2019年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主要工作任务,加强与余杭发改局、区府办的对接,尤其是抓住大会后的贯彻落实契机,签好一份补充协议,合力解决影响山海协作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是紧紧围绕“总部研发在余杭,制造基地在柯城"产业共构模式,开展新材料+、智能制造、服装时尚的联合招商,加快引进产业项目;

五是紧紧围绕重点亮点工作加大宣传,讲好消薄工程消费扶贫小故事,宣传两地协作民生实事生动案例,扩大影响面和美誉度。

三、东西部扶贫

(一)市对区考核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及亮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聚力高位推动。柯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5月20-22日,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率党政代表团赴北川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走访慰问贫困户和挂职干部,两地举行柯城北川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会上柯城捐赠北川援助资金120万,双港开发区与北川经济开发区签订共建协议,徐利水书记对下一步深化协作提出要求,柯城北川要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健全电商扶贫新模式;拓展两地在劳务培训、就业创业方面合作,加大对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推进两地在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方面合作交流,创新“互联网+社会扶贫”方式,探索柯城余杭北川三地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推动两地协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产业合作,助力长效脱贫。一是产业合作项目。去年总投资5.3亿元、占地700亩、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的飞鸿草上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4月中旬完成项目场地平整,目前铺草工程完成五分之二(150亩左右),部分游乐项目基建完工。9月15号之前整体完工试营业,“十一”正式营业。今年1月9日,“浙川携手、富民强村”两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启动仪式在北川顺利召开,短短3个月左右时间,北川建起了600余亩的蓝莓种植示范基地,实现近100户贫困户的200亩土地流转,每户每年可增收700元;接受所在村及周边近70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且农户运用学到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可带动全乡甚至周边乡镇群众种植蓝莓,实现全员增收。二是拓展北川馆。依托衢州中医药健康城完备的贸易市场、成熟的管理体系,优质的电商平台,又新添一处北川馆在柯城安家落户。

3.加强人才交流,推动干部互派。两地共计选派挂职干部2名(原派未到期)、专业技术人才交流17人次,其中,12个月的专技人员10名到期。双方组织部门已重新拟选挂职人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党政干部培训、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示范班、电商等专题培训班,党政干部培训人次15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66人次,致富带头人75人。

4.加强劳务协作,实现就业脱贫。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柯城区人力社保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将人社局科长以上骨干成员全部纳入到东西部扶贫力量当中。二是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按照《关于推进北川县建档立卡人员精准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文件,为北川建档立卡人员发放就业补贴和劳务补贴。截止到目前,已发放北川就业补贴和劳务补贴20万元左右。三是赴北川召开现场招聘会。2月22日,为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工作,柯城区人力社保局组织柯城区7家重点企业招聘专员,携带21家企业1200个就业岗位信息到北川县参加“北川羌族自治县2019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现场达成意向有68人次,之后在北川人社局的组织和推广下,3月8日带领了53名同志赴柯城区企业就业,当天建档立卡人员33名同志签订劳动合同,目前稳定就业的有48人。四是人文关怀北川务工者。柯城区就业局为了安定北川务工者,为所有来柯城区就业的人员,发放棉被和生活用品,3月8日还为9位北川女务工者送上了节日的礼物。6月1日,为增强北川务工人员在柯城的归属感,柯城区人社局联系衢化街道滨一村社区策划了一场“柯城—北川兄弟姐妹共庆端午”活动。北川务工人员代表20多人参加活动。远道而来的北川兄弟姐妹能感受到来柯城就业的温暖,把柯城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5.加强携手奔康,深化合作交流。为促进柯城北川教育扶贫与合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特色课程向纵深发展,两地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活动, 5月20日,衢州新星小学的黄静老师正在给自己班的孩子们上语文课。与此同时,远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的孩子们也在津津有味地听着黄老师的课。

(二)下步工作思路

1.加大产业合作力度。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规划项目加快实施,共同把扶贫协作产业园打造成“川浙协作样板工程”,促进中草药、特色种养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产业脱贫目标。围绕我区产业发展与北川产业寻找共构协作和招商机会,帮助北川招引产业项目,在两地联合举办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一批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生态环保等脱贫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激发东部企业到北川投资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协作,加大旅游规划、客源市场、旅游信息等方面互动交流,推动双方互设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

2.推动劳务就业协作。创新劳务协作方式,对我区发展急需的产业工人,在北川建立就业技能培训和输送用工机制,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扶贫车间”等模式,在输入地柯城建立北川用工“温暖驿站”,为北川籍务工人员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暖心服务,完善建档人员的信息资料收集,确保贫困劳动力实现精准输出、有效接收、稳定就业。

3.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宣传发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地方金融机构、学校、医院的食堂(餐厅)与北川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北川农特产品。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北川农特产品。二是对接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三是充分利用衢州中医药健康城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园区的客商、电商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协作,带动北川农特产品的订单销量。通过消费扶贫,调动贫困户的能动性,提高其自身的“造血”功能,转向以抓增收、稳收入的产业脱贫之路。四是继续推广“北川农特产品网上行”。建立余杭-柯城-北川电商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余杭的信息资源、柯城的电商服务体系和北川的农特产品资源,推动三地交流合作。

4.促进专技能力提升。一是积极发挥柯城卫健系统卫技人才智力优势,帮助北川医疗单位培训专科技术人才。条件成熟后可探索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指导,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发挥资源优势,多途径提高北川县医疗卫生水平。结合当地医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当地医院建设重点专科,打造特色专科。二是依托柯城“南孔圣地”、“围棋圣地”的浓厚文化氛围和北川的“大爱文化”、“羌地文化”,继续开展“文化之旅”、“活力之旅”等研学活动,加强两地中小学生的交流,提升两地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01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