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19-7416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区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19-03-05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2019-74160
综合政务
区民政局
2019-03-0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9-03-05 15:4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区民政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民政局
2018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区民政局把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做好民政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区民政干部履职尽责,克难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新成就,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涉军维稳,强基固本,军民融合
一是涉军群体维稳工作成效明显。涉军群体稳控按照“1+5+X”模式落实具体工作,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专班化运行。通过网格覆盖、全面联动,进一步夯实基层网格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做好涉军群体人员建档立册工作,建立“一人一册,一人一档,一人一评”相关信息资料。目前涉军群体“一人一档”工作已在全市推广。二是首办“重温军营·永葆光荣”活动。7月下旬区民政局、区双拥办牵头组织14名下岗失业志愿兵重点对象开展“重温军营·永葆光荣”活动,通过重温军旅生活,重温入党誓词,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等活动,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铭记军人的姿态、责任和使命,强化退役军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意识,活动取得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落实优抚政策,深化社会化优抚。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实行优抚自然增长机制的新标准,发放各类抚恤金1489万元,针对重点优抚对象开展医疗“一站式”结算,使得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及时解决;开展社会化优抚工作,整合社会组织、社区、社工、志愿者及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服务优抚对象,重点在政策宣传、扶贫帮困、医疗保障、信访维稳等方面为优抚对象开展服务。
二、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老年人权益 一是“养老”变“享老”,推动柯城幸福产业发展。在我市率先建立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搭平台、企业委托运营”的市场化模式,将府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升级为全区“互联网+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平台,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接待了6754 人次就餐,发放智能手环397台,通过互联网、智能手环采录的信息,使养老服务数据信息更加丰富,从而更有效地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二是创办“幸福食堂”,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完成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135个城乡社区,主要通过乡镇敬老院、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周边老年人,能够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做到因地制宜、管理安全,真正让农村食堂成为“幸福食堂”。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场地办食堂的,可选择与就近社会餐饮企业签订协议,为老年人用餐、送餐服务,由社区(村)负责监管,有效的避免了集中用餐的不足,让更多便捷、质优的助餐点既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助餐服务的效率和保证供应的及时性,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建设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区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5家设施齐全、服务多元、运营规范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下拨资金300万元。目前石梁镇、衢化街道、新新街道、沟溪乡、荷花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全部开始试运营
三、提升治理水平,增强服务效能,夯实基层治理
一是稳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根据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区委发〔2017〕18号)文件要求,出台《关于规范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柯社组〔2018〕1号),在我省率先开展“三岗八级”工资体系。除岗位等级增长、工资基数增长的双轨增长机制外,对取得助理社工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还分别给予每月100元、200元的职称津贴;将缴费基数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增设社区专职工作者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全面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福利待遇,此外完成2018年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工作,共招录社会工作者34人,推动我区社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建立“红色物业联盟”、“五色工作法”、“五色预警、组团服务、动态更新”、“村宪”等,建立了基层治理柯城样板,这些做法的创建无不彰显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夯实了我区基层治理的根基。其中,昌苑社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入选《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100例》。三是“借智”专家,强化“自治”。为更好落实区委、区政府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与市外高级专家的合作,成立柯城区吉林大学衢州社会治理专家工作站。田毅鹏教授为各乡镇(街道)社区干部开展了题为“城乡社区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专题培训会,共约200人参与培训。
四、加强殡葬管理,探索殡改新体系,推进殡改工作
一是抓重点,抓“区重点项目”保障工作。积极配合高铁新城项目建设,拆、迁坟墓15000穴。有效保障46省道、351国道、通景公路,石梁溪、妙源溪,石梁风情园等项目建设,共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23个,迁移坟墓360穴。二是破难点,抓“青山白化”整治工作。狠抓全省山海协作工作会议期间,对“青山白化”问题实行全时段、全方位整治。对46省道石室响春店村一次性拆坟墓46穴,对石华线、快速通道等路段遮挡绿化覆盖坟墓1096穴,较好完成了保障工作。全年柯城区共投入青山白化生态化改造资金248万元,“以奖代补”资金225万;绿化树木种共54879棵,遮挡1391穴,拆迁坟墓1137次,实现了杭金衢高速公路柯城段长高铁柯城段两侧无坟化的目标。柯城范围内城市出入口及县乡道可视范围内 “青山白化”得到有治。三是出亮点,抓“骨灰堂”试点工作。积极在姜家山、双港街道、七里乡开展骨灰堂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姜家山乡千秋堂建设已经完成,准备投入使用。项目总投入约220万元,规划用地6.12亩,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卫生间40平方米、门卫60平方米以及绿化、道路、停车场等。通过我区建设骨灰堂试点工作,使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堂”,不但节约了土地,也能引导我区祭祀风俗在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双港街道骨灰堂建设已经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七里乡骨灰堂(塔)正在前期谋划、报批中。
五、兜准救助对象,兜实政策待遇,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守住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通过规范认定管理工作,兜准教助对象,强化大数据比对,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兜牢民生底线,确保了我区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区目前在册低保7034户1049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841.41万元,其中:农村5908户8934人3978.08万元,城镇1126户1565人863.33万元,全区城乡低保占比为2.4%。同时完成低保调标操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一体化每人每月680元。二是突出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就医需求。针对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我局积极创新改革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依托社会保险管理系统搭建“一站式”即时结报医疗救助平台,取消了民政对象救助“门槛”和病种限制,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民政工作原则。已实现特困供养、低保对象“一站式”即时结报3011 人次96.37万元,手工结报495人次273.03万元。三是完善制度,发挥临时救助政策优势。首先,为更方便迅速地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对因紧急情况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确定了由乡镇(街道)先行教助的制度,待紧急情况解除后,补齐相关手续。其次,建立小额乡镇审批救助通道,将2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权限委托乡镇审批发放,简化救助程序,营造了便捷、简单、规范的办事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同时,做好救助公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金额“四公开”,申请原因、审核意见、审批结果“三公布”,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2018年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33万元。救助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突发性事件等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城乡群众406户。
六、落实“最多跑一次”,服务社会,规范社会事务
一是全面推进村 (居)社会组织的覆盖范围。今年,全区登记枢纽型街道级社会组织13家,农村社区已登记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139家。平均每个农村社区5.3家社会组织;平均每个城市社区15.58家,其中枢纽型城市社区社会组织40家。通过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更好的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二是社团(婚姻)登记管理严格有序。坚持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依法登记、严格监督管理、正确引导,促使民间组织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全年完成社会团体登记27个,民办非企业登记22个;办理社团变更1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个;全区共有社会组织454个(社团24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10个)。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开展。坚持依法办证、热情服务的工作理念,共办理结婚登记3341对,补领结婚证1126对,办理离婚登记1509对,办理收养登记48件,合格率达100%。三是水库路民项目有新突破。今年我区水库移民分配资金采取“因素法”和“项目法”相结合方法,扎实开展资金内审工作,积极参与柯城区寺桥水库前期工作,通过开展“入千村、访万户,问需求。建档案、办实事”专题调研活动,仔细摸清涉稳风险点和重点帮扶对象,分类建立移民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