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18-7418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万田乡 成文日期: 2018-08-28
发文字号: 万政〔2018〕33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18-74189

  • 主题分类:

    综合类

  • 发布机构:

    万田乡

  • 成文日期:

    2018-08-28

  • 文号:

    万政〔2018〕33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万田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8-08-28 17:03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万田乡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万田乡

分享:

为全面贯彻“两创强区、两美富民”战略,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城乡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打造万田美丽乡村升级版、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要求,以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长效化处理为目标,全域推进、系统推进、高标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着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我乡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年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80%,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分类覆盖面达到100%;荷塘村、冯坦村、弈园村、上蒋村、炉头村、王家村、万田村、顺鲁村等8个行政村达到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标准;社区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推进柯城区“一平台三通道”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一平台目标:将垃圾再生馆建成为承担全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吸纳的主平台,实现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专业化、无害化处置。三通道目标:一是打通易腐垃圾进清源通道,实现宾馆、餐饮、食堂易腐垃圾进清源公司;二是打通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进垃圾再生馆通道,进一步优化垃圾再生馆布局,社区建立1家垃圾再生馆,农村行政村垃圾再生馆全覆盖,自然村“流动垃圾再生馆”全覆盖,完成垃圾再生馆旗舰店建设,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建设,提高转运能力,建立一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分拣”的垃圾处理高速公路;三是打通其它垃圾无害化处理通道,要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定点定时垃圾投放清运机制,提高其它垃圾清运效率,通过垃圾沤肥池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其中荷塘村、冯坦村可沤肥垃圾运到荷塘村机器沤肥处理;弈园村、上蒋村、顺鲁村可沤肥垃圾运到顺鲁村沤肥池处理,每村一格;万田村、王家村、炉头村可沤肥垃圾运到王家村沤肥池,每村一格,其余垃圾分类清运处理。全乡通过“一平台三通道”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使垃圾处理各行其道、各得其所。

到2020年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实现全覆盖;社区生活垃圾增长率实现零增长;社区建立成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全乡80%的行政村达到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标准;万田乡垃圾分类“一平台三通道”处理模式全面打通,易腐垃圾进入清源公司处理,其它垃圾通过垃圾沤肥池处理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可回收物60%以上,有害垃圾80%以上通过垃圾再生馆进行处理。社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基本达到100%,形成具有万田乡特色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与义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2.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紧紧抓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四个关键重点环节,系统推进全乡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投入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各方协同、统筹推进的发展态势。

3.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按照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常态、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努力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应用尽用、日产日清,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运行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场化长效治理机制,确保全乡垃圾分类处理取得实效。

二、主要工作

(一)完善垃圾分类队伍建设

1、各行政村成立领导小组队伍。村书记、主任任组长;村监委会主任、村妇女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任小组成员。各行政村要根据本村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村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监会主任、妇女主任为具体责任人;村监委会主任任督查员队伍组长,妇女主任协同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2、完善“四员”队伍建设。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各行政村要配齐配强保洁员、垃圾分拣员、清运员、督查员队伍建设。

3、制定村级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党员干部联系户网格化管理制度,完善修改村规民约,将“庭院整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中。

(二)开展宣传发动专项行动

1、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楼道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党员干部联系户网格化管理”“督查评比”“红黑榜”“村规民约”“标语”等宣传手段,通过组织分类培训会、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形式,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宣传栏,进行张贴公布,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使宣传工作“到家入户”逐步提高村(居)民的分类意识。

2、在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引导广大学生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通过学生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长参加垃圾分类工作。

3、利用工、青、妇、团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进行广泛宣传,并号召党员、干部职工带头进行垃圾分类,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开展增点扩面专项行动

要扎实提高垃圾分类覆盖面,乡辖区内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要100%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要建立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要建立具体的收集方案并通过辖区垃圾再生馆进行处理,食堂易腐垃圾要由清源公司进行处理,各相关单位主管部门要做好指导、考核工作。社区、各行政村要逐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提高分类质量,切实提高群众垃圾分类参与度,将垃圾分类与网格化工作相结合,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率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垃圾分类分拣投放,并指导到户,做到垃圾分类网格制全覆盖。

(四)开展平台建设专项行动

要完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实现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线上交投、线下回收”,做到线上回收类别全囊括,线下回收范围全覆盖。要优化垃圾再生馆布局,建立完善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网络。要加强垃圾再生馆的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增加转运车辆,加快分拣中心建设,建立与前端垃圾收集量相匹配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分类运输能力和分拣处理能力,建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转运、分拣”的垃圾处理专用通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卢云飞任组长,各联系村领导、童丽霞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负责推进全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各行政村要成立垃圾分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具体协调、谋划垃圾分类工作。要把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常和工作考核内容,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编制实施计划、整合各类资源、完善设施建设、保障入场运行、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制订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财务方面应当足额安排涉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发动等相关内容的工作经费,提高村级分管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待遇标准,为扎实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针对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垃圾再生馆建设、分拣中心建设等工作,要加强与相关审批单位对接,配合工作开展。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制度,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扶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对参与垃圾分类的再生资源企业、保洁公司等社会主体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