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018-7535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规划分局 | 成文日期: | 2018-11-30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2018-75351
政府工作
规划分局
2018-11-3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8-07-02 11:17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规划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规划分局
2018年上半年,柯城规划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活力新衢州 美丽大花园”的战略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塑造特色,扎实推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基础规划工作的新局面。现就柯城规划分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拆字为先,先拆后整”的思路,石室乡、华墅乡分别成立小城镇整治指挥部,由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分片包干,集中力量在乡域全范围对违章建筑、乱堆乱放、蓝色屋面、赤膊墙及旱厕等进行大排查、列出问题清单,逐步打开整治工作格局;截止5月底,2018年拟达标乡镇小城镇范围内共拆除违建524宗,计19.56万平方米;车乱开治理查处酒后5起、超员超载15起,拖拉机载人24起,机动车违停157起,未系安全带63起,其他违法行为80起;低小散治理整治提升目标48家,已完成15家;道乱占治理计划整治道路36条,共计81.483公里,完成道路整治11条,32.75公里,占比30.56%,完成“六乱”整理点位345个。“线乱拉”整治21.855公里,已完成14.01公里,完成率64.04%。同时,根据徐利水书记指示,由区整治办牵头负责开展了万九线、苦狮线和花木线集镇及沿线主要道路种植水杉、紫玉兰、乌桕等植株8583株,为小城镇添绿造景,巩固提升小城镇风貌。
(二)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
牵头开展农村危旧房排查、鉴定和治理工作,落实《柯城区农村危旧房治理实施方案》、《柯城区农村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细则》《柯城区农村危旧房治理实施方案补充意见》等相关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查与问题整改,重点做好危房风险防控,“该腾空则腾空,该拆除则拆除,该修缮则修缮”确保人员安全。截止目前上报省住建厅已治理D级危房2350户(拆除和修缮2276户), C级危房3337户(拆除和修缮1786户)。
(三)村镇规划编制
一是结合杭衢高铁、351国道、沿江公路等重点项目拆迁,开展农民集聚点布点规划调整,正在协助设计院进行调查工作。二是按区农房整治专班要求,以“两溪三线”片区为重点区域,制定2018年度村庄规划编制计划,涉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美丽宜居示范村、无违建村等35个村庄,邀请华东设计院、杭州城市空间设计公司、蓝城设计公司等精英设计团队参与,并做好衔接工作,目前已开展石梁镇五龙村、九华乡近山村等10个村庄规划修编。三是协助乡镇(街道)开展农民集聚点和公寓安置点规划,全面启动规控区外第一批13个集聚点规划编制,为提升集聚点建设品质,形成高端样板新农村,委托高资质设计单位对石梁镇和九华乡集聚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其中九华乡集镇集聚点已形成初步方案。规控区内按实际需求,调整公寓安置点,新增2个安置点,共6个安置点。四是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开展村庄建设规划边界线调整,现阶段着重对九华村、万田村等14个重点村完成了初步调整;五是开展农房通用图册征集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梳理村居设计方案,分“滨水型、平原型、山区型”30个户型设计。
(四)农房审批与管理。
逐步落实“四个带方案”审批,推进农民建房管理信息平台使用,共审批273户,其中拆建和新建262户,修缮11户,已进行批后“四到场”239户,录入农民建房管理电子平台158户;农民建房信息普查与录入,截止目前录入57344户。
(五)美丽乡村建设
委托设计单位完成北二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编制。结合美丽宜居示范村,完成九华乡源口村、石梁镇双溪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方案编制,并已论证。对2016年三个示范村进行了检查,并确定验收路线,其中石梁镇坎底村和九华乡妙源村已达到验收标准。完成2017年示范村石梁镇双溪村规划方案论证。完成2018年九华乡新宅村和源口村规划方案编制。
(六)规划服务工作
一、深化“测验合一”改革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建筑工程“测验合一”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工程竣工环节服务流程,参照市局起草制定“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在5月初,以规划牵头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国土分局等共计15家区级有关单位和部门就推进“最多跑一次”测验合一工作召开调研会,梳理各部门竣工核实验收需求,建立协调统一的建筑工程竣工联测联核标准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适用于本区的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同时,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测试软件在多部门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进行试运行,争取尽早的推行柯城区“测验合一”工作落地,及时选取几个项目试点进行实验。
二、行政审批服务
全年(截止6月12日)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份,共计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接受各类规划咨询服务40余人次。2018年一季度窗口服务星级为5星。此外区规划国土联席会议准备工作、出让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出具、建设项目方案审查等工作也由窗口统一办理。
将各类审批项目办理清单化。根据梳理的项目清单即时动态调整项目审批情况,做好跟踪服务落实。目前上表项目有包括高铁小镇安置区,石梁、七里坡地村镇、航埠低碳社区等重点项目在内各类建设项目58个。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抓好规划落地,优化完善规划方案,细化设计,努力花小钱办大事,尤其是小城镇主次入口、重要节点、立面改造、景观设计等,并综合采取“拆、整、建、美、绿”等多种手段,加减并用,挖掘特色,全力彰显小城镇文化底蕴。加快航埠镇、万田乡EPC项目建设。
坚持把小城镇整治工作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四三”、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等专项工作有机整合,按照“24条一律”禁令要求,深入推进“七大专项”,聚焦“线乱拉”、“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做到“内外兼修”、“全域整治”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旧房治理
按省、市检查工作要求,加快问题整改,启动新一轮农村C、D级危房调查摸底,认真核实信息与数据,整合“三改一拆”“新农村建设”等考核强力推动危房治理,贯彻落实进度“一周一报”“一月一督查”,紧抓工作落实,不放松不懈怠。
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手抓进度一手抓质量,强化救助户筛选和施工过程管理,优先安排低保户、残疾户、五保户的救助,争取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危房改造。
三、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编制
以“4+1”规划体系,完善村庄布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边界线、农房通用图。
乡镇规划方面:完成除姜家山乡的8个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审查与报批,并做好航埠镇低碳小镇城市设计和九华乡森林小镇规划设计;以“7+3+N”重点项目为契机,提早谋划航埠镇低碳小镇、九华乡森林运动小镇等特色产业小镇,做到多规融合,节约经费。
村庄规划编制方面:一是精品村规划。以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样板,高标准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同时结合农办、旅游、行政综合执法等部门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的统筹规划编制,尽量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精品村庄创建以及旅游发展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有机整合,尽量做到“多规合一,一本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二是一般村规划。要求每个乡镇对现有村庄规划进行滚动修编,围绕农民建房、节点和农村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要求,确保做到村庄规划简单实用,并及时公示,明确村庄发展边界,指导农房有序建设。三是集聚点规划。结合衢建铁路、351国道、沿江公路、物流大道西沿等重大项目拆迁,每个乡镇完成1个以上集聚点的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等,强化实用性和可观性,突出特色,将集聚点打造成浙派民居样板小区。三是以14个试点村为带头,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村庄建设规划边界线调整。
四、进一步加强农房管控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花园建设农房风貌整治要求,坚持“六不能、四必须”农房管控原则,积极落实区农民建房管理“一办法(农房建设管理办法)、一图集(农民建房通用图集)、一手册(农房管控政策)”,认真执行农房带方案审批、建房现场公示牌制度,运用好基层四个平台建设把“审批机制、巡查机制、处置机制、督查机制”四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多级联动,协同配合,逐层管控的工作机制,聚焦“治旧控新”,实施精准管控,以创建无违建村为目标,抓好抓实农民建房管控。
五、进一步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
按照示范村的建设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和督查力度,打造“可看、可游、可推广”的新农村建设典范。重点建设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6个试点村,确保2016年度示范村坎底村、将军叶村、妙源村建设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继续指导2017年度示范村双溪村建设,推进村庄三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2018年示范村新宅村、源口村的村庄设计。
六、进一步完善规划服务
加快“测验合一”改革进展,根据“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建筑工程项目”测验合一“研讨会要求,及时汇报各单位意见,下一步将落实柯城区建筑工程项目竣工“测验合一”实施方案,调研各单位的系统需求,做好“测验合一“系统建设方案,确保“测验合一”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充分发挥竣工中介服务的闭合把关功能,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竣工核实验收监管效率。
依托省政务服务网,做好 投资项目“一窗式受理”网上审批工作,全力推动最多跑一次审改工作。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及“一窗式”审批平台,完善网络行政审批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一窗式受理、容缺受理、施工图联审、证照免费快递等制度,推动“最多跑一次”专项改革,提高审批效率。
认真抓好窗口人员业务学习,系统学习本职业务,积极参加分局、行政服务中心举办的业务学习,使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审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