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7 10:1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区民政局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打造“五型”民政(示范型、服务型、保障型、创新型、现代型)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理念为抓手,深化十大专项工作,成为社区干部的“娘家”、困难群众的“婆家”、队伍建设的“行家”。确保守好民生底线,强化兜底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坚持“党建统领+”,抓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四位一体”作用。一是是稳妥做好社区区位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次进行了社区的增设和分设、优化了社区区域规模。目前还有双港、紫荆、书院等社区的规模较大,需进一步进行调整。二是明确身份地位。把社区专职工作者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社区干部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社区管理服务精细到位。强化基层社区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区域化党建,全力提升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整体水平。
2.推进市级示范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拓宽农村社区服务范围、改进农村社区服务手段作为创建重心,从组织建设、制度规范、环境优美和秩序良好等方面加强市级示范型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同时以“创建示范型农村社区”为载体,着力加强社区社会工作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工作。
3.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的培养。做好我区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报考组织和培训工作。组织培训、实践交流、评优评先等活动,提高社会工作者实际工作能力。
(二)坚持打造柯城特色,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开展智慧养老和长期护理保险探索创新。一是委托第三方机构,在府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柯城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试点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在我区开展智慧养老。二是通过整合社保、民政、保险公司、养老服务公司、社区服务志愿等资源,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
2.柯城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打造“三星级”居家服务照料中心。扩大“三星级”居家服务照料中心覆盖面,在此基础上,利用照料中心平台建立慈善工作站,通过工作站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慈善捐赠工作,减轻政府的压力。二是着力推进医养融合。继续开展医养融合的项目招商工作,计划于建设柯城区第一养老院,项目实行“PPP”融资模式。三是深化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低保、失能、半失能对象享受到社会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三)坚持优化创新,抓好移民创业致富
1.整合优化移民资金,充分带动移民创业致富。2018年,将整合优化移民资金,发挥资金聚集的优势,发展带动移民创业致富和增收的重点项目,将移民项目做大做精,改变以往“撒胡椒粉”的状况。
2.强化精准扶持,着力帮扶贫困移民脱贫解困。协同局救灾救助和社会福利科,对比资料信息,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并细分致贫原因,因而明确帮扶措施,抓好帮扶项目,确保精准扶贫到位。
(四)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抓好双拥共建体系建设
1.抓好退役士兵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强帮扶对象的教育管理工作及平时与年终的考核,指导岗位所在单位做好管理工作。
2.开展社会化优抚,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开展社会化优抚,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做好重点优抚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一是对来访的信件,做到上门见人调处,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复。同时积极变上访为下访,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对重点优抚对象分层次解决服务对象的思想疑虑,通过专业社工队伍上门服务、个案辅导和小组活动及户外活动的开展,以及举办广场文艺表演、“关爱功臣”邻里宴席联欢晚会、优抚对象免费体检或义务巡诊、家乡变化一日游等系列活动,促进服务对象思想交流,给予心灵慰藉和精神鼓励,强化其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五)坚持控新、建新两手抓,抓好殡葬体系建设
1.进一步加快公墓建设进程。根据《柯城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方案》(柯政办发〔2017〕37号)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推进“一乡一公墓”进程,开展九华生态陵园、孝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
2. 建立奖惩机制,遏制乱葬乱埋。一是建立奖惩机制。争取尽出台《柯城区殡葬管理奖惩办法(试行)》,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纳入对村(社区)和驻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并与干部报酬和评先评优挂钩,激发乡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视情对党员干部在公墓规范化整治工作中不到位或不作为,以及自身带头违规殡葬的,按照管理权限由相关单位进行严厉问责。设立群众殡葬服务和殡葬违规行为举报有奖制度,对举报属实进行奖励。二是开展联合执法。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民政、林业、国土、农业执法分局、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强化执法力度,打击违规丧葬、乱葬乱埋现象。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专栏、墙报标语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殡葬新观念,提高群众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
(六)坚持强化政策落实,抓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优化救助、救灾工作管理。一是按照考核要求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孤儿及困境儿童保障水平,出台地方低保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按照省对县市区新农村建设考核要求,低保边缘户占比不低于1.45%,市民政局对区民政局考核低保边缘对象认定人数要达到低保人数50%以上的要求,开展低保边缘户认定工作。
2.加快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快实现民政、人力社保、殡仪馆、住建等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二是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建设和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医疗费用即时结报制度,尽快实现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3.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会救助审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委托社会组织开展专业评估,核实申请救助的家庭基本信息,形成救助对象数据库。
(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抓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1.着力学习培训,提升综合能力。以学习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增强干部的政治敏锐度;鼓励干部结合十九大报告与自身工作实际,加强学习,努力提升业务工作能力;支持干部开拓创新,打造优质服务的金名片,争做“最美民政人”。
2.着力廉政建设,切实改变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强、廉洁勤政、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围绕创建“示范型、服务型、保障型、创新型、现代型”机关的目标,结合实际,完善机关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最多跑一次”等规章制度,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着力思想教育,牢记党员职责。组织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开展民政“小讲堂”等方式,进一步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