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13U/2018-1037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02-14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13U/2018-10372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8-02-14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关于柯城区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2-14 00:00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财政局

分享: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29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82%,增长12.20%。其中:税收收入81030万元,完成预算的103.88%,增长11.59%;非税收入14262万元,完成预算的103.5%,增长15.77%。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1693万元,完成预算的109.28%,增长21.7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16518万元,完成预算的116.32%,增长10.94%。

企业所得税(40%部分)7702万元,完成预算的88.30%,增长52.33%。

个人所得税(40%部分)4495万元,完成预算的94.63%,增长28.65%。

城市维护建设税5083万元,完成预算的108.38%,增长10.86%。

城镇土地使用税5251万元,完成预算的118%,下降1.80%。

土地增值税7928万元,完成预算的94.38%,增长6.07%。

耕地占用税328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43.49%。主要是上年度含清算历年欠缴款,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9.30%。

契税12615万元,完成预算的94.14%,增长12.76%。

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含教育费附加5313万元)5932万元,完成预算的107.85%,增长35.81%。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81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6%,下降1.04%。

罚没收入1230万元,完成预算的87.86%,下降29.02%。

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收入6719万元,完成预算的103.37%,增长15.19%。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66271万元,完成预算108.24%,比上年增长11.80%。主要支出分项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0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5.62%,增长27.90%。

公共安全支出95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5.92%,增长3.60%。

教育支出5874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94%,增长16.30%。

科学技术支出6146万元,完成预算的102.43%,增长21.7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383万元,完成预算的92.02%,增长57.40%,主要是新增区文化中心建设经费。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502万元,完成预算的98.55%,下降6.40%,主要是上年度含清算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8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5.48%,增长18.40%。

节能环保支出3311万元,完成预算的236.50%,增长154.30%,主要是省补助资金增加较大。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959万元,完成预算的269.99%,增长32.70%。

农林水事务支出29638万元,完成预算的81.42%,下降15.60%,主要是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偏慢,预算执行率偏低。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292万元,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补助预计132000万元,使用结余结转资金3009万元,调入资金82452万元,可用资金合计31275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6271万元,上解省、市支出预计26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9982万元,各项支出合计31275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7757万元(其中:纳入市级收入110566万元),完成计划的89.0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5484万元,完成预算94.79%;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897万元,完成预算91.79%;其他各项基金收入67376万元,完成预算81.26%。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99975万元(其中:纳入市级支出110566万元),完成计划的89.2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1万元,完成预算10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365万元(纳入市级支出110566万元),完成预算95.82%,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65256万元,完成预算78.10%;债券付息和发行费支出2382万元,完成预算100%。

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7757万元,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补助预计459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200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583万元,可用资金合计204939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964万元,结转下年使用。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7461万元,完成预算的102.4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988万元,完成预算100.0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550万元,完成预算100.3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098万元,完成预算92.88%;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08万元,完成预算119.47%。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4656万元,完成预算94.8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4925万元,完成预算94.7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711万元,完成预算90.7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500万元,完成预算92.8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5037万元,完成预算98.54%。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2805万元,结转下年使用。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柯城区2017年新增专项债券20000万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3.2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3.55亿元,专项债务9.67亿元。2017年末,全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3219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5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96697万元。一般债务及专项债务余额均在批准的限额内。当年新增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2017年,区财政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区委八次党代会、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要求,坚持“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扎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较好地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2017年主要抓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收入管理,可用财力不断壮大。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16亿元,增长13.7%,同比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1.加强税收收入征管。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建立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加强区级重点税源监控,建筑业和政府投资项目税收征管得到加强。建立每月税收入库分析制度,及时把握收入进度。修订完善区对乡镇、街道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考核办法,抓税收的合力得到增强。

2.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健全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和流程,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长潜力。推进非税收入线上线下一体化收缴试点,推广应用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引入支付宝、银联等支付方式,实现教育、社保等11项非税收入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支付平台收缴,服务1.6万人次。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及时取消、停征相关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和个人减免收费670余万元。全年完成非税收入1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1.90亿元,增长185.4%。

3.全力向上争取资金。把握省级财政部门资金投向,全力参与省级竞争性项目试点。成功争取省财政“两山”专项激励政策,2017-2019年每年可获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亿元。田园综合体项目被列为省级首批试点,省财政每年补助建设资金2500万元,连补三年。财政、国土、国资等部门通力协作,获省农业发展基金2亿元注资,扶持我区垦造水田项目。发改、农办、水利、农业、科技等部门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补助1亿余元。全年新增省级以上补助资金近3亿元,为历年之最。

(二)落实激励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安排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6000万元,兑现工业创新转型、外贸发展等各类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助推企业上台阶。修订完善《柯城区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排2000万元作为还贷周转资金,为企业提供周转12次共计3565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还贷压力,降低融资成本。落实7家小升规企业奖补资金84万元。

(三)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支出。

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各项重点和民生刚性支出。足额保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提标及新政实施资金需求,全年教育、社保和就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支出16.6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2.36%。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8.38%和32.71%。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大“三农”财政投入,整合各类资金近亿元,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保障“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消灭赤膊墙、垃圾分类等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投入4.12亿元。

(四)强化审核监督,确保资金合规使用。

1.严把监督审核关。把好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审核关,确保资金支付合法合规。全年审核国库集中支付业务70683笔,退回不符合规定业务4003笔。全面推行单位公务卡结算业务,单位公务卡共托收业务9684笔,金额2.78亿元。把好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关,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270个,送审金额6.90亿元,核减资金0.83亿元,核减率达12%。

2.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对375笔共计4.7亿元“橘融通”、“合易贷”、“民宿贷”等财政贴息贷款进行核查,核减应贴利息32.8万元。对区本级44个部门(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推动财政重点信息公开落实到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全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补助政策实施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补助资金1.05亿元,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严格落实厉行节约规定。严格落实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等综合性公务支出开支标准,加强“三公”经费动态管理和审核,全区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840万元,同比下降28%。

(五)狠抓各项改革,提升财政管理能力。

1.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启用会计代理记账机构资格审批、年度报备管理新系统,推行网上在线办理,实现群众和企业“零上门”。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实行政府采购供应商网上注册初审,全年审核并成功注册政府采购供应商78家;在全区推广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大大缩减审批流程,全年累计完成线上审批1435笔。全面推行授权支付业务,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减少报账人员送审和报帐时间。

2.推动投融资改革。加快推动产业基金和PPP项目实质性运作。引进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巨化集团共同组建注册资本10亿元的中巨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助推我区电子化工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推动PPP模式实质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沿江公路、花彩小镇项目建设。

3.深化国资改革。做大资金池,资金池年末存款余额15.18亿,比上年增加6.27亿,年化收益率4.34%,实现了资金管理高效、融资借款简便、财务成本明显下降的目标。推动区人民医院与省物产中大合作建设浙西健康城。公开拍卖零星房产12处,起拍价1148万元,成交价1767万元,溢价率53.9%。不断整合优质资产,国资实力得到增强,区国资公司资产总额69.39亿元,净资产22.86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年增加 17.98亿元。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财政运行和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收入总量偏小,增长空间有限,但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被征地农民转保政策调整等刚性增支因素有增无减,财政缺口逐年增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财政规范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的刚性不够,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偏慢问题仍比较突出,预决算公开还不够到位。三是财政投入精准聚焦不够,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预算草案

根据区委对2018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我区财政工作和预算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委八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两创强区、两美富民”战略,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划清边界、理清事权、做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思路和“保基本、守底线、促均衡、提质量”的理财要求,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继续加强财政监管,着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8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如下:

(一)安排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916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86404万元,增长6.63%;非税收入16512万元,增长15.78%(按照省财政厅要求,2018年起,诉讼费、人防费等3项非税收入由政府性基金预算转为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相应调整口径)。

安排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91%。

主要支出按功能分类:公共安全10961万元,增长16.20%;教育50797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80%;科学技术8107万元,比上年增长31.91%;社会保障和就业43559万元,增长7.5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0990万元,增长11.29%;农林水事务44454万元,增长49.99%。

基本支出按照政府经济分类:机关工资福利支出24729万元;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4566万元;对事业单位经常性补助58469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53031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079万元。

按照现行体制,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02916万元,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补助预计133000万元,使用结余结转资金2000万元,调入资金28684万元,可用资金合计266600万元。安排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0000万元,上解省、市支出预计28600万元,本年收支预算缺口暂安排52000万元,缺口部分可以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补助及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增加收入调入其他资金等措施解决。

(二)安排2018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4274万元,比上年增长31.82%。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补助预计7150万元,可用资金合计241424万元。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2404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8%,收支相抵,结余950万元。

(三)安排2018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9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安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2044万元,增长11.43%。收支相抵,结余7374万元。

(四)安排2018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万元,与上年持平。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0万元,与上年持平。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五)2018年政府性债务计划。

2018年政府性债务在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限额13.22亿元基础上,积极向省财政厅争取新增政府债券13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1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性投资项目支出,减轻财政支出压力,降低融资成本。新增专项债券2亿元,用于土地收储支出。具体额度以省财政厅批准的额度为准。

三、2018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全面完成今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绿色产业城、生态田园城、健康运动城、宜居幸福城建设等工作目标,坚持民生优先、项目优先,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收支平衡目标,抓好各项财政收入。

1.努力培植税源。继续加强与国、地税部门沟通协调,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筑业)的税收征管。安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8000万元,充分发挥新工业20条扶持政策和鼓励企业上市政策,继续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优扶强。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扶持航埠“低碳”小镇和国家森林运动小镇建设,支持双港开发区 “园中园”和余杭“柯创园”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抓好非税收入。认真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及时公布收费目录清单,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切实保障土地开发项目资金需求,争取土地指标调剂收入12亿元以上。

3.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及时掌握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导向,努力争取相关项目试点。要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花园建设和乡村振兴三个方面为重点,争取省级资金补助。结合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产业基金及PPP项目配套奖补资金。积极申报政府债券,用于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

(二)围绕防范财政风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1.强化预算管理。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按《预算法》和《人大预算监督条例》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标准,规范项目预算设置,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做好本级预决算公开工作,督促区级部门(单位)的预决算全面公开。完善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

2.抓好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举债行为,做好规模控制、限额管理、债券分配等工作,切实做好隐性债务化解,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多渠道抓好社保资金政府出资部分的筹集,严格按新的标准提取社保相关资金,防范社保风险。

3.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开展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检查,加快推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上线“资产云”平台,提高政府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启用政府投资项目审核管理系统,提高项目评审效率和质量。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加强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监控管理,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坚持问题导向,改进监督检查方式,做到纠正错误和规范管理相结合,提高财政监督效能和资金使用绩效。

(三)围绕补齐短板,推进各项财政改革。

1.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强化动态监管,推行授权支付业务,减少资金支付审批环节,提高支付效率。用好政府采购管理系统,推进政府采购“政采云”平台建设,通过网上申报,缩减审批流程,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2.推动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田园、兴航、衢化建投等公司市场化改革步伐,增强企业造血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推进资产资源整合,启动区国资公司2A评级,创新投融资机制,争取发行绿色债券和企业债券。与巨化集团合作设立“双创”基金,促进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3.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市级事权管理权下放的趋势和实际,努力按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市区新一轮财政体制,增加柯城财政实力,保障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根据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情况,适时完善相关乡镇、街道和两个管委会的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各级抓收入的积极性。

    柯城区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