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018-741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九华乡 成文日期: 2018-11-29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2018-74143

  •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

  • 发布机构:

    九华乡

  • 成文日期:

    2018-11-29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九华乡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思路

发布时间:2018-11-29 15:08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九华乡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九华乡

分享:

2018年是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衢州市上下牢牢抓住风口,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活力新衢州 美丽大花园”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九华乡政府以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扎实作风,较好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以市委“1433”战略体系为指引,围绕全区“推进全域综合治理,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任务目标,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实干兴乡,九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点工作凸显铁军担当

举全乡之力推进农房整治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九华乡上下冒酷暑、顶严寒,上下同欲,不负艰辛,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全乡23个村的农房信息摸底工作,共录入建房信息7852户。“拆”字当先,共拆除各类违建1031宗,100480平方米,整治大围墙40余个。8个农房整治整村推进村庄实现5个“飘红”,范村村、沐三村、新宅村、沐二村、茶铺村村庄内部违建全部清零,余下村庄也都处在扫尾阶段。沿路沿线农房整治共计拆除违建共853宗,面积48365平方米,拆除大围墙、有碍观瞻围墙83个。“改”字为要,经过实地踏勘,整村规划、设计,目前九华乡范村村、沐三村都已经启动拆后的恢复和提升工作,其中范村村共粉刷外立面27宗,提升围墙25个,打造景观节点4个。同时,全区的“农房整治”现场会在九华乡范村村召开,全区四套班子和各乡镇街书记、主任现场考察范村村农房整治工作成果,农房整治工作获得了全区上下以及本村百姓的一致肯定。

通篇布局,谋划美丽乡村“一村万树”建设工作。作为一种直接有效、低成本、可复制的改善乡村面貌的方式,九华乡一直将“一村万树”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的“助推器”。今年以来,九华在全乡种植各类树种70000株,在万九线打造玉兰大道和乌桕大道。针对受冻枯死柑橘进行连片改造,在九华乡范村村、上宅村、上铺村种植1000余亩油茶基地,依据上宅村的天然优势,对村内马庄山进行了雪压木和杂木清理、林道建设、山林抚育等工作,打造上宅村彩色健康示范林。在近山村续种4000株红豆树,万株红豆树将村庄内外连接起来,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在美化环境同时增加村民收入。今年10月,全省“一村万树”现场会更是组织了200余位来自全省各地的林业专家实地考察九华乡范村村、上宅村和近山村工作成果。

为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一子活,满盘活”发展局面,九华乡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全乡7个村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秉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全乡上下事不避难、主动担当,连续作战、克难攻坚。自全域土地整治工作8月底正式启动以来,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制作宣传视频、音频在各村滚动播放。截至目前,7各村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4320亩,签订协议、土地清表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当中,7个垦造耕地项目正在做立项准备。努力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通”的“万亩良田”盛景。

二、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

现代农业提速发展。美丽田园建设成效显著,整治弃耕失管土地2000余亩,统一种植红高梁、大豆、西瓜等作物。有效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组织开展森林防火集中演练4次,严控林地审批、严抓林地非法取土等工作,农林业经济贡献力持续增强。

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优民宿农家乐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新增农家乐6家,民宿3家,乡域范围内共建成民宿农家乐60家,第二届“衢州民宿设计国际大赛”在九华举行。依托森林运动特色小镇建设,今年以来,九华乡承办了“中国-灵鹫山”国际划骑跑铁人三项公开赛、岩路·灵鹫山国际森林汽车穿越大赛、“小森林 大梦境”森林天空音乐节、灵鹫山▪中国大学生山地户外挑战赛、浙江省定向越野锦标赛等一系列赛事。各类九华本地活动也层出不穷,“非遗”效应持续发酵,“立春祭”现场吸引超过5000余人,网络关注量更是达到2100万人次。5月22日九华乡茶铺村第三届玉泉登山节,7月7日九华乡源口村第三届水蜜桃节等等各类活动为九华集聚了大量人气。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同比增加8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大干项目、干大项目”,交通先导为发展赋能,完成351国道、通景公路共985亩土地政策处理工作,办理失地保险共1364个,搭建九华“两纵两横”路网框架。打通毛细血管,余家山头到里前坞施工便道正在紧张施工中,351国道到大荫山通景公路明年6月可实现通车,冯下线道路拓宽已经完成,12月中旬可以完成施工。始终抓牢土地开放不放松,新增垦造耕地520亩,有效盘活农村存量土地。放大民宿经济,提速推进星空宿、微民宿等项目建设,打造“游宿九华”旅游品牌。

三、紧扣生态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铁拳治理重点污染源,加强集镇经营商户管理,整顿无证照经营32户,关停“低小散”企业5家。持续扩大“五水共治”成果,对全乡域范围小微水体开展“回头看”,地毯式摸排沟渠15条,溪流5条,水塘32个,确保落实河长制及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完成“四边三化”问题整治,整改市、区交办清单问题12处,自查自改问题102处。抓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实现垃圾兑换超市全覆盖、专人管、定时换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处理水平持续提高。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实施精品村建设,启动新宅村和茶铺村外立面改造、杆线“上改下”、景观节点打造等项目,累计已投资2000万元,以村庄建设为抓手,加速两山“转化”。打造美丽庭院,联合20个部门对全乡156个庭院进行结对提升。

四、心系群众建设幸福九华

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12场,受益200人。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政策,新增低保救助38人,退出87人,临时救助135人,医疗救助65人,累计发放资金180余万元。完成“4050”办理52人,完成新增失地保险办理661人。深入推进“除险安居”工程,拆除及修缮“C级危房”263幢,105幢“D级危房”解危率达到100%,完成4个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工程。

社会事业日益繁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九华和妙源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含图书3000余册,教师及专职管理人员共9人,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乡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启动卫生院扩建项目。改进计划生育服务,引导做好优生优育,提升群众满意度。新建九华乡综合文化站,10月正式投入使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新建文化礼堂5个,开展“文化走亲”、“送戏下乡”、“民间乐团”演出等文化活动20余次,不断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纵深推进社会治理。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20个,全面开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请业务。深化“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党建统领+智慧治理”模式,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基层治理文章。全乡共划分网格47个,每个网格配备“一长三员”,专职网格员开展统一考核,确保网格有先锋力、有战斗力。营造和谐有序社会氛围,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百姓安全感。持续做好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禁毒帮教等基础性工作,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全乡安全隐患点22处,整改22处,整改率达100%,全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2019年工作思路

九华正处于深度调整、爬坡过坎、提质升级的转型期。要做好2019年的政府工作,我们必须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紧紧把握住市委“1433”战略体系,用好九华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将乡村大花园建设与百姓增收致富结合起来,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因势利导、顺势而上、趁势而为,努力开创九华改革发展新局面。

结合今年工作整体思路,围绕“乡村大花园”建设的主攻目标,2019年,我们将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调结构、增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大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优势产业面临较大冲击的现实情况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调整做优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土地垦造项目,积极引进各类农业投资主体,提升内生造血功能,破解农民增收致富难题。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行为,实现每村培育1个经营规模30亩以上的柑橘家庭农场。继续做好“一村万树”工作,发展特色林业经济。

2.繁荣发展旅游服务业。始终坚持把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行业。提升森林运动小镇游客接待能力,基本完成8个试点村一期“微民宿”改造项目,使百姓共享改革红利。推进九华风情街改造项目,打造特色小吃一条街,集聚周边人气。探索灵鹫山综合整治开发,做强九华旅游特色。提档升级配套服务业,优化商业布局,引进星级宾馆、综合体商场进驻,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档次。

(二)全力以赴强基础、显特色,推动乡村风貌大发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乡村。

1.紧抓农房整治不放松。农房整治从现象上看是怎么拆、怎么批、怎么建、怎么管的问题,实质上是农民建房服务体系、乡村风貌提升体系、资源转化利用体系的重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在今年8个试点村基本完成农房整治拆违治乱阶段的基础上,开展拆后利用与重建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同时,在全乡余下15个村,分批3批开展农房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打造无违建乡,用3年时间实现全乡农房风貌体系的重构工作,高水平建设美丽村庄。

2.紧抓森林运动小镇建设不停歇。以体育休闲项目和赛事为牵引,大力培育“体育+产业”,推进体育和旅游、文化、康养、农业、娱乐、科技产业的联动融合,以“五区十基地”创建为方向,启动“小镇会客厅”、绿道小火车、射击射箭中心等项目政策处理工作,推进汽车越野赛道建设进度,做好各类运动赛事的承办工作。

3.紧抓生态治理不松劲。五水共治,治出一江清水送下游。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对河、塘、沟、渠进行拉网式排查,完善“防反弹”追溯机制。“四边”同治,治出“三化”升级版。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目标,整治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完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全面整治小作坊、“低小散”企业。统筹推进垃圾兑换超市再提升,合理布局垃圾再生馆全覆盖,抓好全乡生态墓地建设工作。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促稳定,推动社会治理大格局。

始终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社会治理成效的衡量标准。

1.助力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以“四个平台”为技术支撑,完善制度设计、机制建设,融合“网络+网格”,形成自上而下却反应迅速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村级组织、“一长三员”的主体作用,激发网格内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以“组团联村”为载体,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条块结合“无缝隙”,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全面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2.真抓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以信访工作为切入点、突破口,积极开展定期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强化矛盾纠纷的解决力度,加强涉黑、涉恶势力排摸,强化与相关部门的紧密联动,一经发现,坚决扫除,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氛围。

3.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改革的“牛鼻子”,最多跑一次是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战略抓手,九华在这项工作上也不能落后,要持续优化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要创新开展常规业务集中办理、上门办理,实现“办事不出村”。便民服务窗口要持续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提升办事效率,提升百姓获得感。

(四)持之以恒优环境、创文明,推动有礼创建大落地。让“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在九华落细落小落实,主动融入“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创建。

1.内向打通,衢州有礼+文明创建。把文明创建同九华百姓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达到文明创建内外兼修。苦修外功,以创建全国卫生乡镇为目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定期督查,不定期抽查,按照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奖励。勤练内功,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家风家训、最美人物的评比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强化引领作用。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细化工作制度、强化考评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评优评先考察范围。

2.外向打通,衢州有礼+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面对森林运动小镇建设的契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在全乡范围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争做有礼主体的思想意识,营造遵礼学礼守礼用礼氛围。

3.纵向打通,衢州有礼+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结合文化礼堂创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文化阵地,结合现有景观节点进行“衢州有礼”氛围提升。做好“文化+”的文章,围绕特色民俗文化、运动文化、佛教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发展,让文化更具象、更生动,让产业有内涵、有魅力。

(五)刀刃向内转作风、树形象,推动政府服务大提升。

要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是场攻坚战,要以市委大整风“十大行动”破题开路,正风肃纪、正本清源,把作风建设往深里抓、实里做。

1.抓人促事,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提升,开展周一集中夜学,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坚持政治体检,深入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全面查摆村班子及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开展实战选人,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考验干部、选拔干部,严明“十条军规”,锤炼干部队伍战斗力。紧跟改革步伐,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大普法力度,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能力,完善政府合同管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支持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依法开展工作。

3.从严治政,加强廉政建设。扩大财政预决算公开范围,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健全政府工作制度,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廉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