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2002621521N/2025-867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单位: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成文日期: | 2025-07-03 | ||
发文字号: | 有效性: |
11330802002621521N/2025-8679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07-0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7-03 15:51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加强零工市场培育发展 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衢州市深入推进零工市场提质增效,“1+6+N”零工市场体系(1个线上平台归集、6个县(市、区)综合示范零工市场,N个零工市场(驿站)补充)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5月,全市共建成零工市场(驿站)29家。但作为灵活就业服务的新兴载体,零工市场建设在培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化不对称、技能培训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的关心关爱和扶持发展。
一、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不对称,影响零工市场运作效率。一是缺少统一的信息化数据。目前,劳动部门、劳动力市场、零工市场之间的数据相对孤立,数据孤岛导致信息难以共享和互通,影响了零工市场的运作效率;二是缺少统一归集的信息。零工市场涉及的工作岗位种类繁多,从家政服务到高科技领域的短期项目,不同的行业和岗位有着各自特定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信息的分散性使得统一收集和管理、处理变得复杂。信息分散不仅增加了求职者寻找合适工作的难度,也使得雇主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人;三是缺少统一规范接口。在零工市场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平台往往按照各自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来运营,导致了数据交换困难,增加了跨平台合作的技术障碍。如“邻礼通”的接口要和零工市场打通,实现用工需求和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更好地发挥“邻礼通”的作用。
(二)技能培训不对称,影响零工市场的就业率。当前,灵活就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通道,存在着用工主体找不到符合技能的零工群体,零工群体找不到能干的工作这种结构性错配问题。一是培训内容没有很好的和就业需求结合起来。现有的就业技能培训没有完全适应灵活的就业工作模式和快速变化的技能需求,培训内容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导致培训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二是培训方式没有多元化。目前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投入到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中,而线上培训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手段可以为培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然而大部分培训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导致培训方式单一,传统的培训方式过于注重单向传授,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三是培训机构和零工市场合作较少。许多培训机构对零工市场的特点和需求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与零工市场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更缺少合作办班,因此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
(三)资源配置不对称,影响零工市场合力发展。首先,是部门资源整合机制还不健全。零工市场的培育发展,涉及劳动、工会、妇联、残联、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但目前在整合这些部门资源力量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部门发展的合力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其次,是政策支持与引导还不够。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零工市场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层面,政策的落地效果有待加强。同时,零工市场的需求变化迅速,而部门的扶持措施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满足零工市场的发展实际需求。
二、意见建议
(一)建设零工市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工具。建议市劳动部门可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等方式,引进零工市场一体化信息管理处理系统工具,统筹做好零工市场数据一网归集、一网汇总、一网比对,实现零工市场各要素匹配,整合劳动部门、劳动力市场、各零工市场之间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二是推广数字化解决方案,促进多方参与合作。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零工市场的服务功能,如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工资支付、劳动关系双方评价等功能,以解决零工市场中存在的痛点问题;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如线下市场可以面向大龄群体提供服务,而线上市场则可以利用其覆盖范围广、扩展能力强的特点,提供更广泛的服务;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技术开发者共同参与零工市场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发展的合力;三是规范数字化接口。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确保不同零工市场之间的数据可以互通有无,允许各零工市场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共享关键数据。特别是要依托““邻礼通”小程序,各零工市场对辖区居民分别给予就业的三色管理,并将需要帮扶的黄色灵活就业人员和红色就业困难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摸清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培训等相关需求,从而提供精准化的帮扶就业。
(二)扎实开展零工市场的技能培训。一是要强化零工市场的针对性技能培训。针对零工市场的特点,设计和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例如,为零工工作者提供专项能力培训、平台使用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零工的工作模式和环境。建立零工市场的人才库,为零工工作者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和资源链接,促进他们的职业成长和技能提升。二是要实行多元化培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模拟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使教育资源共享,让地理位置偏远和没时间集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并推广互动式和体验式学习方法,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要加强培训机构和零工市场的合作。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与零工市场合作,深度建立技能共富工坊;或者鼓励零工市场运营主体直接申报举办技能培训项目,给予绿色通道和政策支持。
(三)进一步形成发展零工市场的合力。一是要加强部门的顶层设计。推进市劳动、工会、民政、残联、妇联、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的整合,加强各部门的联动配合,争取上级配套资金保障,形成发展合力,推进零工市场质效提升。如市总工会可探索建设新业态联合工会,最大限度地将零工经济就业人群吸纳进工会组织,感受工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的引领作用。如可以参照外地的做法,结合《灵活就业示范引领项目》的申报和考核,对服务和带动零工群体增收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成效明显的平台经济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平台经济企业的活力,全面提升我市零工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平。
胡海姣委员:
你在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的《加强零工市场培育发展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第15号),区政府已交由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我区零工市场发展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针对你提出的建议,我局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近年来,柯城区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聚焦灵活用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业者技能不足、权益保障不够等问题,创新“1+5+N”零工市场新布局,在全区形成“零工综合体—零工市场—零工驿站”辐射全域的零工服务体系,创新“3353”管理模式,赋能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前目前共建成12家零工市场(驿站):1家零工市场综合体、5家零工市场和N个零工驿站,截至2025年2月底,累计为1481家次用工主体发布求职岗位信息18601条,提供求职登记12610次,各类技能培训、业务培训6405人次,就业推荐成功8047人。累计促进零工增收1960.18万元。
2025年,我局将按照省市人社部门要求,在目前基础上继续推进零工市场提质增效,拓展多元服务,依照“岗位信息互通、培训资源共享、创业项目共济、劳动权益共保”的“四共”机制,深化“一市场一品牌”,满足群众多元化就业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整合资源信息,实现岗位信息互通。各家零工市场通过挖掘更多零工岗位,通过全市统一的“就在衢州”零工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就业岗位信息共享。目前还在上街零工市场设有24小时自助求职间,配备直播带岗、自助求职机等新业态工具,帮助求职者“刷脸求职”,快速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此外各零工市场运营方自主开发“零工家政”小程序和“伙计行”等灵活用工平台,助力求职人员及新业态就业群体精准实现“岗位信息互通”,帮助家装工、家政服务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精准实现“找活干、找培训、找零工”。
二是培训资源共享,探索“培训+就业”新模式。为了提升求职者的就业技能,柯城区各零工市场紧扣市场需求、群众需要,按照需求导向,打造“培训+就业”直通车,实现“市场需求—技能培训—就业输出”闭环。例如上街零工综合体,结合“鲁班到家”平台订单推出“板式家具安装”区域特色培训品牌,并积极申报培训标准,于2024年列入全省专项能力目录。突出“招生即招工”,截至目前已组织培训645人,培训合格上岗403人。白云街道零工市场2024年已举办收纳师、家政服务员等技能培训班共17期,参训人数达600余人。
三是依托部门合力,搭建零工就业“暖心桥”。为进一步保障零工经济就业群体权益,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部门形成合力,在上街零工综合体成立“零工市场联合工会”,组建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关爱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劳模工作室。作为全省首家设在零工市场内的劳模工作室,吴超英劳模劳动关系调解工作室为劳动者提供了高效的纠纷调解服务,确保一般纠纷当天化解、复杂纠纷3日内化解、疑难纠纷7日内化解。截至目前,累计调解劳动争议380余起,成功率超过90%。同时,零工综合体还与中国人寿签约“衢州安康保”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职业伤害权益保障。
感谢您对柯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为柯城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言献策。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21日
(联系人:赵玉凌,联系电话:0570-302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