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21N/2025-0209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文日期: 2025-04-09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2002621521N/2025-02094

  •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 发布机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成文日期:

    2025-04-09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衢州市柯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五五”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25-04-09 14:52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分享:

一、完善就业政策,深化就业创业帮扶。一是因地制宜,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延伸。加快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建立零工市场分级分类体系,到2029年全区建成1家零工综合体,7家零工市场,10家以上零工驿站,形成“一市场一品牌”,打造具有县域辨识度就业服务。丰富零工市场服务功能,推进零工市场服务运行机制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促进就业岗位信息共通、培训资源共享、劳务品牌共建、创业项目共济,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二是以人为本,促进搬迁农民稳定就业。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完善“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帮助有就业意愿农民100%就业。建立健全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激励机制,按照衢州市制定的“新市民一件事”要求制定柯城区执行细则,构建“就业无忧、居住安心、全龄友好、生活便捷”的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体系。三是扎实服务,深化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扎实开展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帮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1311”服务,全区每年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等就业指导活动,确保每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率100%。举办好创业创新赛事,落实各类创业补贴政策。四是真抓实干,打造人力资源特色服务高地。强化柯城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运营,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人力资源配置环境,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全力提升劳动者技能,建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好区域性产业人才学院,为企业、群众提供“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三侧资源协同的高效精准服务。

二、促进社会保障,提升工伤认定质效。一是持续推进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切实降低工伤发生率。继续落实《浙江省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2025年将工伤发生率控制在6‰以下。加强联动协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对事故高发、频发的行业、企业等现象进行重点治理,督促用人单位认真履行工伤预防主体责任。定期梳理工伤认定、待遇支付等基础数据,确定当期工伤预防重点工作对象,部门联动开展排查整改。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区在建项目开展工伤保险参保情况摸排,对未按项目缴纳建筑工伤保险的企业进行约谈,督促相关企业及时完成工伤保险补缴。二是工伤认定进一步提质提效,保障受伤劳动者合法权益。定期研究分析工伤案例,提高工伤认定案件经办质量,保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零败诉。依托省人社业务经办系统、浙里办APP等应用,实现工伤认定线上申请,提高工伤认定案件经办效率,确保参保工伤30天内完成认定,简易工伤7天内完成认定。严格执行工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确保程序合法,调查充分。加大工伤参保政策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新业态从业人员、超龄就业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参保比例,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规模,全面保障劳动者工伤权益。

三、推进人才引育,完善人才培养服务。一是全力推进事业人才招引。优化人才招引机制,持续擦亮“聚智柯城”人才招引品牌,整合编制资源,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用人需求确定相应人才招引模式,面向院校选拔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对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适当简化程序,不断提升招引工作成效。完善考录机制,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科学化水平,规范流程,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维护人事考试的公平正义。二是加大力度深化事业人才管理。根据省、市最新文件精神,不断健全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提高事业单位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职员等级常态化晋升,畅通晋升渠道。持续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及聘期考核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监管,促进岗位管理规范化。三是目标明确,扎实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全方位服务。通过院企联合,助力柯城区企业发展。根据柯城区内产业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依托区产业研究院,招收专业化博士,助力区企业发展升级。通过省级、市级平台,带领已建站和拟建站企业到全国高校现场招引,建立与对口高校的长期有效合作,实现博士后招引“走出去”。

四、健全治理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系。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建设以服务园区企业、楼宇企业、乡镇辖区企业为重点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指导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建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人力资源托管服务、咨询、培训、劳动争议调解等方式,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二是构建高效治欠基层治理体系。以劳动保障“三支队伍”为基础,向劳动者维权保障、法律宣传等需求延伸最后一公里。通过数字化平台架构建设专业化劳动关系保障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调解机构和政府监管的共同服务体系。确保每个乡镇街道、园区平台有完整的劳动保障预警、排查和化解能力。三是完善农民工薪酬保障。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将面临巨大考验,我局将不断完善农民工的薪酬保障制度。执法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每个人的合法利益;明确职责划分,实现有章可循,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落实执行不走过场,切实维护相关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断强化督查,定期考核各乡镇街道及企业行业的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奖惩机制,弘扬先进典型。通过合理高效的薪酬保障制度,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