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216953/2025-021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生态环境分局 成文日期: 2025-04-11
发文字号: 有效性:
  • 信息索引号:

    113308000026216953/2025-02108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日期:

    2025-04-11

  • 文号:

  • 规范性文件编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柯城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1 14:46

访问次数:

发布机构:生态环境分局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分享:

总体情况及成效亮点

一、总体情况及成效

“十四五”以来,全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治水、治气、治土、清废“四大战役”,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9月以来,生态环境分局委托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开展了《柯城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显示《规划》实施总体进展良好,《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各项指标进展顺利,取得一定成效。

规划指标方面,至2023年6月底《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总体完成较好。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等指标已经达到中期目标要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万元工业总价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率等指标完成情况快于预期;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等3项指标不达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指标目前暂无基础数据,无法评判达标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预计能完成阶段性任务,生态建设工作进展良好,风险防控到位。规划任务方面,“十四五”

以来四大领域的10项重点任务均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亮点工作

“两溪”治理先行试点。围绕石梁溪、庙源溪流域治理开发,高标准、高规格编制实施方案。通过“治水”“治土”“产业导入”三步走,以“两溪”治理构建水生态网格,以全域土地整治实现水网联通,同时配套建设道路、绿带等基础设施,改善土地生产条件,绘出“溪山田园”绿色生态基底,以此为基础开展土地开发和产业导入,成功串联起“养生度假带”“乡村休闲带”“健康运动带”,实现了生态建设的价值增值。柯城区“两溪”流域EOD项目获生态环境部高分审议通过,成为全国首批36个试点之一。

“双碳”战略示范引领。积极打造“零废生活”应用,以垃圾分类回收为小切口,撬动绿色低碳生活大场景,成为居民新时代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催化剂”。应用首创“数据采集一个库、减碳核算一标准、积分应用一体系、智能分析一张网”模式,创新、规范、集成解决了碳积分怎么来、怎么算、怎么用等底层机制问题,形成绿色低碳生活闭环。该应用上线以来,用户数超14万户,累计回收生活垃圾2.6万吨,碳减排量达3.4万吨。

“五水共治”成效显著。打造河湖“数字大脑”,通过视频监控联动智慧平台,实现前端发现、智能预警、自动流转的数字化闭环处置流程,有效破解人工发现慢、水资源调配效率低等难题。已覆盖水域面积3平方公里、清理河湖“四乱”

问题28个。强化群众参与,推动“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组建55支“蓝马甲”志愿服务队,每年5000余人次参与管水护水行动。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结合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全域治理,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141家,清理腾出低效用地700余亩,规上工业亩均效益位居全市第一。立足光电主导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龙头企业进行延链补链式招商,全面推动企业低碳化改造、信息化升级、高端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变革指数位居山区26县第一,成功列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激励县(市、区)。

生态“红利”持续惠民。全力构筑宜居宜养名城,城乡风貌全面提升,成功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获评“省示范文明城区”。全方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行“农文旅”融合,“运动柯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探索“生态转化”通道,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增长。全力推进“两山合作社”改革试点,土地银行共存储耕地1.6万亩,累计向2714户农户分红1100余万元。

规划指标分析评估

“十四五”期间共设置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指标17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6项,涵盖环境质量、污染减排、风险防控、生态建设、低碳发展等领域。

一、约束性指标

环境质量:2023年1—6月,柯城区区域内3个国控断面(东迹渡、浮石渡、双港口)和1个省控断面(老鹰潭)累计均达到Ⅱ类水标准,地表水全部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水质达标率100%。市区AQI优良率为94%,同比下降2.8%,PM2.5浓度为3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1.5%。

污染减排:经初步核算,2021-2022年,预计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达到减排时序任务要求。

风险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为93%和100%,前者未达到规划目标值,后者达到规划预设目标。

生态建设:经自然资源部门评估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为9.15%。

低碳发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达到衢州市下达任务要求。

二、预期性指标

环境质量:2023年5月,柯城区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为0,达到规划预设目标。

生态建设:重点生物物种得到全面保护,达到100%保护要求。

低碳发展: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万元工业总价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率,达到规划时序要求。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数据暂缺失。

三、评估结论

至2023年6月底,《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总体完成较好。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重点生物物种保护率等指标已经达到中期目标要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万元工业总价值水耗较2015年下降率等指标快于预期。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质高位,但大气环境质量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存在较为明显的下滑,主要表现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两项指标不达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未达到规划的要求,但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指标目前暂无基础数据,无法评判达标情况。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预计能完成阶段性任务,生态建设工作进展良好,风险防控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