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3-13 11: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财务室)

分享: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全市争首位、全省争进位”目标定位,聚焦群众关切、民生福祉,各项工作提速提效、向上向好。成功争取省级现场会2次,副厅长批示肯定1次,市领导书面表扬2次。《多种助餐方式,满足老人需求》获人民日报刊登,《衢州市柯城区助力银发经济,争当银发福祉的”奋楫者“》《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不断夯实殡葬公益惠民基础》在民政工作文选刊登,新姜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发展项目入选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高质量发展实践典型案例。2025年我局将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一切从群众出发,切实履行兜底职能,守牢基本民生保障主阵地,推动柯城民政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弱有众扶”,稳固落实兜底保障

一是聚力提标扩面。2024年度累计发放保障资金8954.79万元、惠及18.5759万人次,其中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5980.68万元、惠及6.755万人次,残疾人两项补贴2974.11万元、惠及11.8209万人次。二是统筹各方资源。发挥“慈善基地+助联体”优势,增进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的协调配合。开展“滴滴培”“点点修”等品牌项目聚焦困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家庭电路安全等具体需求,精准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人性化、多元化服务。截至目前,区助联体发展品牌项目45个,累计服务8568人次。2024年,柯城区慈善总会目前收入292.02万元,支出善款214.68万元。三是推动“弱有众扶”均衡可及。对照《2024年浙江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工作要点和工作清单》,围绕4项重点指标、8项重点任务、2个民生实事共14项指标确保扎实推进、定期会商,加强条线对接、争先进位,着力构建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弱有众扶”新格局。四是织密儿童福利保障网。建立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03.52万元。启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公益夏令营等儿童友好系列公益活动12场。

(二)聚焦“浙有康养”,全面绘就颐养蓝图

一是系统谋划,均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运营提档升级。完成5家乡镇敬老院撤并工作,率先在全市实现特困人员“一院供养”。新增高标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72张,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护。居家养老设施优化提升。完成1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新增建设3家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75%及以上,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15分钟”幸福颐养生活圈进一步优化。老龄基础工作务实有力。落实高龄津贴发放政策,累计发放1157.483万元,受益老年人超17000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9200余件。将府山街道城战社区列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示范点,通过提供健康护理、社会参与和安全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惠普可及,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深化“助老三件事”。全区共建设完成73家助餐服务机构和110个助餐点,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将助洁服务与养老服务“爱心卡”相结合,截至目前,已为3258名老人开展服务58863小时助洁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实现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应签尽签。推进“安居守护”。在荷花街道开展独居老人居家安全试点工作,为160户独居老人安装安居守护设备,织密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防控最小单位。同时相关数据接入综合治理平台和为老服务应用,实现突发事件5分钟三级联动响应。打造适老安心环境。聚焦低保、低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完成118户适老化改造。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活动,累计发放补贴712.91万元。

三是多维发展,大力助推银发经济。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万田乡坞石村和沟溪乡五十都村创新实施“以地养老”模式,目前已入住7户11名老人。在衢化街道昌和社区试点推进产权式养老公寓的“以房养老”,出台产权式养老公寓购置政策,对符合搬迁条件的老人选择养老公寓安置时给予专项适老化改造补助。落实养老服务“爱心卡”。累计开卡66706人,使用积分483.83万分,形成家庭、政府、村集体、慈善、乡贤多元主体出资的运营服务机制,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消费需求。培育养老服务人才。培育养老护理员42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强化养老领域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养老管护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养老服务人员岗前和在岗培训制度,与区人社局联合开展养老护理员竞赛,全方位提高辖区养老服务人员管护水平。

(三)聚焦现代社区,优化提升治理能效

一是有序推动“村改居”“社改股”工作。区领导带队多次实地调研,紧盯问题,协调指挥,在相关部门单位协同推进,乡镇(街道)主动作为,逐步破解68个历史遗留问题,12月中旬前将全面完成“村改居”工作目标。二是持续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严把社会组织审核关,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资助公益创投项目12个,开展为老、济困、助残等活动130次,惠及人数超3800人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检查事项覆盖率100%,任务完成率100%,应用信用规则率100%。三是进一步规范区划地名管理。注重地名信息数据质量,开具地名证明3200余件、变更门牌证300余件、门(楼)牌编号90余件,联合常山县完成柯常线联检。

(四)聚焦移风易俗,助力打造新式风尚

一是持续强化绿色殡葬,大力落实惠民政策。完成柯城南片区生态公墓二期骨灰架安装验收和航埠镇、石梁镇等镇级公墓乡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审批,进一步强化节地生态安葬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的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减免710余万元。大力宣传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引导更多群众选择绿色生态安葬。二是持续推动婚俗改革,全力助推甜蜜经济。2024年1月获评5A级婚姻登记机关,10月已完成省厅婚俗改革现场验收。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新事简办”。举办集体颁证、个性化颁证10余次,融入南孔文化,邀请孔子后人书写婚书并证婚。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截至目前,共提供线下个案辅导服务2000余次,调解满意率100%,离婚登记同比下降36.5%。引导婚纱摄影、珠宝礼服、喜糖礼品、婚庆公司、婚宴酒店等商家从婚事新办、节约费用的角度出发优化“一站式”服务流程和套餐,助推甜蜜经济的同时,减少新人负担。

(五)聚焦共同富裕,融合发展移民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直补人口年度精准复核和资金发放。本年度直补人口人数3564人,发放直补资金214.08万元。二是扎实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2024年柯城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8595.23万元,移民补助资金846.02万元;产业转型升级类补助资金429.02万元,资金占比50.71%。截至目前,已开工13个,开工率为92.86%;已完工11个,完工率78.57%。通过将资产清查与项目谋划、问题整改、长效管理相“三结合”,对2006年以来实施的317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三是有序进行移民安置事项核定。全程参与寺桥水库搬迁安置移民选房分房工作,累计完成生产安置810人,搬迁安置448人。寺桥水库项目移民安置联排房地块正在进行室外景观种植,公寓房室外工程已完成95%。全程参与柯城抽蓄项目移民安置协议的谈判、修改,移民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正在优化调整中。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提质增效,打造“老有康养”幸福新标杆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设施水平。统筹床位建设。加快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改造提升,到2025年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及以上。加大失智照护服务供给,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到2025年底,每万老年人口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达20张及以上。推广“沟溪”模式,将养老机构与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相结合,发展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进一步提升床位供给能力。探索医养融合。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整合、改造和提升,构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养老服务格局,到2025年底前,康养联合体镇街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人才建设。培育专业护理人才。实行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2025年至少为每位护理员提供1次免费培训。同时加大对养老机构院长、家庭照护者的培训力度,为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输送养老人才。加强与人社等部门联动,深化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对护理员进行等级认定,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提质升级。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做实助老服务。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供给,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价的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元服务。深化“助老三件事”。着眼“家门口”的幸福餐桌建设,稳固推进多元助餐模式,提高助餐配送餐村(社区)覆盖率,优化助餐服务补贴政策,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群体助餐服务100%全覆盖。在现有服务主体的基础上,吸引和鼓励更多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参与助洁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四是力促银发经济,落实增量政策。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将促销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结合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政策,紧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增进银发福祉。

(二)提标扩围,完善“弱有众扶”大救助体系

一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分层对象认定,提高社会救助质效,推动将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人员延伸,加快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二是提升社会救助温度。 统筹推进“物质+服务”综合救助,确保2025年在册低保、低边、特困分散供养对象服务覆盖率不低于80%、服务人次达到5600以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三是深化救助慈善融合。积极打造“融合救助慈善工作队伍”市级试点,“对内”打通民政系统内部条线壁垒,畅通业务协同机制,无缝衔接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实现系统内部全要素保障。“对外”整合“8+N”服务力量,协调医保、教育、住建、总工会、水业集团等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惠民补贴单位,建立健全救助慈善定期沟通会商协调机制。

(三)夯实根基,推进“暖心服务”惠民新场景

一是打造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婚姻登记服务,打造具有柯城特色的婚姻登记网红打卡地和户外颁证基地。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强化“新婚课堂”教育。推动婚俗改革,开展集体婚礼等新型婚姻庆典方式,提升颁证仪式感,倡导婚俗新风。二是深化殡葬管理服务改革。深化公益性生态墓位保障体系,促进绿色殡葬发展。规范公墓建设审批管理,根据规划建设部分乡镇或集中连片的公益性生态墓位,满足群众安葬需求。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对殡葬领域收费不规范、不正之风以及“活人墓”等相关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加大对骨灰撒散、骨灰堂安置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和群众身后事全流程免费并进行奖励,推广生态安葬理念,形成绿色殡葬新风。三是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巩固儿童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建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阵地,完成区级未保中心建设,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规范化提升、实体化运行。加强儿童福利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特殊教育、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力度。

(四)提档升级,推进美丽移民共富样板建设

一是有序推进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加强移民安置政策指导服务,完成寺桥水库移民人口核定和移民生产安置补充协议签订等后续工作,抽水蓄能电站移民生产安置协议签订、移民安置和人口核定等工作。二是加强后扶项目和资金监管。努力实现后扶项目“双百”目标。运用“互联网+专项检查”方式,开展内部审计、监测评估等工作,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加强后扶人口年度复核,精准发放直补资金。对扶持人口中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在职公职(财政供养)人员等对象进行核减,并按规定统筹安排核减资金。三是打造移民共富样板。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争取项目竣工率和资金支付率达到双100%目标,2025年继续推进雨灵山产业共富大楼等后扶项目建设,建设和美移民村。